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的实证发现:文献综述与评

点赞:7249 浏览:2399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特征实证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与回顾,重点从舞弊公司财务报告特征指标和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两方面进行总结,系统地评述了有关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关问题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 键 词 :财务报告舞弊 实证研究

一、西方国家财务报告舞弊特征问题研究

(一)财务报告舞弊公司特征指标的研究从目前国外研究状况看,该领域主要的研究文献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财务报告舞弊公司预警信号研究.自20世纪80年始,许多学术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问卷调查的方法归纳财务报告舞弊公司的财务特征和非财务特征.Romney等(1980)根据公开案例找出一组潜在舞弊的共同特征,作为预防舞弊或白领犯罪的早期预警信号――“红旗”,包括机会红旗、个人特征红旗和状态压力红旗;Loebbecke等(1989)对当时8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根据其审计私人和公众公司的经验就公司重大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归纳了与公司舞弊存在环境、管理当局舞弊的动机和管理当局舞弊的价值观念有关的公司特征和业务特征;Heiman-Hoffman等(1996)通过对130名执业审计师的调查结果按顺序列出了前30位舞弊预警信号,其中客户的不诚信被视为最终要的红旗指标,控制环境的薄弱紧跟其后.安然财务丑闻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颁布了第99号审计准则(SAS99)《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取代了SAS88,为了帮助注册会计师更有效地发现财务报表舞弊,SAS99从动机,压力、机会、合理化借口三个角度,提出了识别财务报表舞弊的42个风险因素(黄世忠,2006).Tel-berg(2004)指出业绩重述(Financial restatement)是最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预警指标.Cheng和Warlield(2005)为经理人的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来自股权激励的解释.Bedard(2006)考察了SOX法案关于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规定提高了应计质量.

(2)财务报告舞弊公司在财务指标方面的特征.研究证实,与正常财务报告相比,虚检测财务报告常具有某种结构上的特征.Lee等(1999)通过建立模型发现,财务报表舞弊越甚,会计收益与经营流量间的差异越大.COSO(1999)在“财务报告舞弊:1987―1997'’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大多数舞弊行为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或虚构收入来实现.Walls(2000)认为:绝大多数舞弊财务报告往往对资产、重大事项、管理舞弊、会计政策变更、关联方交易这几类事项故意遗漏.Wells(2001a)还指出,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法不外乎虚构收入、滥用时间性差异科目、少计漏计费用、欺诈性资产评估,这些舞弊行为会使得企业的财务结构出现异常状态.舞弊财务报告指标特征有:存货上升幅度超过销售收入、存货周转率下降、运输费用(销售费用),存货比率下降、主营业务毛利率上升.

(3)财务报告舞弊公司在非财务指标方面(内部公司治理)的特征.公司治理分内部和外部公司治理,内部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是国外实证研究讨论的热点.学者们主要从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特征两方面来展开相关研究.在股权结构方面,主要研究股权集中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Shleifer和Vishny(1997)认为“隧道效应”是比委托写作技巧问题更为严重的问题,并且在新兴市场上表现尤为显著.RMael LaPorta等(1999)发现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告质量负相关,在股权集中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会利用其控制性地位,将上市公司的资源和利润转移到大股东及其附属公司中,从而侵害小股东的利益,这便是Johnson(2000)所提出来的利益输送的概念.在董事会特征方面,BeaBley(1996、1998)对75家舞弊公司和75家非舞弊的公司的回归分析发现,舞弊违规的公司董事会在构成、任期、持股水平、审计委员会的作用方面与一般公司有着明显差异:财务舞弊公司的董事会的外部董事比例显著低于其配对公司;董事会规模越大,公司越可能发生财务舞弊;舞弊公司的公司创始人与CEO为同一人的比例较大.Beasley的实证结果发现了一个与人们常识不一致的结论,即审计委员会的存在并不能显著地降低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Deehow等(1996)发现,如果内部董事古全体董事的比例越高,或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同一人,或公司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等,该公司越可能因违反公认会计原则(GAAP)而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处罚.Bell等(2000)研究认为,薄弱的控制环境、管理层对盈利预期的过度偏好、管理层欺骗或逃避审计师、不合理的所有权结构都是公司可能发生舞弊违规行为的风险特征.Carcello等(2002)通过对财富1000强企业的实证研究,验证了公司治理机制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Sharma(2004)发现独立董事和机构性股东在防范舞弊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董事兼任CEO的比例越高,舞弊发生的可能性越大.Father(2005)使用1982年至2000年间SEC确认财务报告舞弊的87个公司样本与控制样本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治理结构更弱.Bushman等(2006)认为国家层面的法律系统、证券法规、政治经济体制等制度因素会对公司经理人、投资者、管制者等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动机产生影响,并最终形成所观察到的报告盈余质量特征.Ahmed等(2007)的研究表明会计稳健性能够帮助董事会降低公司写作技巧成本.

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的实证发现:文献综述与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财务报告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财务报告舞弊公司识别指标和模型的研究主要包括:(1)财务报告舞弊公司识别指标.这类研究重点是利用一些关键性财务指标识别公司是否存在着财务报告舞弊嫌疑.Summers等(1998)基于内部人交易与舞弊之间的关系,运用分层逻辑(Logis-tic)回归技术建立识别模型表明可以通过内部人交易变量和公司具体财务特征,区别舞弊与非舞弊的公司.Wells(2001b)通过对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和“清白”公司进行比较,于2001年设计了一套崭新的财务报告舞弊公司识别指标体系,提出了以下财务指标可用于识别公司是否进行财务报告舞弊:销售收入应收账款比率;销售毛利比率;资产质量比率;销售收入增长比率;资产增值率.DcFond等(2003)发现证券分析师发布流量预测有增加的趋势,他们以美国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进行考察,发现具有以下特征的公司更可能被分析师发布流量预测:应计项目较大;会计可比性较低;盈余波动性较大;资本强度较高;财务状况较差.最近,DeFond等(2007)将考察范围扩大到36个国家,结果表明当盈余反映公司真实经济业绩的准确性越低时,分析师越有动机提供流量预测.(2)财务报告舞弊公司识别模型.鉴于财务舞弊行为日益复杂,学者们开始求助于统计识别模型.Calderson等(1994)指出利用统计分析程序(如建立回归模型)比简单的分析性程序更有利于发现舞弊;Persons(1995)运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成功判别了大部分的财务舞弊,并指出会计数据包含甄别财务舞弊的有效信息,舞弊公司具有高财务杠杆、低资本周转率、高流动资产 比例和较小规模.Hansen(1996)建立了一个综合Loglt和Probit技术的模型,用来预测企业财务舞弊的概率;Beneish(1999)以1987-1993年间受到SEC处罚的74家公司为样本,选用8个财务指标,利用Probit判别方法建立识别模型.总体判别成功率达到75%.Beneish同时也指出了该模型的缺陷:财务数据的歪曲必须是产生于盈余管理而非其他因素;该模型只能鉴别增加收益的盈余管理,对于减少收益的行为则无能为力.Bell等(2000)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证明了基于财务数据的预测模型在判别舞弊公司方面比经验丰富的审计师表现出色.由于舞弊样本信息和知识获取的困难,统计判别模型始终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预警效果,财务学者不得不探索更有效的复杂模型.Eining等(1997)根据审计师不情愿依赖于过度定量决策方法的特点,构建了基于审计师对话和Logisdc模型的整合专家系统,实验表明这个系统可以帮助审计师大为提高对于财务舞弊的判别成功率;Green等(1997)基于公开财务数据,以财务指标为输入变量,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财务舞弊预测模型,发现其预测成功率显著高于统计预测模型,并建议审计师在审计初始阶段使用该模型.Fanning等(1998)运用Logit回归、直线判别、二次判别、神经网络四种方法,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比其它方法更具预测能力.Lin等(2003)根据会计收益指标和会计收益趋势构建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FNN)的财务舞弊判别模型,FNN模型融合了模糊回归(Fuzzylogic)、神经网络(Networks)及其他的方法来模拟人类理性中的不确定性,以提高模型的评价能力.实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以有效减少审计师的偏见或弥补审计师的不足.

二、我国财务报告舞弊特征问题研究

(一)关于财务报告舞弊公司特征的研究我国对企业财务舞弊的研究主要起因于资本市场一系列舞弊案件的发生而逐步展开.主要研究文献分为以下三类.(1)财务报告舞弊公司预警信号研究.2002年7月31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门制定了《审计技术提示第1号――财务欺诈风险》详细列示了各种可能导致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因素,以及表明公司存在财务舞弊风险的“红旗”.主要包括:因竞争激烈或市场饱和,主营业务毛利率持续下降;主营业务不突出,或非经常性收益所占比重较大;会计报表项目或财务指标异常或发生重大波动;难以适应技术变革、产品更新或利率调整等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动等.黄世忠等(2004)将财务报告舞弊的一般预警信号系统地归纳为:管理层面的预警信号;关系层面的预警信号;、组织结构和行业层面的预警信号;财务结果和经营层面的预警信号.(2)财务报告舞弊公司在财务指标方面的特征.阎达五等(2001)对利润操纵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以下操纵利润的手段在上市公司中有普遍性:通过非营业活动提高企业利润;通过增加投资收益提高利润;采用与关联单位进行交易提高利润;通过人为扩大赊销范围或采用提前确认销售、甚至搞虚检测销售增加营业利润;通过其他应收款提高利润.张龙平等(2002)的研究指出,舞弊公司财务报告指标特征还表现为经营活动产生的流量净额连年为负值,或虽然账面盈利不断增长,但经营活动没有带来正的流量净额;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相比,获利能力过高或增长速度过快.胡玮瑛等(2003)研究发现营业外项目、资产减值准备正成为微利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陈关亭(2005)发现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资产负债率、以前年度审计意见和事务所变更等因素对非标准审计意见具有重大影响.孟焰等(2006)发现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和结果是关联方从上市公司转移利益;股权集中度与关联方利益转移的关系较为复杂;资产规模越大关联方利益转移的程度越高.吴联生等(2007)指出,1998-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每年都存在流量管理行为.(3)财务报告舞弊公司在非财务指标方面(内部公司治理)的特征.2002年后,国内研究者强烈意识到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开始将公司治理因素纳入到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的研究中.唐清泉等(2005)的研究发现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只要是第一大股东作为绝对控股股东,无论持股比例大小,他们都会对上市公司进行渠道挖掘,没有发现利益协同效应.张翼等(2005)发现以下治理特征与公司制造丑闻的概率有关:公司最终控制人的类型、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水平、董事会主席的持股比例、监事会中领取报酬的监事比例.陈晓等(2005)研究结果表明,关联交易的发生规模与股权集中度显著正相关.张祥建等(2005)以1998年至2002年间的配股公司为样本,分别从投资效率、大股东资源侵占和非公平关联交易的价值效应三个方面考察了大股东的掠夺行为,结果表明股权再融资之后大股东通过各种“隧道行为”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雷光勇等(2006)的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对上市公司的控制能力越强.罗党论等(2007)研究了市场环境与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


(二)关于财务报告舞弊公司识别指标和模型的研究我国学者多采用静态界面指标作为舞弊财务报告的特征指标:具体有:(1)财务报告舞弊公司识别指标.方军雄(2003)以我国1993-2004年间被查处的财务舞弊公司作为样本,发现能够显著显示财务舞弊征兆的财务指标包括:应收款项比率、应收款项周转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比率、资产质量、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率.使用这6个指标作为变量,分别Logistic模型构建了财务舞弊鉴别模型,结果误判率小于36%.刘立国等(2003)从股权结构、董书会特征两方面,对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法人股比例、执行董事比例、内部人控制度、监事会的规模与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正相关;流通股比例则与之负相关.薛祖云等(2004)的研究表明董,监事会会议频率,持股蘸、监事的数量和比例,独立董事数量,监事会规模等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呈显著相关.梁杰等(2004)的研究结果发现内部人控制度、国家股比例、股权制衡度与财务报告舞弊显著正相关,法人股比例、股权集中度、高级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显著负相关.陈国进等(2005)用Logit模型检验了公司治理和声誉机制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约束作用,发现公司第一大股东集中持股有利于约束违法违规行为,公司业绩与上市公司舞弊概率显著负相关,但是声誉机制的作用甚微.(2)财务报告舞弊公司识别模型.汤立斌(2004)选取了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2001年处罚的82家信息披露违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Wilcoxn非参数检验方法比较研究样本和控制样本在股权结构特征、规模特征、行业特征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统计结果表明:流通股的比例越高,越有可能发生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而公司规模和行业特征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王化成等(2006)的研究调整了盈余反应系数基本模型,加入与控股股东有关的研究变量,使用我国上市公司1999年至2002年间的经验数据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控股 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企业的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控股股东为国有股时盈余质量更低.袁萍等(2006)通过采用大样本Panel数据,片引入年份虚拟变量,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董事会对公司业绩有显著影响,而监事会对公司业绩无显著影响.秦江萍(2006)以沪深股市1998至2004年间39家舞弊公司的51份年报为研究样本,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发现营运资金与总资产的比率、债务总额比、净利润保证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占总资产的比、每股未分配利润、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报告、股权集中度8个指标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模型有显著的解释力.陈国欣等(2007)的研究回归模型表明实际上只需盈利能力、管理层持股比例、独立董事规模、审计意见这四个变量就可以较好地识别预测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而且通过Logistic回归技术建立的模型整体识别正确牢已达95.1%,可以说效果相当显著.

三、财务报告舞弊评价与启示

(一)国外文献研究评价一是舞弊特征比较一致.已有文献主要关注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和特征,重点研究了企业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是外部审计师)应该关注的财务报告舞弊症兆,可以利用的分析特征指标与识别技术,基本形成了一些综述中归纳的相对比较一致和有意义的研究结论与启示,并且从总体上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二是研究结论普适性不够.现有的主流财务报告舞弊特征主要是针对发达经济国家而提出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结论的说服力和适用性,其对不同经济体制国家的普适性问题尚待解决,特别是对我国这样的经济转型国家更是如此.三是特征研究尚缺乏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虽然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研究己经初成体系,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普遍缺乏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完善的理论框架,只是简单揭示了有关财务报告特征与企业舞弊之间的相关性,仍然有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没有解决,影响了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

(二)国内研究文献评价一是研究选题由窄变宽.早期国内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于公司应对资本市场特殊的监管政策的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研究,如在配股与财务报告舞弊、IPO过程中的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等领域,对其他方面很少涉及.后期研究成果逐渐变宽,研究选题扩展到财务报告舞弊与公司治理特征、控股股东与盈余质量、大股东控制的隧道效应、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与财务舞弊行为关系等研究方面.二是实证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关于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尽管这些研究取得了一些证据,但从整体上来说没有取得一致结论,很多发现甚至相互矛盾.如李爽等(2003)的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表明了监事会在监督盈余管理问题上的无效性,而薛祖云等(2004)却发现监事会在监督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分析其原因,主要有:选择的研究样本和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进行的都是单一的或局部的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关系的研究.三是研究重局部而轻悭体.由于缺乏系统的对财务报告舞弊机制分析的理论框架,现有的文献关于财务报告舞弊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零星、分散、研究集中在财务报告舞弊动机最强的样本公司上,难以综合不同领域的研究来推测现实经济中财务报告舞弊的总体频率;大多数的实证研究只着重于一个因素,仅针对个别或部分因素检验,忽略了财务报告舞弊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割裂了各因素问的联系,综合性的研究做得还很不够.财务报告舞弊本是一个有机整体,将其人为割裂开来进行研究,对某些关联因素缺乏系统梳理,这样得到的结论难免带有片面性.

(三)借鉴与启示通过上述对经典研究文献的回顾和评述,使我们对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研究的视野有了极大拓展,便于在借鉴前人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鉴于理论滞后的状况难以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我国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因而迫切需要对我国财务报告舞弊理论与特征识别问题进行创新性探索.基于我国资本市场财务报告舞弊特征分析的理论框架,结合特定的制度背景、特殊的监管与治理环境的细致分析,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更加有效的舞弊识别指标和建立更加有效的舞弊识别模型,可能会成为未来的学术贡献.今后,如何以整体的视角对财务报告舞弊特征进行综合性的研究设计将非常值得我们尝试和期待.

(编辑 刘 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