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经济为何偏好FDI的文献综述

点赞:26554 浏览:1210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FDI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我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我国经济为何偏好FDI的相关文献做了综述.


【关 键 词 】FDI,中国经济

1.背景介绍

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的大量增加和地方政府的引资竞争,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个显著特征.中国过去十余年间持续的双顺差,直接原因可以归结为加工贸易顺差和FDI持续增长(卢锋,2006;余永定和覃东海,2006).因此,在当前外部失衡背景下思考引资政策背后的逻辑显得尤为必要.一旦找到中国经济对FDI偏好的原因,人们就能很好地理解中国整个开放的内在逻辑和目前所遇到的外部经济失衡问题.尽管类似中国FDI的流入量是多少、它可以创造多少GDP这些问题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对FDI为什么流入的再审视,难免会有失偏颇.

2.课题研究现状和基本内容

对于中国的FDI流入,文献中代表性的观点是:由于良好的基础设施、廉价充裕的劳动力以及稳定的宏观经济状况,FDI“用脚”的方式选择了中国(Cheng和Kwan,2000).但这类研究往往忽视了中国薄弱的制度基础,包括法制不够健全、产权保护不力等,这些因素其实会大大限制东道国吸引FDI的能力.同时,也忽视了中国经济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所特有的政治经济结构,这其实也是中国经济偏好FDI的重要原因.我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梳理,大体把这些解释分为四个角度的分析.

关于我国经济为何偏好FDI的文献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金融体系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1从制度的角度分析.第一类文献从制度的角度去探寻了FDI大规模流入的原因.Wang(2000)认为在法律基础薄弱的背景下,FDI大量进入中国的主要原因是“关系”在中国社会里广泛存在.这种以信任和互惠为前提的“关系”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法律制度的薄弱.而这种制度扭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的金融体系是按照政治上而非经济上的优先级来分配资源,私营企业获得信贷的难度最大;二是目前中国的法律对私营企业缺乏保护,由于规模扩张时的资金约束以及缺乏法律保护,使得私营企业愿意吸收FDI成为合资公司,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两种扭曲;三是行政上的分割及地方政府相互竞争的格局,导致了FDI的大量流入和FDI质量的下降.李稻葵和海松(2007)认为由于法制基础薄弱,传统经济体制中自然产生的道德风险无法得到有效克服,使得经济的发展受阻.而FDI的种种特性,使它与中国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绑定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双重道德风险,弥补了正规制度的缺陷,由此形成了高水平的均衡.

2.2从中国金融体系的角度分析.第二类文献认为FDI的大规模流入与中国金融体系的低效率和扭曲有关.张军和郭为(2004)从金融相似度检测这个角度分析外资超常地流入中国,认为这应该是暴露了中国金融体系的“缺陷”.由于金融体系的缺陷,过剩的储蓄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即金融相似度检测机构,转化为企业的投资,从而导致了储蓄沉积和外资替代并存的矛盾局面.可以说,中国的经济驱动并不缺乏必要的资本,而是不存在最基本的动员资本配置的金融架构.如果不能建构这种金融体系,更多的资本将不能流动,外商投资只能更多地以FDI的方式进入中国.金融体系不发达的国家倾向于更多地吸收FDI,这是因为国内融资困难多,成本高.因此,最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金融体系不完善,缺乏足够的和良好的金融相似度检测来引导资金的流向.

2.3从地方政府竞争的角度分析.第三类文献从中国独特的地方政府竞争角度探讨此问题.中国政治体制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即以GDP为政绩考察的“政治锦标赛”(周黎安,2004)和政治集权(王永钦等,2007).经济分权和政治集权对地方政府最重要的影响渠道是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基于上级政府评价的“自上而下的标尺竞争”.地方政府不恰当地成为以本地GDP增长为目标的市场投资主体,各个地区为吸引更多的FDI,竞相降低税率,造成参与FDI竞争的各个地方政府“双输”而外商得利的局面(张晏,2007).黄亚生(2005)也有此类观点,他认为行政上的分割及地方政府相互竞争的格局,导致了FDI的大量流入和FDI质量的下降.

2.4其他国家外资转移的角度分析.第四类文献认为,中国外资增加是其他国家外资转移的结果,即所谓的“虹吸效应”.然而Garcia-Herrero和Santabarbara(2005)利用1994—2001年间的数据否定了中国对拉美国家的FDI存在“虹吸效应”,如果将样本空间压缩至1995—2001年,则发现中国的确减少了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的外资流入量.Eichengreen和Tong(2005)运用引力模型发现中国对亚洲其他国家的FDI有正面影响,而对OECD国家吸引外资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对拉美和中东欧国家的外资流入没有影响.也就是说,在其他国家吸引外资的过程中是否有所谓的“中国因素”存在,没有简单的结论.

3.总结

对中国问题的分析不能脱离中国经济转型这一大的时代背景.在政府不可能以财政来支持体制内系统本身运转时,迫使内生的国家金融控制来支撑旧体制,而内生金融控制引致的金融扭曲使得储蓄向投资转化机制处于低效运行状态.内生金融控制使得地方政府在国内金融体系下不能满足其投资和增长冲动,且在财政分权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只好更多地转从吸收FDI来支持本地GDP增长的融资来源.由于内外资政策的不一致,还导致了大量的“迂回外资”,进一步扭曲了中国对外资的实际需求.最终,在当前中国出现了一方面国内资金过剩,另一方面外资大规模进入的奇特现象,即形成了中国经济独特的FDI偏好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