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民工市民化障碍的文献综述

点赞:21131 浏览:9482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来自制度、思想观念、自身素质等多方面的障碍,影响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这已经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通过阅读国内文献,归纳总结出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主要障碍,以便于更清楚地认识农民工市民化所存在的问题.

关 键 词 :农民工 市民化

农民工向市民的转变是中国城市化必然经历的过程,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农民工市民化这一问题的不断突显.国内学者也纷纷开始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地分析.

一、社会制度方面

1.户籍制度的限制阻碍了农民工市民化.李小贞等人指出,由于户籍制度,农民工不能进入由城市职工构成的首属劳动力市场,大部分在非正规,低收入、低福利,高度不稳定的次级劳动力市场寻找就业机会.胡平也特别强调了社会制度因素是妨碍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因素,他指出,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建国后, 我国户籍制度和其他一些配套的政策架构起“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二元社会结构, 把城市和农村、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区隔开来,使农民无法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国民待遇.

2.就业政策的差异阻碍农民工市民化.谢廷、张宇认为,大中城市在农民工就业、择业方面设下诸多限制,客观上抬高了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门槛,增加了他们的负担.这种做法实际上对于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造成了很多的困难,既不利于农村的发展,也不利于城市自身的发展.何凤莉也认为在“二元体制”构架下,农民工进城打工,首先遭遇的就是就业歧视或就业权利不平等.因就业制度的不合理导致农民工只能进入城市的“第二劳动力市场”,即收入低、工作条件差、就业不稳定的劳动力市场.

3.分配政策的不同阻碍农民工市民化.谢廷、张宇还指出,城市农民工和市民享有的是不同的收入分配政策.先不说再分配政策的平等与否,就是作为初次分配一个重要的内容——工资的分配就有很大的不同.

从以上观点中不难总结出,以二元社会结构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严重妨碍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要解决问题就要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社会制度正是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原因之一.但想在短时间内改善,从户籍制度到就业、分配、土地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是很困难的.因此,改革与创新要同时进行,既要改掉不合理的政策,也要积极地实施符合农民工特点的特殊政策.这样才可以使问题较快的得到改善.

二、思想观念方面

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当地居民的排斥心理与农民工自身的心理障碍两方面.

对于农民工市民化障碍的文献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民工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农民工进入城市社会后,与市民以及城市社会的互动便呈现出一种文化排斥的状态.农民工来到城市社会,一般都会在一段时期内对城市的主流文化和生存方式不适应,社会学者把这种与异质文化相遇时所产生的心理上的压力与思想上的混乱叫作文化震惊.

邓秀华指出,农民觉得自身文化偏低,进城就业困难,导致农民工容易产生心理失衡.还有不少学者指出,农民工的“过客”心态也是农民工无法真正成为市民的心理障碍.在农民工的眼里,城市不是自己的家,对城市无法产生归属感.

由此可以看出,城乡二元结构已经使市民与农民的观念产生了摩擦.虽然,经济上的发展使得农民与市民的界线变得模糊,但实际观念上还存在很大的差异与界线.

三、农民工自身能力与素质方面

由于城市社会的排斥,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低,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挖掘内部的传统资源实现交往的“内卷化”建构.朱力还指出了农民工社会交往的局限性.居住地与职业使得农民工无法开拓自己的社交圈,也由于自身交际能力的局限,使得其拥有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都处于有限的状态.

诸多学者还指出,农民工自身受教育不足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障碍产生的个体原因.教育是当今社会进行分层的工具,在城乡教育制度二元化的情况下,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必然无法与市民相比.因此,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是提高农民工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根本方法.


通过以上归纳与总结,把农民工市民化障碍归为了社会制度、思想观念以及农民工自身能力与素质三个方面.但归根结底,我认为社会制度是导致思想观念障碍、农民工能力与素质障碍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改善农民工市民化这个社会问题,还要从社会制度开始入手,实行改革与创新相结合的政策,来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