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社会主义观综述

点赞:5056 浏览:188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些年来,对列宁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和理解上始终存在着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但综合研究的内容基本围绕以下观点:一是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观;二是“直接过渡”转变为“迂回过渡”的社会主义观;三是关于工业化和农业合作化的社会主义观;四是关于发展商品经济、利用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观;五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社会主义观;六是关于国家政权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社会主义观;七是关于开展“文化革命”和进行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观.

关 键 词 :列宁;社会主义观;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A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021-02

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缔造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领袖,他带领苏联人民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列宁社会主义观的研究对我国当前社会的发展、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都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一、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观

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同时胜利”的论断,提出了“一国胜利”的思想.值得注意的是“一国胜利”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本文侧重讲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现了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叶庆丰在《论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中提出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落后国家究竟能不能先于发达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通常是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样一个顺序进行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列宁认为这个一般规律并不排除在某种情况下个别发展阶段的跳跃性.马小林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及其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中提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是列宁主义本身的思想,列宁提出了“一国胜利”的思想,这其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概念,但实际上已经内涵了“一国建成”的思想.从开始提出一国胜利论,列宁就把一国社会主义的胜利看作是既包括革命也包括建设在内的两个方面的胜利.

列宁社会主义观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建设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直接过渡”转变为“迂回过渡”的社会主义观

“直接过渡”转变为“迂回过渡”的思想是列宁晚年思想的一个主要内容,“迂回过渡”思想的实施,标志着苏维埃俄国开始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新路.理论界对列宁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有人认为列宁思想只属于社会主义过渡思想,而非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有人则认为列宁思想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笔者认为,列宁虽然生活在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但是列宁思想的价值已不限于“过渡阶段”,而是包含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

唐士润在《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几个创新思想》中提出,列宁在实践中认识到,小农经济和宗法式经济占优势的俄国不可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作为掌握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政党,不应该堵塞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通道,而应该允许私人资本主义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的发展.因为私人资本主义是小生产与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只有通过它,才能发展生产力,才能使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张伟垣在《列宁晚期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基本理论》中提出1921年过渡到新经济政策之后,列宁总结过去所有这些教训,阐明了向社会主义过渡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列宁彻底否定了在俄国实行“直接过渡”的思想,并且十分明确而肯定地指出:一个大工业不发达、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在经济上是不可能的.”

三、关于工业化和农业合作化的社会主义观

列宁曾指出,“大农业国和小农业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办法,是不可能一模一样的.”他认为,在单独一个国家内,尤其是在像俄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小农业国家里,不可能直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认为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并由此而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合作社就可以在俄国一国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建设中并用工业化不断带动农业化的发展.

赵曜在《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中提出列宁认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就是大工业.同时列宁坚持从农民居多数和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情出发,尽可能地向农民让步,允许农民自由贸易,在最大限度地支持和适应小农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来恢复和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彭大成、吴春生在《论列宁的合作制思想》中提出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改革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俄国实际的农业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这就是列宁首创的合作制思想.

四、关于发展商品经济、利用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观

列宁认为世界革命将由俄国革命带头完成,但是俄国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列宁指出,在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关键在于找到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列宁认为,商业是唯一的结合点.

蔡亚志在《列宁的社会主义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提出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探索出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指出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可以率先夺取政权,利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建设和发展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俞良早在《列宁形成发展商业思想的意义及其他》中提出1921年10月列宁形成和提出苏维埃国家必须发展商业的思想,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更新了他本人以前关于社会主义途径的构想,促进了苏俄人民社会主义实践的进展.他的这一思想的形成和提出,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进程中的一个跃进.

五、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社会主义观

列宁指出:“同资产阶级斗争的新的更高形式便提到日程上来了,要由继续剥夺资本家这个极简单的任务转到有一个更复杂和更困难得多的任务,就是要造成使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赵曜在《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涵义》中提出列宁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他深刻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结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严书翰在《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提出苏维埃政权应该把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摆在首要地位.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

六、关于国家政权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社会主义观

列宁提出“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因此,要高度重视执政党的自身建设,这是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俞良早在《深入发掘列宁关于机关改革的思想》中提出列宁主张从发展文化入手,推进机关改革,要求机关人员加强学习,提高文化水平;要求以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为条件选拔新的机关人员,优化机关工作者队伍.费迅、刘勇在《列宁晚年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探索》中提出列宁在如何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第一,驾驭经济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主题;第二,发展政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制度保障点;第三,创造先进文化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七、关于开展“文化革命”和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观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胜利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时,尤其是在病中口授的五篇文章中,明确提出了“文化革命”的思想,并把它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纲领,这是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终落脚点.

列宁晚年所提出的文化建设内容丰富且意义深远,可分为三个层次理解:一是狭义的文化建设.列宁认为:“不扫除文盲,不教人识字,那么谈新经济政策是可笑的”.俞良早在《列宁逝世前夕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中提出列宁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第一,为了建成社会主义,必须加强文化建设;第二,在农民中进行文化工作,有利于合作社的建设;第三,通过文化建设提高机关工作者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改善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二是广义的文化建设.韦定广在《推进文化建设是成功执政的重要保证——论列宁晚年的文化建设思想》中提出,列宁晚年侧重从文化传统、民族心理习惯层面剖析十月革命后俄国执政所面临的文化困扰、文化制约现象,目的在于引起全党的重视.三是列宁晚年特指的文化.列宁晚年特别给予关注的文化革命或文化建设的文化概念是广义的,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文化革命就是把一个不够文明的国家变成一个文明的国家,这其中既包括文化建设,也包括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列宁晚年对文化建设和文化革命以高度评价,他说:“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社会主义的国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