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独立能力的实践

点赞:13015 浏览:5730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独立思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能否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是鉴别一个人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性人才.

关 键 词 :独立思考;质疑能力;创造性思维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性人才,而独立思考能力是创新性思维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积极思考,教师要努力创设适合学生思维特点的教学情境,结合教学目标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学生经过的独立思考,与同伴合作探究,师生之间的反复交流、共同总结,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学生会体验到成功探索后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教师在不同时间采用不同的方式,不断激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

一、在自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的预习过程,是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可能对学习内容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教师可以提出预习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如果学生在预习中不能独立解决问题,课堂讲解时便会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学习效果会更好.或许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疑问,这是学生预习效果好的表现,教师要肯定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拟定预习提纲,指导学生的预习步骤,明确学习目标,提炼学习重点;也可以针对本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提出预习问题,指导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经过这样的长期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将会得到很大提高.

培养学生独立能力的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例如,在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预习要求:

(1)预习课本第61-63页,例1中的长方体和正方各有几个面?哪些面相等?

(2)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几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

(3)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这是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学生预习时的独立思考,有助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对于第(1)(2)个问题,学生在预习时经过认真观察、比较容易解决.对于第(3)个问题,学生独立解决时可能会出现疏漏,需要同伴间的相互补充,共同协作才能完美解决.这个合作学习的环节,恰恰是课堂学习的重点环节,而学生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就成为了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如果没有学生课前的独立思考,就不会有课堂上同伴间的思维碰撞,正是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点亮了学生心中的智慧明灯,让学生思维清晰.

二、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教师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就需要构架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的平台,让师生间的思维顺畅自然地交流;就需要沟通师生情感,让丰富的情感交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关爱每一位学生,使他们人人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每人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如在教学画圆时,我先不讲画圆的步骤和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画圆,接着讲一讲自己是怎样画的.其中有一位学生出人意料地宣布:“用圆规画圆时,把圆规有钢针的一脚固定,旋转作业本,一样可以画出一个圆!”课堂上一片哗然,很明显,这种方法不太好.此时,教师没有直接给予否定,而是听取了学生的发言后,首先肯定了学生画法有新意,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于他的这种画法,你有什么意见?”马上就有学生起来质疑:“如果要在黑板上画一个圆,也把黑板旋转一周吗?”这位学生笑答:“不方便.”又有一位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如果我们要画一个半径为5米的大圆,圆规又太小,怎么办呢?”教师首先肯定了这位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然后请学生帮他想办法,结果想出了许多很好的解决办法:如,先固定圆心,再用5米长的绳子做半径画圆;用一块5米长的木条,一端固圆心,旋转另一端画圆;用一块10米长的木条,中心固圆心,旋转任意一端画圆等学生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通过提问、思考、交流、总结,主动获取知识,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有意识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开始,教师就很神秘地说:“大家任意说一个数,我可以马上告诉大家它是否能被3整除!”接下来便是师生之间紧张热烈地对答.随着数字的不断增大,学生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强,当好奇心被充分激发起来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其中的奥秘.学生满怀好奇地观察数字、操作小棒、归纳异同、交流想法、总结规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了很大发展.


四、适时引导学生有效思考

现在数学课堂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独立思考提供了很大空间,但学生思考的有效性还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做实验:用相同根数的火柴在数位表上摆出不同的数,看摆出的数是否能被3整除?很快就有小组发现:“老师,用4、5根火柴摆出的数不能被3整除,而用6根火柴摆出的数就能被3整除.”接着,有的小组发现“用3、6、9根火柴摆出的数都能被3整除.”这是为什么呢?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阻滞时,教师及时点拨:“这说明能被3整除的数和什么有关系?”问题直接指向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恰当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五、引导学生的思维向课下延伸

课堂小结时也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这既有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反思和总结,也有利于延伸学生的数学思维,还有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始终,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教学思想,不断以活泼、充实、高效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在神秘的数学王国翱翔.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