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湿性疗法在手电源烧伤的临床应用

点赞:11755 浏览:476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2720(2012)05-0030-01

【摘 要 】目的:总结烧伤湿性疗法治疗手电源烧伤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我院自1998-2006年,18例(26只)手电源烧伤病人应用显性疗法治疗的创面、愈合时间、瘢痕和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总结.结果:手电源烧伤应用烧伤湿性疗法治疗,创面全部愈合,除1例左手无名指瘢痕挛缩畸形外,其余伤手均无功能障碍.结论:此法治疗手电接触烧伤,方法简单、疗效好,便于推广应用.

烧伤湿性疗法在手电源烧伤的临床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烧伤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关 键 词 】烧伤湿性疗法;手电源烧伤;临床应用

手部是最常见的烧伤部位之一,治疗手部烧伤要尽可能早地恢复手外形与功能,减少伤后畸形及功能障碍在手电源烧伤病例中,虽然占比例少,但其特殊性,与电火花引起的烧伤有所不同,如烧伤严重或处理不当,愈合后往往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或残废.因此,正确的处理和治疗,可使功能障碍或残废程度降到最低限度;如处理不当,可使创面加深,加重功能障碍或残废程度.笔者在1998-2006年期间,我们用MEBT/MEBO(烧伤湿性疗法/湿润烧伤膏)治疗18例(26只)手电源烧伤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从中体会到:此法叫传统的疗法简单、疗效好、病人痛苦少、不受治疗条件及环境限制.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手电源烧伤18例(26只手),病人年龄在2岁-67岁不等.男11例,女7例.其中10例为单手,8例为双手.均因违规章操作,玩耍造成烧伤.大部分为深Ⅱ度烧伤,少部分为Ⅲ度烧伤,治愈时间最短20天愈合,最长56天愈合,平均38天愈合.

1.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简单清创,此类烧伤一般无水疱,全程采用MEBT疗法,外涂MEBO,厚度为1mm,每6小时1次.换药前将创面液化物蘸干净,再涂MEBO.5天后彻底清除腐皮.对创面液化物要及时清除,视创面液化情况增减换药次数,对有焦痂形成的创面,采用刀药结合的方法间断清除坏死痂皮,也可将MEBO制成油纱条外敷湿化,促使坏死组织变软,待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离后再间断清除,直至创面愈合,但应注意坏死组织脱落,或清除坏死组织时出血不止[1].本组病例中,有一例坏死组织脱落致大出血,给予相应的处理.再治疗过程中鼓励患者最大限度的活动手指关节,以使患手诸关节灵活运动,来确保手部关节功能正常,如烧伤创面严重,保持创面湿润的情况下,各手指关以纱布隔开,置功能位.此类烧伤面一般无污染,烧伤创面禁用对创面有损伤的消毒剂.以防破坏细胞的生理环境.

1.3治疗效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经采用MEBT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未发现感染病例,未进行植皮,深Ⅱ度创面愈合后皮肤弹性好,无疤痕,而且功能正常,效果满意,1例预后右小指疤痕孪缩畸形,经功能锻炼,功能恢复尚好.

2讨论

手电源烧伤病例中,虽然占比例少,但其特殊性,手的皮下组织少,只有一层疏松缔组织将皮肤和皮下的肌腱,关节囊和韧带隔开.这样就导致了手电源烧伤的特点是,深度烧伤较多,容易波及深部的肌腱、关节、骨骼等;愈合后常伴有挛缩畸形和功能障碍.深度烧伤后汗腺,皮脂腺和毛囊等皮肤信息组织(附件)的基底层细胞健存,这是皮肤再生修复的组织基础.如果利用某些治疗手段能使残存的上皮细胞完全再生,形成新的皮肤组织是每个从事烧伤医务人员追求的目标[2].我们采用湿性疗法治疗手电源烧伤病人的过程中其原理之一是应用ME-BO创造一个近似生理环境,既保存残留的皮肤附件细胞生理愈合,合诱导原位干细胞再生,形成新生的上皮组织;更重要的是使淤带“休克细胞”复活,使创面深度变浅,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再生的上皮组织可全部或大部分恢复了形态和功能[3].

我们应用湿性疗法治疗的18例,26只手电源烧伤深度烧伤病人愈合后其功能和外形恢复满意,无1例植皮,更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理论是正确的.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我们体会到,手电源烧伤深度烧伤,应用湿性疗法是首选疗法,它具有止痛可靠,能预防控制感染,减轻创面进行性坏死损伤,创造皮肤修复的生理环境,使深度创面一般无疤痕修复,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很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沙广新,应用MEBO治疗烧伤住院病人1552例临床总结,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8;4:31

[2]徐荣祥,当代外科新进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8-41

[3]王天龙,康复功能评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62-388


[4]王伟,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78-500

[5]郭振荣:261-262.重视创面修复与疤痕防治,提高康复质量(J)中华外科杂志,2002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