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综述”与“述评”类文章的评析

点赞:18812 浏览:829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综述”、“述评”类文章的写作前提是要有相当数量的现有文献及作者对文献的深刻理解和透彻的分析;适应对象主要是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员;基本功能是提供较为详细的概况、益于将对此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能够方便阅读;对“综述”、“述评”类文章的质量应当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关 键 词 :综述;述评;评析

引言

“春风秋水”于2014年1月22日,在“档案界论坛”以《档案研究文献综述,既无综合也无新意》为题发帖指出:“翻来覆去老一套,既无助于扩展读者视野,也没起到标‘新’立‘异’的作用.”随即“任越”跟帖:“前些天看了一篇稿子,介绍的是国外××档案的研究现状及对我国启示,发现除了每段最后一句话是自己说的,全篇都是引用,我就想这篇文章是自己的文章,还是引用资料堆砌起来的文章,而且对中国的启示,寥寥几行,根本没有表现出做学问最起码的诚意.”“档知不”也跟帖:“综述文章确实水平偏低.杂志之所以要采用综述文章,很重要的心理是对选题感兴趣,对文章里摘引的资料感兴趣,读者可以根据引文去查阅所述原文.综述其实只是客观上起了检索工具的作用.很多时候编辑发综述文章有鸡肋感,发吧质量不高,不发吧它还有点肉.”[1]

从以上几位老师的发帖中可以明显看到,目前对“综述”与“述评”类文章的质量大有些不满情绪.但由于“综述”与“述评”类文章对于档案学某个领域的深入研究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此类文章的撰写、发表乃至重视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目前此类文章的质量到底如何?是否能够真正达到“综述”与“述评”的要求?撰写此类文章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类似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为此,特以《档案学通讯》和《档案管理》近3年刊发的“综述”与“述评”类文章为阅读、分析、研究对象,并试着在此基础上撰写评析文章.文中定有不够科学合理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教.

1.对“综述”与“述评”类文章的调研

“综述”与“述评”类文章的撰写与发表由来已久,但笔者发现在众多的档案学类刊物中,《档案学通讯》和《档案管理》对此类文章比较偏爱,刊发频率较高,发表的数量也相对较多.《档案管理》还专门设有“调查报告”栏目,几乎每期都刊发此类文章,最多的2012年第6期共发表5篇综述文章.遂确定依据这两家刊物近3年来发表的“综述”与“述评”类文章为评析对象.经过搜索得到总计52篇,按类型分:“综述”类文章计40篇、“述评”类文章计12篇;按刊物分:《档案学通讯》20篇、《档案管理》32篇;按年度分:2011年21篇、2012年21篇、2013年10篇.另有类似的如“评析”、“分析”类文章计25篇均在《档案管理》刊发,三类共计77篇.为了论述集中与方便起见,本文将只就以“综述”与“述评”为题名的两类文章进行评析.

2.调研数据统计

2.1 作者分布.按第一作者为统计对象,在这52篇文章中出自高校的有40篇、出自高校档案馆的有4篇、出自档案局的有4篇、出自档案室及其他的有4篇.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此类文章的作者主要集中于高校.

2.2 搜索途径.由已经发表的此类文章中反映,作者一般以“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资源”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 系列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等为检索途径.较多的是以“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资源”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检索途径.

2.3 涉及内容.在这3年中,此类文章涉及的主题内容广泛,基本涉猎了档案学术研究和档案工作实践热点问题的各个方面.如,电子文件中心、档案用户需求、档案信息资源、档案利用、文件中心、依法治档、档案文化、公共档案馆建设、档案“后保管”模式、档案教育、口述档案、档案职业理论、档案法规体系、档案安全保管、档案人才培养,等等.

2.4 文章篇幅.此类文章一般篇幅较长,除了3篇较短的为一个页面外,其余的篇幅均比较长,一般都在3至4个页面,最多的《我国档案“后保管”模式研究综述》一文为5页缺10行;[2] 《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述评》一文为5页缺15行.[3]

2.5 注释情况.“注释与参考文献”是此类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具体的标注情况来看,除少量几篇将所引内容在文中直接注明,在文后没有标注“注释与参考文献”外,一般都标有10多个注释条目,最多的如《2004年~2010年我国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研究述评》一文列出43条;[4]《2000年~2011年我国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综述》一文列出49条.[5]

3.调研内容评析

3.1 文章结构.从“综述”与“述评”类文章的组成部分来看,一般分为导语、正文、小结、注释与参考文献四个部分.但从现有的52篇文章来看,有的没有导语、有的没有注释.从文章的组织结构来看,绝大部分是按内容分类论述,即将研究内容归纳成定义、原则、意义、实践等几个问题,并以此分类设置标题,再将所调研对象逐一展开.也有的是纵向论述,如《档案生态研究述评》一文,[6]全文分为“档案生态研究发轫”、“档案生态研究现状”、“档案生态研究展望”三大部分.

3.2 论述方式.在对于“综述”与“述评”对象的来源介绍上,过半数以上的都首先介绍了自己阅读研究原文的来源,也有不到半数的是并不介绍研究对象的来源,直接随着论述需要,逐一引用所收集到的现有文献.这种论述方式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将所引内容在文中注明,文尾并不标列注释与参考文献.如《1980年~2010年先秦档案史研究综述》一文,[7]就在对统计资料作出分析后,直接将调研中所得成果分为“先秦档案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先秦档案史研究的主要脉络”两大部分.一种是随着论述的展开,适时引用原有论述,并在正文中加以标注,在文后用“注释与参考文献”的形式标列. 在对“综述”与“述评”对象的内容介绍上,半数以上是先对文献调研情况作出介绍,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论述.这种论述方式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简要介绍,如《2001年~2011年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研究综述》一文,[8]在“资料统计与分析”部分就只用了233字,然后就分为几个问题进行论述.一种是对调研所得结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如《2000年~2010年我国档案学核心期刊人事档案研究述评》一文,[9]在“研究数据的获取途径”和“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两个部分就用了1349字,约占全文的30%,并列出“论文数量统计”、“论文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论文的主题分布”等四个统计表.又如《近十年来档案用户需求研究综述》一文,[10]就是通过“档案用户需求研究的主题和时间分布情况”、“各研究主题的作者机构分布情况”两个表,作出了“近十年来国内档案用户需求研究论文统计数据及分析”,并细分了“档案用户需求研究文献的主题分析”和“档案用户需求研究的特征分析”.


3.3 作者观点.对所“综述”与“述评”的对象提出作者的意见和观点应当说是此类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调研中发现,目前具体可以分为几种情况:

一是能够一分为二地表述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观点,如《我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研究综述》一文,[11]在“文献收集、选择及分析”和“我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研究的主要内容”后,专门进行了“研究现状评述”.从“时代特色比较鲜明”、“研究内容逐步深化”、“理论内核渐趋完整”等三个方面罗列了“取得的成绩”;从“尚未摆脱行政力的束缚”、“理论深度和广度不够”等两个方面归纳了“存在的问题”;从“坚持系统性的研究视角”、“坚持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坚持突破创新的研究精神”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采取措施”.

二是只指出不足,如《近十年我国档案职业理论研究综述与分析(2002年~2011年)》一文,[12]在最后对我国档案职业理论研究情况作了分析,指出:数据分析较少,研究方法相对单一、重复性研究较多,缺乏创新视角、研究者结构单一,研究成果的实践指导意义有待提升.又如《我国近二十年来档案文化研究成果综述》一文,[13]就在“结论及启示”中讲到了“研究选题盲目跟风”、“研究时缺乏术语界定”、“研究结果少有关注”.

对“综述”与“述评”类文章的评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档案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三是在每个部分的罗列后有一个简要的分析、讨论,再在最后有一段小结.如《我国电子文件中心研究综述》一文,[14]在第一个部分“‘电子文件中心’的概念及其内涵”后面就有:“笔者认为,我国目前对‘电子文件中心’概念内涵的理解存在多样性或出现一名多实的现象.是因为我国尚处于对电子文件集中管理机制的探索阶段,各个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设立了相应的电子文件集中性管理项目或机构, 但它们在性质和功能上可能有所差异.可使用‘电子文件中心’这一通用名称.”又如《我国档案“后保管”模式研究综述》一文,[15]在结尾处用634字论述了“研究深度综合分析及建议的提出”.

四是在文中专门安排一个部分论述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研究综述》一文,[16]不仅在前两点后有作者自己的观点和分析,更专门安排了第三部分“结论及对策建议”,论述了“构建图情档一级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完善图情档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完善图情档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标准”、“完善图情档本科专业课程内容标准”等四点意见.

五是作者自己的观点只是蜻蜓点水,如有的在结尾处用一段总结,来对所调研的内容进行归纳.如《2001年~2011年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研究综述》一文,[17]就只用了139字的总结.还有的则一引到底,基本上没有自己的论述,更无观点和分析.

4.对“综述”、“述评”类文章的分析

4.1 写作条件.撰写“综述”与“述评”类文章的基本条件是已经有较大数量的研究文献,即没有围绕一个研究主题的数量颇丰的研究文献,就无法撰写此类文章.所以,此类文章往往是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会出现:一是对热点问题的讨论,因为大家对于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比较高,会在较短时间内吸引众多的研究者撰写研究性论文,于是稍有时日,便会发表数量较多的研究文章;二是对于一个问题的研究虽然已经过较长一个时间段,但对于此的研究仍在进行之中,或是又掀起一个新的研究热潮,继续引起人们关注.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前提,才有撰写此类文章的条件.

写作此类文章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对现有文献的加工处理.应当说在目前情况下,较为全面地检索文献并不能,而最大的难点是对现有文献的加工处理.作者只有对所收集的文献经过通读、精读,通过咀嚼和消化、吸收的过程,才能为写作打下基础.阅读中要分析文章的主要依据,领会文章的主要论点,摘记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方法、重要数据、主要结果和讨论要点.随后,按照综述的主题要求,把积累的摘记内容进行整理,按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轮廓,再进行科学的分析,分类编排,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的艰苦劳动,才能使写出来的“综述”与“述评”类文章做到论点鲜明而又有确切依据,阐述层次清晰而又合乎逻辑.

4.2 格式结构.“综述”与“述评”类文章与研究性论文有所不同,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是方法的科学和结果的准确,而“综述”与“述评”类文章主要是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作者对已有成果的评述.因此,相对而言此类文章的格式确实可以灵活多样.但尽管其可以有灵活多样的写作方法,而其中有些成分则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的文章来看,不少没有前言,有的甚至还没有参考文献,其基本组成就变成了主题和总结两个部分.

笔者以为,既然是在阅读研究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撰写的“综述”与“述评”性文章,而且,在行文过程中又大量引用了原有文献的论述,所以,对于“注释与参考文献”的标列是绝不可省略的.因为这既是为了向读者展示你的论述事出有据,同时也是对原作者应有的尊重.参考文献的标注应当按照《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的规定执行.对专著的基本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 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对期刊、报纸等连续出版物的基本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连续出版物题名,年(期):页码.”;对电子文献的基本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4.3 适应对象.从本次调研数据分析中的作者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此类文章比较适合高校老师和研究生撰写.原因是他们的阅读量大、检索条件好、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强.相比之下撰写实践体验性的文章却是他们的弱项,而撰写此类文章则是他们的强项.即使为数不多的出自实践部门的文章,也是出于经常爱好学术研究者之手,如濮阳市档案局的刘东斌、开封市档案局的吴雁平等.这也可以看出他们往往是出于对某个专题深入研究的需要,有必要对现有研究情况作出基本的了解,以使自己能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症结,发现正确方向,并将研究引向深入.

由此看来,“综述”、“述评”类文章是比较适应档案学专业研究人员和在实践部门中具备一定研究能力同志写作的一种文体.只要他们关注档案学的研究动向,就可以根据当前研究的热点、难点进行选题.

4.4 基本功能.“综述”与“述评”类文章是作者对某一专题,在特定一个时间段内形成的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反映热点或重大理论问题的非原创性论文.它与原创性论文不同,主要是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向读者展示一个课题的研究方向及其发展过程和研究进展,并展望今后的发展趋势.从总体来说,应当具有如下几个功能:

一是能够帮助需要研究的同仁提供较为详细的概况.这是此类文章的“综”方面的作用.所谓“综”,就是综合,指作者必须对所选题目占有大量的素材,阅读面一定要广泛,文献收集面要宽,“占有资料的不充分、不全面,直接的结果是归纳不当,分析不足,分类欠妥,评论失当”.[18]读者通过阅读“综述”与“述评”类文章,可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该专题的最新研究动态.还可通过对文后“注释与参考文献”的检索,以及通过对这些检索得到的文献后面的“注释与参考文献”的再检索,得到大量的已有信息,这应当说是此类文章的主要功能之一.

二是预示着本专题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这是此类文章的“述”方面的作用.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论文.可以把该专题、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新发现、新趋势、新水平等比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尤其是从事该专题、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获益匪浅.

三是有益于把对此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综述”与“述评”是带有评论性的,因此,会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所以,对于从事这一专题研究的同志来说,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参考,可以很快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自己的方向或者找到新的方向和路径,将对此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对新手而言,则可以通过对“综述”与“述评”类文章的阅读,轻松地站在前人的基础上起步,而不需要经过艰难的探索就可以明确前进的方向,起点高,进步也就自然会快.

4.5 客观认识.目前,对于“综述”与“述评”类文章的争议焦点相对集中在文章是否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及其所占篇幅的多少,对于这个问题看来还需要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认识.的确,好的“综述”与“述评”类论文,应当是既有综合性的介绍,又有明确的观点,是有骨有肉的好文章.但“综述”与“述评”类文章毕竟不是原创性论文,所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在全文中只能占据较少的比例,甚至在篇幅上是无法用比例来衡量的.如果以作者自己的观点论述为主的话,那就是原创性的学术论文而不是“综述”与“述评”类论文了.所以,我们在对待此类论文的认识上要有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

就笔者的认识而言,以为在此类文章中作者本人的观点是绝不应当缺位的,即一定要有.至于论述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方式,则是可以根据“综述”与“述评”内容的实际需要区别对待的.从实践来看,作者自己的观点可以采用三种方法来表述:一是在每一个部分结束时,针对这一部分的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指出优劣.二是在小结部分来表述,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从总体上阐述现有研究的成败得失,并提出个人观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由于这种方式是就总体内容进行的阐述,所以在论述方式上只能点到为止,基本上是一篇新的研究性论文的写作纲目.三是设置专门部分来表述,这种方式比较适宜于就某一重点内容进行的阐述,所以可以是口子开得小一点,但论述相对可以深入一些.

总而言之,“综述”与“述评”类文章的主要任务在综合、论述,而评述、评论则是其次要的任务.这也就是“综述”与“述评”类文章与研究性文章的根本区别.我们在对基本没有作者自己认识的此类文章提出批评的同时,也应当明确,不能对此类文章提出在创新研究方面的过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