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综述

点赞:9074 浏览:3378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扩张迅速,我国城镇建设用地面临着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阐述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归纳了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进行了总结.文章对实现城镇建设用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利用方式由低效益、粗放式向高效益、集约化转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 :城镇建设用地 集约利用 指标体系 综述

一、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内涵界定

目前,中外学者对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尚未达成共识.对于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土地投入的减量化,主要是指要控制并适度减少新增建设用地的供给;土地利用的高效化,即强调建设用地中要适当提高容积率、建筑系数、规定投资强度等约束指标;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即土地供应结构要保障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基本土地需要;土地利用布局的均衡化,即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中要强调谋求最合适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土地利用效果的协调化,即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结果要实现与环境友好,促进而非阻碍城乡社会经济发展.

二、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国内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基于宏观(城市总体范围)、中观(城市潜力区范围)及微观(城市不同用地类型宗地)三个空间层次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经济—社会—环境”指标体系.

(一)“投入—产出”指标体系

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主要考察建设用地经济供给能力和经济产出水平,反映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现状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侧重于从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方面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率问题,并且从建设用地利用状况和利用结构方面评价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的社会效率.而城市化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占用农田严重,土地与人口压力不断增大, 各类建设用地需求水平较高,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 导致城市建设用地较多且存在粗放利用,因此,不少学者也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案例城市进行实证研究,如王铁成等根据重庆追求快速发展城镇经济的特点,选择了具有经济属性的土地投入和土地产出、具有社会属性的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利用结构4类评价因素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有些学者将建设用地分为不同用途,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翟文侠等根据土地报酬递减的规律, 选取土地利用结构、投入与产出等相关指标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加以研究,但并未考虑到建设用地利用情况和利用结构这两个因素.此外,龚义等从不同空间层次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可持续发展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经济—社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唐艳、邓婧通过多维矢量: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分别研究安仁县建设用地利用效益是否均衡和兰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释放.在考虑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基础上,陈丽丽从更全面的角度将未来的动态发展趋势和区域整体功能的充分发挥纳入建立该指标体系的思考范围之内,来评价济宁市嘉祥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在研究边疆地区时,有些学者更加看重社会和生态效益,如冰通过建立该指标体系对内蒙古不同城市间进行比较,揭示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效率的差异;贺燕基于对新疆生态环境恶劣的考虑,在建立指标系统时不仅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更加注重生态坏境效益.

总的来看,目前学者们构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从土地利用、土地投入、土地产出、土地可持续发展度等几方面来考虑的.对于工业用地,就有学者建立不同的指标体系,在研究工业用地是否集约利用时,用“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显然并未考虑到生态环境效益这方面的问题.而偏远地区尽管发展较为缓慢,但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并不是一味的发展经济和社会,而是更多的考虑了生态效益.而 “经济—社会—环境”体系,不仅考虑了投入、产出的高效发展,也注重了对环境的协调.

三、结束语

本文是为认识和理解城市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以及评价指标的构建而开展的一项研究,也是为进一步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可持续发展研究而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前文中,笔者收集、整理了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概念的不同定义,讨论了“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一词的由来.在此基础上,就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确定的原则以及评价指标的构建已进行了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