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19例的经验总结

点赞:5388 浏览:170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44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出现皮下积液19例,发生率为13.19%,积液出现区域:胸骨旁10例,锁骨下区5例,腋下4例.结论:合理使用电刀、术中彻底止血、结扎淋巴管,引流管负压吸引,胸带加压包扎,患肢制动,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以较好解决皮下积液的问题.

关 键 词 乳腺癌根治术 皮下积液 防治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手术后主要的并发症[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5月~2008年5月手术治疗144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19例皮下积液的临床资料,现讨论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处理.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43例患者为女性,1例患者为男性,年龄23~72岁.术式选择:乳腺癌标准根治术28例,改良根治术98例,扩大根治术6例,保留根治术12例.病理分型:浸润性导管癌102例,单纯癌18例,髓样癌12例,硬癌5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湿疹样乳腺癌3例,状癌2例.

术中处理方法:采取乳腺横行切口,皮射肾上腺素盐水(200ml生理盐水加入1ml肾上腺素),电刀切取,注意厚度均匀.关闭切口前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寻找潜在的出血彻底止血,微小的渗血用电凝,明显出血结扎,同时常规结扎所有由上肢向腋窝走行的淋巴管.皮瓣无张力缝合,用多侧孔内径0.5cm硅胶管引流,外接负压引流盒.创面以棉垫覆盖,锁骨下、腋窝、胸骨旁以小纱布团填塞,再用胸带加压包扎,创面各处均匀受压,患肢三角巾固写作动1周.

术后处理方法:持续负压吸引,确保引流通畅,待引流量<10ml/24小时时拔管.术后观察切口,第1次换药在72小时后.术后创面持续加压包扎.对反复出现的局限性皮下积液,皮下积液较多或面积较大,采取患肢制动,未拔管者调整引流管位置,如已拔管应重新放置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

结 果

本组术后出现皮下积液19例,发生率为13.19%,皮下积液出现区域:胸骨旁10例,锁骨下区5例,腋下4例.

讨 论

皮下积液受下列因素影响:皮瓣活动遗留空腔、皮下渗液引流不畅、切口感染、较大淋巴管损伤[2]、术后脂肪液化等.乳腺横行切口,能较好的保护皮瓣血运,有预防皮下积液的作用.皮射肾上腺素盐水,使皮肤与浅筋膜相对疏散,便于游离,肾上腺素使皮下小血管收缩,减少游离过程中的出血,减轻皮下小血管网的破坏.采用电刀切取、厚度均匀,太薄影响皮下毛细血管血供,引起粘附不良,甚至坏死,太厚易导致术后肿瘤复发,一般皮下脂肪的保留厚度为3~4mm,近肿瘤处皮瓣可适当剥薄,近止点处呈坡形.手术部位易出现血肿而形成积液,术中必须彻底止血.电刀以电切为主,电凝为辅,避免过多电凝,以免造成脂肪液化,或引发脂肪组织无菌性坏死,造成皮下渗液.电凝止血时应先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点,稍微提起组织后再进行电凝,这样对组织损伤范围小,术后渗液明显减少.关闭切口前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吸引器吸出脱落的脂肪颗粒和凝血块,仔细寻找潜在的出血点,微小的渗血用电凝,明显出血勿使用电刀,应行血管结扎.乳腺及腋窝周围的淋巴管网丰富,如果不能将淋巴管逐一结扎,术后会形成淋巴管瘘,导致皮下积液.所以术中要常规结扎所有由上肢向腋窝走行的淋巴管,防止淋巴液外漏.皮瓣应在无张力下缝合,勿使皮肤过紧或过松,张力过大应植皮.术后持续负压吸引,确保引流通畅.术后待引流量<10ml/24小时时拔管,一般引流管放置3~7天.引流管避免拔除过早.术后创面持续加压包扎.对反复出现的局限性皮下积液患者,皮下积液较多或面积较大,采取患肢制动,未拔管者调整引流管位置,如已拔管应重新放置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19例的经验总结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外科学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总之,采取上述综合防治措施可以减少及防止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