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建设农民文化家园

点赞:34087 浏览:15800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新的征程号角.作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农民自办文化悄然兴起.党校科研课题组通过对本市农民自办文化现状的调研、分析,认识到农民自办文化的意义,指出暴露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 :农民自办文化 乡土文化 基层文化产业 人才队伍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发展我国文化事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吹响了新的文化征程号角.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民对现有生活方式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他们渴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开始追求寓教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多样化的文化.农村文化活动的形式是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在界首市各乡镇,农民自办文化悄然兴起,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国办文化的重要补充.为全面了解界首市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情况,我们走访了界首市任寨、王集、砖集、大黄、光武、芦村等农民自办文化具有特色的一些乡镇,深入到村,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和思考.

一、界首市农民自办文化的现状

农民自办文化,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农民自办文化,就是农民个体或群体依靠其拥有的各类文化资源,而进行的以满足自身或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或物质利益需要为目的的各类文化实践活动.它具有自娱自乐、贴近农民、机制灵活、初具产业化雏形这几个方面的特点.

界首市历史悠久,民风古朴,文化传承源远流长.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民自办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全市城乡共有近百支文艺演出队,共有6项国家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类文化活动在国内外多次获奖.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行动起来,以满腔热情兴办农民剧团、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农村文化活动室不定期对农民群众开放,适时举行读书、象棋比赛等活动,另有一部分文艺爱好者也常在文化活动室互相交流.农民自己动手、自娱自乐、自我解决精神食粮问题渐成趋势.界首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庙会、灯会等在广大农村流传不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民俗文化到处可见,为当地和周边农民群众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同时许多农民自办文化团体大多通过“三结合”集中开展活动,即:结合庙会开展活动、结合传统节日、结合红白喜事开展活动.但从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大部分乡镇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未开展起来,缺乏浓郁的文化氛围,农民自身的素质和审美观亟待提高.目前文化活动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的文化需求,随着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农民自办文化活动一定会蓬勃发展.

二、农民自办文化的意义

在有些人眼里,农民自办文化不过是农民群众说说笑笑、蹦蹦跳跳等自娱自乐活动的汇合,可谓内容简单,意义一般,殊不知农民自办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实际上,作为乡村社会的内部构成要素之一,农民自办文化自产生之日起,便有特定的功能和价值.在当前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我认为大力发展农民自办文化,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

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建设农民文化家园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9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传承乡土文化,满足文化需求

由于乡土文化在村民中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容易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则成为农民群众丰富的文化资源.因而乡土文化很容易被农民群众在生产之余和生活之中沿袭、采用,很容易转化为农民自办文化.因此,农民自办文化具有文化传承的功效.任寨乡的苗湖书会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具有“无时不说,无处不唱,无人不乐”的特点.书会道具简单、演唱方便,可就地取材,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农闲时节、茶余饭后,民间艺人相聚一起,一曲鼓书说唱,宣泄内心的情感世界,或高亢明快、或凄婉悠扬,愉悦心胸、寓教于乐.由于植根于农村,适合农民口味,这一群众自发组织的书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些传统的乡土文化促进了农民自办文化的蓬勃发展,满足了农民的文化需求.而农民自办文化的兴起又传承弘扬了传统的技艺,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2.净化农村文化市场,树立乡村文明之风

总体来说,农民自办文化普遍具有文化实践活动吸引力强,内容比较健康、参与者身心满足感强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在农村,农民自办文化越多、越普及,参与者就必然越多,沉湎于腐朽、落后文化的农民群众就会越少,从而为形成文明乡风提供优美环境和良好的导向.任寨乡张许村自从成立农民文艺宣传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宣传科学知识、倡导时代精神、弘扬乡村新风以来,到村文化娱乐室参加文体活动的多了,打、玩的少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少了;参加健康有益活动的多了,聚众的少了.在光武镇尚寨村农民尚连海的农家院里,可谓热闹非凡.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纷纷涌到这个“农家书院”里,看书、下棋、交友、谈心,一片祥和融洽的娱乐文化氛围,从而形成健康文明、和谐美好的农村文化新风貌.

3.发展基层文化产业,增强农民致富能力

文化也是生产力,也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我们应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发展的新模式,将农村文化工作定位于“怎么写作于农村经济发展、怎么写作于农民娱乐致富”.要把基层文化产业做强做大,首先要有所谋划、有所设计,结合当地实际,以地方的文化特色带动经济的发展.像王集镇的李彬庄在这方面做的就很好.据了解,当地有百余年的文化杂技传统,村民个个都有表演绝活,也一直有着自编自演文艺节目的习俗.现在李彬庄人以杂技为载体,依托市场,不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喜人.李彬庄目前拥有各类民营杂技团队近20家,从业人员超过200余人,年收入逾千万元.不但使以原生态、群众性为特点的界首杂技享誉安徽、活跃全国,成为界首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而且促进了农民致富、农村发展,走出了一条颇具文化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今年春节后,界首市首届“沙河杯农民杂技艺术节”在王集镇开幕,除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杂技外,还举办了农产品展销等系列活动,着力培育和打造界首杂技这个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带动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4.促进和谐稳定,提升幸福指数

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群众聚集一处,合于一群,加强彼此的信息沟通,消除隔阂和误会,从而增进彼此的理解、宽容和体谅.结果往往是有助于促进邻里、婆媳、党群之间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实现农村社会和稳定.任寨乡的苗湖书会之所以受到群众的喜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书会演唱的曲目多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涌现的新人新事.如宣传邻里和睦、遵纪守法、破除迷信等内容的节目,使书会不仅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个休闲所,而且启示人们尊老爱幼、诚信守法,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靠演艺活动富裕起来的李彬庄人热衷于村内的各项公益事业.该村坚持以文明、和谐为主导,庄内八横两纵的道路全部实现了水泥硬化,路灯、垃圾池等村内基础设施也得以完善,村容村貌有效改观.被界首市委、市政府评为“界首市文明村”和“界首市卫生示范村”等称号,是少有的和谐村、尊老爱幼村和长寿村.利用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挣钱反哺村级文明创建活动,村口的“双亭和谐门”见证着人们的幸福生活.这充分说明了哪里文化建设得好,百姓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哪里的人民整体素质就高,幸福感就强. 三、农民自办文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自办文化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乡镇领导对农民自办文化活动重视还不够

一些乡镇干部对农民自办文化活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有偏差,认为自办文化活动建设是上面的事,是城里人的事,农民本身文化不高,没有必要再花大力气用在自办文化活动上.面对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的热情,往往“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时不要”.村一级干部对文化活动建设也缺乏必要的认识,这种思想观念直接导致了对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的重视不足、支持不够,极大影响了乡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和发展.

2.资金匮乏,正常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目前扶持农民自办文化发展的政策尤其是经济优惠政策制定较为滞后.开展农民自办文化的资金主要靠村级经济挤点投入和农民自筹,可谓杯水车薪,仅够维持开展简单的文化活动所需,无法满足扩大规模和更新内容的资金需求.同时,在文化设施上,设备陈旧,同时由于缺少经费投入,日常管理问题较大,存在设备散失或损坏的情况.

3.文化人才队伍匮乏

由于农村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待遇难以落实,许多文化工作者纷纷上调.农民剧团缺少新鲜血液,现有人员的专业知识不高.不仅如此,就连当地民间艺人也因为生活所迫纷纷改行,人才队伍的流失以及后备人才队伍的不足,这对于农村基层文化的建设不斥于雪上加霜.如流行于芦村镇小徐村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扁担戏,表演以小见大,幽默诙谐,凝结着浓郁的人文底蕴,成为代表地方特色的活态文化.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层出不穷,扁担戏的从艺人员不断减少,特别是年轻艺人少之甚少,出现了艺人断层的局面,导致目前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4.文化活动经常性差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的文化活动过于单调.有的村往往只是在传统节日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扭秧歌,唱唱歌等,没有形成规模;有的村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上网,甚至搞封建迷信活动和聚众,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四、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的对策和建议

1.植根农民,增强农民自办文化活力

各级门应立足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和保护,对农民自办文化团体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立足农村,依靠农民,植根当地的风土民情、民俗特色,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尊重农民群众的良好愿望和合理要求,积极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群众自办适合本地农民口味的文化活动.引导农民把“求知”和“求乐”结合起来,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要求,紧跟时代,贴近生活,有针对性地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创新自办活动.同志曾指出:采用旧形式反映新内容的方法也是必要的,因旧形式在民间具有根深蒂固的潜势力,深为群众所喜爱,且其本身亦有可利用的价值.因此,可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快板、自编歌曲、舞蹈等文艺形式,创作具有乡土气息和时代特征的节目,向农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农民在自娱、自乐的同时进行自我教育.让农村土生土长的、“不走”的先进文化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深受广大农民喜爱的文化和谐阵地.


2.指导培训,加强农民自办文化的人才队伍建设

在文化建设中,人的因素非常重要,没有一个热爱文化事业、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带头人,即使有阵地、设施也不能发挥作用.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专业人才素质偏低,文化活动形式单一、质量不高、内容不够丰富、管理和怎么写作水平跟不上.因此,各级政府和门应努力在提高农民自办文化团体水平上下功夫.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指出: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挥作用.所以,应建立文化辅导员制度,鼓励各级专业文化团体定期下乡对农民文化团体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指导,加快培养一批农村文艺骨干人才、特色文艺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一个名家就是一个品牌,一个文化人才就可能带活一个曲目、一个团体、一个产业.要把人才作为推进文化发展最宝贵、最可持续和最具潜在优势的战略资源来看待,要加快人才的优先发展和人力资本的优先积累,促进农民自办文化团体和机构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3.积极扶持,确保农民自办文化健康成长

首先,各级政府和门应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地方投入,进一步落实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并逐步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体制,培植农村文化市场,吸引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的各种捐资,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帮助乡镇村组建立一批乡村文化设施及活动场所,使之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阵地.要保证公益性文化场所建设用地,尽量减免农民文化团体相关费用,甚至可给予一定补助.鼓励、动员社会各界对农民自办文化的支持和扶助,开展为农民送书、送设施设备和进行捐资等活动,引领农民自办文化逐步走上正轨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其次,政府既要引导农民自办文化团体主动适应市场机制,允许其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市场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文化怎么写作和文化活动,并在税收方面给以适当减免.又要多方动员鼓励社会力量在农村兴办文化产业和文化活动,把民间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当作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养和发展.这样有利于扩大和促进农民精神享受型的文化消费,又能推动农村文化市场的建立.

4.强弱结对,为农民自办文化全面开花保驾护航

受自身条件以及领导重视程度的限制,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的发展很不平衡.有些村镇建设的红红火火,甚至有了一定的规模.而有些村镇文化基础薄弱、发展比较滞后.应通过结对的形式,加强文化强村对文化弱村的帮扶.强村积极开展送图书、送节目、送器材等活动,采取“送过去,请进来,联合搞”的方式,指导帮助弱村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要求结对帮带村每年开展文化活动1次以上.同时,充分利用强村文艺娱乐设施齐全的有利条件,由强村带弱村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及联谊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增进交流和友谊,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求富、求知、求乐、求美,已成为时代潮流和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发展农民自办文化是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农民的文化需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整合资源,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断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内容,共同建设美好的农民文化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