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庸小的文化探究

点赞:27390 浏览:1289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金庸小说是当代最为畅销的汉语文学作品,其作品均以古代社会为背景展开.本文对金庸小说的历史意识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从“讲史演义”开始,将金庸小说分为三类,从其武侠小说本体观、创作观、鉴赏观等方面就其对鉴赏武侠小说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论述.

关 键 词 : 历史意识 本体观 创作观 鉴赏观

一、金庸及其小说的历史意识

和世上其他人一样,金庸一生中做过无数选择.他当初立志外交,后来办报,写社评和小说.接受过国际上许多大学和学术机构的荣誉头衔,但晚年最重要的职务之一,却是接受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之聘,并准备招收历史学的博士研究生,开设的专业课是隋唐史和中西交通史.小说当然不等同历史,但是小说家自有自己的历史意识,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讲史演义”文学传统的语境中,是难能可贵的.

对金庸小的文化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武侠小说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从讲史演义的角度大体而言,金庸的小说作品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依史敷衍,即以历史走向和人物关系作为大框架,虚构主要人物,故事穿插其间,如早期的《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和晚期的《鹿鼎记》描述明清时代的作品.

第二类是以史点染,即以虚构人物故事为主,而以历史的大框架作为背景,如中期的《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这一类描述宋辽金元时代的作品,其中郭靖等人守襄阳,是贯穿于《神雕侠侣》和《射雕英雄传》的重大事件.

第三类则着意虚化历史背景,如《笑傲江湖》及《侠客行》等作品,一样有作家的强烈的历史关怀在焉.作为当代最畅销的汉语文学作品,金庸小说虽然不以“历史小说”的面目出现,但是它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演进观念,仍然会对读者或大或小地产生影响.因此金庸封笔以来专注于修订当初连载发表的作品,并作了大量更改,尤其着重对史实和史观采取了更为慎重而非放纵的方式.

二、金庸小说的本体观

(一)金庸对武侠小说的认识

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武侠小说与其他文学形式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雅俗之分.金庸在早年接受采访时就强调:“等不管是武侠小说,爱情小说,侦探小说或什么小说,只要是好的小说就是好的小说,它是用什么形式来表现那完全没有关系.武侠小说写得好的,有文学意义的,就是好的小说,其他任何小说也如此.毕竟,武侠小说中的武侠,只是它的形式而已.”可见,在金庸看来,武侠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类型,和其他各种文学类型,尤其是和其他小说类型相比,是完全平等的,没有高低、好坏之分.

(二)武侠小说本质即是表现情感

对于文学的本质问题,金庸在早期小说《神雕侠侣》后记中就曾有回答.他说:“我个人觉得,在小说中,人的性格和感情,比社会意义具有更大的重要性”,因为,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时代如何发展,“父母子女兄弟间的亲情、纯真的友谊、正义感、仁善、乐于助人,为社会献身等等感情与品德,相信今后还是长期为人们所赞美,这似乎不是任何政治理论、经济制度、社会改革、宗教信仰所能代替的”.所以,对金庸而言,写武侠小说就是为了揭示人的情感,而且“希望写得真实、写得深刻,把一般人都不太注意到的情感都发掘出来、表现出来”.


(三)武侠小说最重要的娱乐功能

娱乐性是金庸在武侠小说本体认识上又一始终坚持的观念.他一直强调:“武侠小说本身在传统上一直都是娱乐性的”,“武侠小说是真正的群众小说”,即使在现代,“我个人以为,武侠小说仍旧是消遣性的娱乐作品”,“武侠小说的趣味性是很重要的,否则读者就不看,它的目的也达不到了”.金庸关于武侠小说本体的认识,无论是对于武侠小说文类本身还是对于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金庸小说的创作观

以合理、客观的武侠小说本体认识为前提,本着创作出既好看又耐看、既具娱乐功能又使人感动的武侠小说的创作追求,于自己的武侠小说创作,金庸也有自觉而清醒的认识.

(一)人物创作以性格为核心

金庸在创作之初就说:“我一直希望做到,武功可以事实上不可能,人的性格总应当是可能的等世事遇合变幻,穷通成败,虽有关机缘气运,只有幸与不幸之别,但归根结底,总是由人本来性格而定.”在2002年的新版《金庸作品集》“新序”中,金庸依然认为:“小说是写给人看的.小说的内容是人等基本上,武侠小说与别的小说一样,也是写人,只不过环境是古代的,主要人物是有武功的,情节偏重于激烈的斗争.”而且,既然是写人,就应当写出人物性格的真实性、复杂性,所以“我写的角色也不是好人、坏人相当分明的,坏人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等坏人身上也会有好的成分,好人身上也有坏的成分”.可见,在金庸看来,塑造人物是武侠小说创作的核心,而要塑造人物,就必须写出人物完整、真实、复杂的性格.

(二)情节设置与人物性格相适应

金庸认为:“武侠小说基本上就是描写冲突的,像两种力量的冲突,两种观念的冲突,或是命运与人之间的冲突.‘误会’也是一种冲突.人类社会基本上是充满冲突的,许多小说、戏剧也描写它,武侠小说只是更适合描写冲突罢了.”所以,武侠小说的“情节偏重于激烈的斗争”.也因此,“武侠小说的故事不免有过分的离奇和巧合”,但是,小说家注重情节的曲折跌宕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而为.所以金庸同时认为:“故事的作用,主要只在陪衬人物的性格.有时想到一些情节的发展,明明觉得很不错,再想想人物的性格可能配不上去,就只好牺牲这些情节,以免影响了人物的个性.”因为“人有怎么样的性格,才会发生怎么样的事情”.例如“杨过和小龙女一离一合,其事甚奇,似乎归于天意和巧合,其实却归因于两人本身的性格,两人若非钟情如此之深,决不会一一跃入谷中;小龙女若非天性淡泊,难以在谷底长时独居;杨过如不是生具至性,也定然不会十六年如一日,至死不悔”.

(三)武功创设形象可以合理想象

对于自己小说中的武功描写,金庸也有比较明确的考虑.其一,产生想象化.“大多数小说里面的招式,都是我自己想出来的.看看当时角色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动作,就在成语里面,或者诗词与四书五经里面,找一个适合的句子来做那招式的名字.有时找不到适合的,就自己作四个字配上去”.其二,名称形象化.无论给武功起什么名字,“总之那招式的名字,必须形象化,就可以了等就是你根据那名字,可以大致把动作想象出来”.其三,境界哲学化.“中国古代一般哲学家都认为,人生到了最高的境界,就是淡忘,天人合一,人与物,融成一体.所谓‘无为而治’其实也是这种理想的境界之一.这是一种很可爱的境界,所以写武侠小说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希望主角的武功,也是如此了”.

四、金庸小说的鉴赏观

相对于本体观、创作观,金庸直接谈武侠小说鉴赏的文字就更少.不过,细加梳理,与本体观和创作观相适应,亦可看出金庸关于武侠小说鉴赏方面的大致认识.

(一)不以文学作品类型论成败

金庸认为:“武侠小说也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有好的,也有不少坏的作品.我们不能很笼统地、一概而论地说武侠小说好还是不好,或是说爱情小说好还是不好,只能说某作者的某一部小说写得好不好.好的小说就是好的小说,和它是不是武侠小说没有关系.问题是一部作品是否能够感动人,有没有意义,而不是在于它是不是用武侠的方法来表现.”即,武侠小说作品的好坏“要从小说本身的价值来判断”,而不能从它是不是武侠小说来判断、评价.

(二)致力于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金庸认为:“小说中有人物,就有价值观念或道德观念.武侠小说本身是很微妙的,它也是一种大众型的产物,要接触千千万万人,如果故意或不知不觉地传播一种对整个社会善良风俗有害的观念,我希望能避免.虽然它属于美的范畴,但是事实上它是对人有影响的,因此作者要考虑到武侠小说是有千千万万人读的.”即从评判的角度讲,是否传播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价值尺度.

金庸小说是当代最为畅销的汉语文学作品,其作品均借助古代社会作为背景展开,充满了历史意识.对于武侠小说,金庸是有自己清醒而自觉的认识的.金庸的与其武侠小说本体观、创作观相适应的鉴赏观,对如何鉴赏武侠小说具有比较重要的指导意义.金庸小说所以能成为武侠小说集大成者,与此有关.梳理出它们,不仅对研究金庸小说本身有极大的意义,而且有助于武侠小说的理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