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来王梵志诗综述

点赞:3106 浏览:92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王梵志是初唐时期的一名比较重要的诗人,但是他的为人,他的作品仍然存在很多疑问的地方.本文旨在将1949年以来学者对于其人其诗的研究进行整理并分类讲述.希望以此为出发点,总结前人的成果并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

关 键 词 :王梵志;研究;诗;综述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08-0000-01

一、前言

王梵志是初唐通俗诗人的杰出代表,他诗作的俗是前无古人的,与当时雅到骨子里的“上官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王梵志诗作当时并没有受到关注,全唐诗里也没有收录他的诗作.直到1925年的时候,刘复在巴黎的敦煌写本中抄录了一些王梵志的诗作以后,编订成册,取名为《敦煌掇琐》,他是第一个将王梵志的诗作介绍到国内的学者.所以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学者对其的研究不断.起初对王梵志的研究仅限于国外学者,因为他们掌握着第一手的资料,随着敦煌文献不断被我国政府写回,所以国内的学者对其研究的热情不断高涨.

二、主体部分

王梵志的诗在唐宋时一时曾广为流传,而且在世纪间传入日本,日本著作中有很多相关的记载.国内的出土的宋代资料中《通志.艺文略》和《宋史.艺文志》中均记录了《王梵志诗集》一卷.本文将1949年以来的学者对于王梵志诗的研究进行分类总结,在此基础上希望提出一点对于以后对其诗作研究的拙见.

1900年,神奇的敦煌藏经洞由一名叫王圆的道士机缘巧合打开,汉民族几千年的卷册得以重见光明.《王梵志诗》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被英、法、俄等国.其中《王梵志诗》卷中有12部分今藏大不列颠博物院.刘复在1925年把藏于巴黎博物馆的王梵志诗进行抄录整理,编辑成册,著有《敦煌掇琐》.1936年,我国学者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阅读了伦敦所藏的五百个左右的敦煌写本,著有《记伦敦所藏的敦煌俗文学》和《伦敦所藏敦煌卷子经眼目录》,对六种王梵志诗写本进行著录.在1983年,我国著名学者张锡厚著《王梵志诗校辑》正式出版,这本著作具有划时代的地位,他是第一个将敦煌王梵志诗写卷化零为整、辑断简散篇为专集者.1991年项楚编订《王梵志诗校注》正式出版,这是对于张锡厚所著的《王梵志诗校辑》的进一步补充,使王梵志诗歌正式成为“全辑本”.全书共有80万字,是目前为止对《王梵志诗》整理以及注释最为完美的本子.

就1949年以来,国内对于《王梵志诗》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大的方面.

1.对王梵志生平、诗作以及为人的研究.杨公冀《唐民歌二十八篇考释后记》的出版,考证出《王梵志诗》创作于初唐至开元年间.法国学者戴密微所著的《汉学论著选读.中国语言和文学》一书中否定了胡适先生把王梵志的出生时间提到大约600年左右的隋朝是不合理的(胡适在其《白话诗人王梵志》中据唐五代时期的诗人冯翎子在《桂苑丛谈》中记载关于王梵志的传说一文中得出王梵志生卒年约为600―670年).而日本的学者人矢义高在《论王梵志》一文中从根本上否定王梵志本人的存在.对于王梵志诗作的艺术特色,学者大多是予以肯定的态度.王梵志的诗大多写因果报应,轮回等内容还有写普通百姓穷苦的生活,当时社会的黑暗等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人矢义高在《论王梵志》一文中说到:“在王梵志诗中占支配地位的通俗性上,他所表现的则全是朴素无华”,“王梵志那样的诗,和通念上的唐诗很难相称,是一个特异的存在,可以同他相比的类似的作品是 没有的”.这些话语均表现出王梵志诗歌的独特的艺术特色,是其他同时期的学者是不可相比的.张锡厚在《王梵志诗校辑》一文中说,他在文章中说:“王诗最主要的艺术特征是丰富的民间性,其特点是口语俚语、俗语方言皆可入诗,既明白如话,又往往出人意料”.王梵志将诗歌的口语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2.校勘考订,整理成册.张锡厚的《王梵志校辑》一书在1983年整理出版.全书共收录王梵志的诗有三百四十八首,是当时辑录诗歌最多、最全的集子.潘重规的一篇文章《简报《王梵志诗校辑》》,他对于张锡厚所著的《王梵志校辑》的错误之错提出并修改,这部著作不得不说是当时最完美的善本.1985年,项楚进一步对张锡厚的著作进行校误,提出张本误校之处答200多条之多.1991年项楚出版了《王梵志诗校注》,此著作收集了残留在国外的典籍,又加入了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著成《王梵志诗校注》.这本著作成为《王梵志诗集》真正意义上的“全辑本”,是目前《王梵志诗集》校订与注释的集大成之作.对于王梵志诗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到了近十年,主要的研究成果主要在对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的商榷和对项楚《王梵志诗校注》的增订与修改.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


3.关于王梵志作品音韵、语法、修辞的研究.王梵志诗当时著名的白话诗人,他以通俗的话语著称.蒋骥骋在《王梵志诗用韵考》中认为:“王梵志诗代表隋末唐初河南北部的实际语音,与玄应、陆德明的反切相比,互有异同,差别甚大,除地域因素外,也与王梵志本身追求口语化的特点有关.王三庆在《王梵志诗的记号系统试论及其否定词的内涵意义》一文中,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考察并记录了王梵志诗的记号系统,从分析出现频率最高的字入手,是当时比较创新的研究.

三、总结

从以上的叙述中,把从1949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于王梵志及其诗歌的研究进行的整理和阐述.这些研究成果极大的表现出了我国学者对于王梵志诗的研究热情,并且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是我们在看到这些成果的同时,也应看到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我国的敦煌卷子还有许多散落在国外,对于我们全面的占有资料并对王梵志诗进行整体的研究具有强大的阻碍作用.这要通过我们好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办到,这不得不说是一件憾事.虽然张锡厚的《王梵志诗校辑》和项楚的《王梵志诗校注》都是大家之作,但是我们应辩证的看待它们的不足之处.事物都是向前发展的,学术更是如此,只有站在前人努力的成果之上,我们会离完美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