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问题组的教学探究

点赞:20159 浏览:92330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中,笔者尝试根据不同的课型、目的要求、学习对象等构建“问题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而获取知识,使物理教学形成一个想学、乐学、会学的新局面.下面谈一谈几种问题组的构建及应用.

一、导入探究式问题组

【构建目的】这是为导入新课而创设的问题组,要使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等新知识,就必须回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熟悉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掌握它的内涵和外延,使新知识成为一个以旧知识进入“最近发展区”的旧知识的延伸,并用类比、推理、演绎、归纳等方法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其目的就是为了引入新课铺垫.

【教学实例】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一册“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新课时,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组:(1)在地面上抛出的物体为什么会落回地面?(2)石块水平抛出,其轨迹如何?(3)从膛水平射出,其轨迹如何?(4)导弹水平发射出去,其轨迹如何?这是一种思维的挑战,解决问题的乐趣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讨论,教师引导可得:重力方向不变时是平抛运动,重力方向随着导弹位置改变时,导弹不再做平抛运动而是圆周运动了,此时,学生脑海中已建构起一幅完整的人造卫星原理图,并感悟出抛物线与圆轨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师在此基础上介绍牛顿著作中描绘的人造卫星原理图也就水到渠成了.

探究式问题组的教学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物理教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这组问题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和提高,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使学生能应用类比、演绎、归纳等思维方法去发现和掌握新概念、新规律.

二、掌握探究式问题组

【构建目的】这是为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新课内容而创设的有较强系统性和逻辑性的问题组,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以“问题”为线索去阅读教材,指导学生亲身体验新概念、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且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教学实例】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二册“电能的输送”新课时,由于教材写得详细、通俗,便于学生自学,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组:(1)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远距离大功率输电面临的困难是什么?(3)输电线上功率损失的原因是什么?功率损失的表达式是什么?(4)如何减小输电线的电阻呢?

此问题组可指导学生预习阅读教材内容,全面、系统地掌握远距离输电的新课内容.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孤立的和形而上学的认识转化为更全面、更辩证的认知结构,使大多数学生问有所思,思有所得,在自主的探究过程中,准确地找到问题的答案,逐步树立正确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总结探究式问题组

【构建目的】这是在进行课堂教学和单元教学小结时创设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自己总结一节课、一单元所学知识及其内在联系、题型及其解法思想,并将新知识、新方法内化成新的知识体系网络,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实例】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一册教法学法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的复习课的教学总结时,由于公式变化多、问题中各种关系复杂,为了让学生分清一些相近或相关的概念,可设计以下问题组:

1.关于天体半径和卫星轨道半径:天体半径和卫星轨道半径是同一个概念吗?卫星的高度是指什么?当卫星贴近天体表面运行时,轨道半径与天体半径是什么关系?

2.关于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什么叫做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长?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公转周期呢?人造卫星的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如何?

3.关于环绕速度与发射速度:什么是宇宙速度?有几种宇宙速度?近地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是多少?环绕速度与发射速度大小关系如何?

这些比较式问题组,有利于学生认清事物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

通过总结探究式问题,有学生对本章所学的概念、条件、计算公式、过程、实质、意义等进行了归纳,并整理成知识网络图或知识联系表格,既起到了梳理知识、加深理解、形成技能的作用,又养成了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并通过问题组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