广西文化的寻根之举

点赞:5259 浏览:200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广西有着悠久而骄人的历史,积淀了深厚丰富、独具岭南特色的八桂文化.当下,八桂大地掀起了一股有意识的文化寻根热,其目的是通过追寻广西文化的根,重塑八桂文化的辉煌与自信,着重推介影响广西历史文化进程的重大文化事件和文化经典,以便从中寻找振兴广西的文化觉醒力量,更好地为当代建设怎么写作.

文化的寻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为了进一步加强广西的文化建设,近年来,广西调集了一批专家、学者和作家,在前一阶段开展的对本土文化底蕴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收集资料,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综合,历时三年,由陈梧生、李俊康主编的大型图文《八桂文化大观•,溯源系列》丛书,终于和读者见面了.

评论家黄伟林认为,当“文化寻根”思潮在中国文坛汹涌澎湃之时,广西作家是领了时代的.包括早在20世纪80年代周氏兄弟的“花山壁画艺术展览”,特别是梅帅元、杨克的“寻根宣言”《百越境界――花山文化与我们的创作》,这篇文章成为中国寻根文学思潮的先声,比韩少功《文学的“根”》早发表了整整一个月.

后来,这种文化寻根成为了有意识的自觉行动.1990年以来,广西的文化收获颇丰,如“文学桂军”异军突起,《歌王》、《妈勒访天边》等戏剧多次获全国大奖,“大地飞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响誉全国,名扬海外,“广西文化舟”走向北京,走向世界,成功推出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近年又推出的“漓江画派”到今天《八桂文化大观》系列丛书相继出版发行,应该说是吹响了八桂文化的集结号,对向现代主义转型形成了新一轮冲击波.

八桂文化是以广西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内涵丰富、久远神奇为特色,以本土性和兼容性和谐统一为表征,以鲜明的南方山水品格为个性的地域性较强、影响力较大的区域性优秀传统文化.八桂文化是广西本土文化的雅称,其内涵极为丰富多彩,包括八桂山水、八桂人物、八桂神话、八桂名胜、八桂民俗、八桂建筑、八桂艺术、八桂美食和八桂医药等.

古代时期,广西属百越地,居住着“骆越”、“西瓯”、“苍梧”等三大部落.如今壮族传承的古代文化,在很多方面是骆越、西瓯先民创造的,所以也叫瓯骆文化.如壮族始祖布洛陀起源于敢壮山,“敢壮”的壮语意思是“穴居”,因而敢壮山是布洛陀文化的根.其他还有花山、刘三姐、歌圩、铜鼓、风雨桥、服饰等文化,无不带有鲜明的民族印记,是广西各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世事沧桑,历史上活跃在广西的“骆越”、“西瓯”、“苍梧”等三大部落中,只有“苍梧”作为地名历经二千多年的风雨兴衰而保留了下来,然而,人们对其却知之甚少.

李俊康在《岭南古郡――青史悠悠话苍梧》中强调指出,种种迹象表明,“苍梧”是一个从北方经湘水―漓水及潇水―封水迁徙来的族群.苍梧地名的南移,反映出汉人不断南下并与百越部落共同开发岭南的历史.汉代苍梧郡是位于湘桂粤相交会的大片富裕地区,是岭南最早接受中原文化熏陶、也是开发最早的地方.其治所地广信(梧州)曾经作为交州的首府达三百七十年之久.其孕育的苍梧文化,内涵丰富,包括苍梧之野祭舜帝、苍梧之渊有龙母、苍梧广信孕粤语、苍梧名人扬天下等.所以,广东学者称西江中部的梧州、封开一带,既是粤语的发源地,同时又是岭南文化、珠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广西有意识的“文化寻根”,使八桂文化从原来单一的政治思维拓展为多元的文化思维,并开始了向现代主义的重要转型.

文化的碰撞

八桂文化是多元的民族文化.

布洛陀文化和刘三姐文化、花山文化、铜鼓文化等,共同构成了历史久远、灿烂辉煌的骆越文化.然而考古也证实,环大明山地区是骆越民族的重要祖居地,是岭南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大明山下武鸣县的马头、两江镇是壮族青铜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骆越方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马头镇规模宏大的壮族商周战国古墓群显露了这一祖居地的古老繁华.壮族先民在这里跨进了文明的门坎.在这个意义上,环大明山是骆越文化的根,同时也是岭南文化、珠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广西专家、学者在文化寻根中认识到:广西处于全国东西结合部和五岭南北结合部,一方面,人们对很多文化追根溯源,就会发现这里是发祥地、根,从中可以找到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在广西这片土地上,由于南北文化、中外文化不断地碰撞、交融,从中又发现历史上八桂文化并非是完全封闭的,很早就孕育着一种极为可贵的开放与宽容的海洋文化基因.

有趣的是,历史上这种海洋文化基因,是通过南北与东西两条走向的水路来影响八桂大地的:一条是汉武帝开辟的过灵渠、经合浦出海的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此开始了南北方向的中外经济文化大交流,从中国走出去的有丝绸、茶叶、瓷器和珍珠,传入来的有西域的医药、玛瑙和佛教思想等,另一条是近代科学、革命和开放的思想理念顺着珠江、西江直达八桂内地,开始了东西方向的中外经济文化大交流,如沿江两岸涌现众多的会馆、港口码头、工厂、医院和学堂等就是明证,又从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百色起义的领导者看,也是沿着此水路从东往西走向革命并最终取得成功的.

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下,八桂文化孕育的这种开放与宽容的海洋文化基因,还表现在首府南宁乃至广西的语言及饮食习惯上.历史上八桂大地,受粤、湘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较深,人们讲的分别是与粤语相近的白话、与湘语相近的桂柳话以及少数民族语言,桂菜也受粤、湘菜及民族菜的影响较大而有三种风味,以鲜淡、清爽、微辣为主,并形成了如纸包鸡、柠檬鸭、醉子鸡、芋头扣肉、桂林米粉、打油茶等自己特色的饮食.

八桂文化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开放性和时代性.广西人宽容,不排外,在饮食方面更是博采众长.特别是中国―东盟博览会花落南宁以来,在首府南宁,粤菜、湘菜、川菜、民族菜直至日本、韩国、泰国料理是随处可见.

对于寻找广西文化的根,在考古学方面有着很多重要的发现.汉武帝开辟的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广西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影响到中国内地,汉代的郡县城市就沿着这条南北水道分布,水道沿岸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空前繁荣,苍梧(今梧州)、布山(今贵港)、合浦已形成相当繁华的大都会.自晋以来,不少佛教僧人从合浦港登陆,经此扬帆北去中原,海上丝绸之路也成了佛教北传之路.在这条交通线上的合浦、贵港、梧州等地,考古经常发现汉代玛瑙、水晶、琥珀、玻璃珠饰等大量舶来品,并有托钵“胡人”俑和燃香的熏炉,是历史上开放的海洋文化基因的重要物证.

人们看到,八桂文化凭借着这种海洋文化基因,一旦遇到适宜时机,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或掀起滔天浪潮.

文化的自觉

评论家张燕玲认为:“过去我们对西方文化的认同,过于积极,而西方却对我们的文化知之甚少.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精神谱系不明晰.于是,向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张扬成了今天知识界、文化界复兴中国文化的文化自觉,从而树立我们自己的文化价值和文化自信心,把中国的文化传播给世界.”今天,整体推出的《八桂文化大观•,溯源系列》丛书正是体现了广西这一文化自觉,丛书的寻根之举,正是丛书的文化价值之一.

丛书不是简单地把文化现象罗列出来,而是先把文化的理论框架结构好,再去表现其文化内涵,也是富于理性自觉和学术性的表现.如民族学者潘其旭在《歌海传奇――歌仙刘三姐》一书中,从刘三姐的故乡、岩洞情结、歌圩写到歌仙,这是刘三姐文化发展的主线,而诗性的思维、传歌、从歌圩走向舞台、世界等章节部分,则是刘三姐文化的血肉,展示其魅人的特性,纵横相融,令读者看到了一个视唱歌为生命,敢爱敢恨,形象丰满,栩栩如生的刘三姐.

历史学者蒋廷瑜所著的《千古传响――铜鼓铿锵震四方》一书,也反映出广西文化人在研究铜鼓文化上的一种理性自觉.他认为,春秋战国时期铜鼓出现在右江流域,秦汉时期到达郁江、浔江流域,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浔江两岸和桂东南获得空前发展,铸造铜鼓工艺达到顶峰.唐以后铜鼓文化向西回流,宋以后积淀于红水河流域.铜鼓文化的根深深扎在八桂大地上,至今还在“活着”.“在民间,人们认为铜鼓是沟通人神的媒介,青蛙节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节庆,必须要用铜鼓.俗话说:‘青蛙叫,雨水到.’青蛙是雷公的使者.铜鼓一敲奏,满山满谷,人声鼎沸,如醉如狂!”蒋廷瑜如是说.

著名文化学者罗迈德•,威廉姆斯有句名言:“文化研究最精彩的片断,将不再是回溯古老洞穴的火把,而是照亮未来选择的光柱”.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昌盛.今天,这种海洋文化因子又一次在八桂大地上萌动着.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风生水起,西江亿吨黄金水道风起潮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速推进,广西站在一个“千年等待、千载难逢、千帆竞发”的起跳基点上,积极寻找广西文化的根,努力研究探讨广西崛起内在的文化基因,努力探索经济与文化互动发展的最佳模式,意义非同寻常.

广西文化的寻根之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八桂文化大观》丛书的出版,是广西文化的寻根之举、复兴之举,也是理性自觉之举.

文化的记忆

不知人文者,无以明世情,不知地理者,无以言大道.八桂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是岭南文化的瑰丽篇章.八桂文化和草原文化、齐鲁文化、八闽文化等一样,展示的既是某特定地理环境的地域文化,又是某特定人文风情的族群文化.八桂文化与其他地域民族文化,反映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阅读《八桂文化大观》丛书,人们可以亲切地聆听到八桂大地上一种穿越时空、自然的浑响.

一次,丛书主编之一陈梧生到崇左市江州镇农村采风,看到一对石狮子双眼被红纸糊了起来,经过了解,原来是历史上老百姓为了反抗土司强行占有出嫁姑娘的初夜权而想出来的办法.因为石狮子看不见,土司也就没有办法得知有关姑娘出嫁的情况了,而且,这种习俗一直沿袭到今天.看到了蒙眼睛石狮子背后的不寻常的故事,于是,他把其永久定格了下来,并作为土司文化一书的封面照片.

一张不起眼的石狮子照片背后,便是对土司制度强权的卑微的抵抗,它所传达的文化意味很多很多.作为大型的图文系列丛书,需要精美的图片不是少数,这样对笔下事物进行艺术审美的运思用事的例子还有不少,大家都为挖掘八桂文化的丰富内涵及艺术审美而身体力行,并努力做到精益求精.

在这个意义上,丛书既是学术著作,又是虚实结合有着丰富意味的文化散文.

对于八桂文化寻根的当代意义,广西专家、学者有着很深的体会:

――八桂大地人杰地灵,八桂文化久远神奇.古老的壮族创世经诗《麽经布洛陀》的横空现世,填补了我国中原文化关于创世神话的空白.据统计,在全国仅有的十三名“三元及第”状元中,广西就有陈继昌和冯京二人连中三元,充分反映出广西文化底蕴之深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西历史上涌现的士燮、瓦氏夫人、侬智高、牟子、石涛、柳宗元、陈宏谋、洪秀全、刘永福、冯子材、马君武、梁羽生等一批杰出人物,成为了八桂文化的佼佼者.

――八桂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曾经做出了重要贡献.民族学者覃乃昌经过大量的考察研究,写出了《开天辟地――这里是盘古故乡》一书并介绍说:历史上的南海泛指岭南,壮族先民的墓葬习俗,与盘古神话中有关盘古“垂死化生”变成山川万物等相对应.壮族“葫芦兄妹再造人类”传说,与“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相对应.今广西有很多盘古山、盘古岭以及盘古庙.“盘古”就是壮语“磨刀石和葫芦瓜”即“盘勾”的汉字音译.后来,盘古神话通过道教向北方传播到中原,这当中,曾经在北流勾漏洞炼丹的葛洪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最后,央视《走遍中国》播放了有关盘古的故乡在广西的专题节目,对盘古的广西故乡之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进一步增强对八桂文化的挖掘、整理与开发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近年来,区域文化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竞相崛起,与此相比,广西地方文化的挖掘和整理还处于初始阶段,这与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极不相称.正如广西文联主席潘琦所强调的:“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必须大发展、大繁荣,‘以史为镜知兴替’.全面、系统地总结八桂大地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丰硕成果,对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将起到积极和推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八桂文化大观》丛书的出版,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八桂文化大观》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浓缩了发生在八桂大地上的历史文化记忆,以及广大文化工作者的执著之情.

任重而道远

潘琦强调指出:“每个地域的文化史都是一个复合的载体:政治、经济、文化糅合在一起,先民的勤劳智慧与现代人的理念糅合在一起,人们的永世长存的幻想同能工巧匠的天才创造糅合在一起.正是这一次次的糅合,构筑成了一座座文化丰碑.文化是人类灵魂的神圣标识,不同时代的人从这里可以相互了解和鼓舞.文化是人们给自己做的一面镜子,用有形的符号来显示无形的梦想.”

尽管世纪之交,广西文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及长足的进步,然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再不努力,很有可能被边缘化的危险.当下,草原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的研究大有咄咄逼人之势,而且涉及历史、理论、考古、艺术、民俗、建筑、服饰等.但是,在全国大环境下,八桂文化的声音还不是很大,广西除了在文学、电影、戏剧、绘画等方面还有些影响之外,其他方面的研究及成果还是较少.客观情况是在国家公布的一百零九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录中,广西仅仅有桂林和柳州入选,在全国已经获得的三十八处世界遗产中,广西竟然是空白,远落后于周边的广东、湖南、江西、云南和贵州等省,而且,广西对于本土在全国有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的研究,也是一个十分薄弱环节!

广西拥有秀甲天下的山水及丰富的人文资源,文化资源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丰满,享誉海内外.广西不缺乏文化的丰碑,然而,却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里经常听不到广西的声音,看不到广西的身影,这与八桂大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实在很不相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于八桂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不够,宣传不够,另一方面是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抢救及保护不够,张扬不够.

因此,广西申请世界遗产及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首先要重视申遗工作,认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品牌认证过程,将对广西的文化、旅游及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其次,是把广西的历史文化底蕴搞清楚,做好有关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及保护等,最后,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把其列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并抓紧办实办好.显然,《八桂文化大观》丛书的出版发行,在这方面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各族人民长期积累的文化精髓,是民族魂的载体,也是今天发展民族文化的本和源.文化不仅具有精神价值,而且也体现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广西要走向全国,走向东盟,走向世界,广大读者反映很需要《八桂文化大观》这样的桂版系列丛书面世.

探索无止境,研究无禁区.丛书深入挖掘和追溯了广西文化的根,由于年代久远及资料残缺等原因,有很多还是第一次挖掘,难免有不足或可商榷之处,这是难免的事情.八桂文化是一座多姿多彩的丰富宝藏,等待着更多的历史、考古、民俗等文化工作者去挖掘、研究并开发.相信,通过不断地探索、研究和交流,有关广西历史文化一定会越加清晰,并最终掀开掩盖在上面的神秘面纱.

《八桂文化大观》丛书共分三个系列,已经出版发行的《八桂文化大观•,溯源系列》包括史前、盘古、布洛陀、稻作、花山、铜鼓、苍梧、合浦、土司、刘三姐、碑刻及太平天国文化等十二本书.此外,还将出版民风和映像系列.

追寻广西文化的根,感受的是一股萌动的振兴广西之文化觉醒力量,以及对生命对家园的深切守望.

(李俊康,供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