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气2016年第11期

点赞:4230 浏览:160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人在世上走,要有志气和理想,做到这一点.需要勇气,也需要静气.古人认为,静气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境界、一种智慧.诸葛亮给儿子写信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是诸葛亮总结的人生经验和对静气的一种体会.

李白游峨嵋山时在万年寺毗卢殿听广浚和尚弹琴.下山后写了首诗《听蜀僧浚弹琴》,后四句为:“客心洗流水,馀响如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这“客心洗流水”,便是诗人对静气的一种感受.

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说:“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功夫.”静气就是保持清醒,冷静思考,深谋远虑,沉着应对,研究总结经验,反思超越自我,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只有静气,才能找到精神自由驰骋的领域.历史证明,凡成功者都颇具静气.越王勾践有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的静气,才东山再起.重振山河.史学家司马迁有忍辱负重、甘于寂寞的静气,才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董仲舒有“三年不窥园”的静气,才成为汉初名儒.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消费天地扩大,物质功利喧嚣,经济杠杆驱动的社会年轮,毫不留情地辗轧着一切,许多人心中的绿洲被摧残殆尽,只剩下荒夷、沙丘和浮躁的自己.人总处在内设的喧嚣中,生活环境改变了,质量降低了.节奏加快了,麻烦增多了,浮躁使人失去了原始的根.面对各种困惑,心有静气,就善于控制情者,少出差错,心有躁气,则冒冒失失,常常失误.静气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表现,也是执政能力的要求,一个合格的领导者,除了正气、志气、勇气、锐气、才气,还应具有静气.每临大事有静气,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智,是一种化境的功夫,是境界的极致所在.

静气2016年第11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市场经济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浮躁之气,源于心,沉于脾,化为腐水,充于体.欲修其身,养其性,必先静其心,此谓安身平心之道.“气者,唯顺得静.身者,唯康得安.而心者.唯畅方可达平.”用心,调用全身,专注一致――静气、安身、平心.

把静气播种在自己心灵的玫瑰园里:一靠“修”.修养正气,支撑静气,正气在身,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无欲则静,心态平静,心有定力,不为进退滋扰,宠辱泰然不惊,浮躁自然远去.二靠“炼”.磨炼意志,志存高远,胸怀广阔,心忧天下,始终保持冷静,为人民立德、立功、立言,就不会为一点儿成绩而骄傲,为一时挫折而沮丧.三靠“养”.涵养静气,静下心来学习增添几分书卷之气.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是涵养静气的摇篮,人越博学,视野越开阔,头脑越清醒.如深水表面,波澜不惊,每临大事,从容不迫,举重若轻.

心静如水,杂念皆无.修静气者,善忙里偷闲,闹中取静.偷闲并非偷懒,取静并非怕事,而是在日程表里辟一块安静的绿地,静下心来思考问题.

君子温婉如玉,猛将静如处子.思考需静心,多思养静气,心安气静时,思维最为活跃,灵感最易产生.静气者,能在别人忙于追波逐流时保持坦然,就掌握了人生风云法力,许多问题如在意料之中,胜券在握.

(选自《老年博览》20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