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

点赞:28515 浏览:1312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很多数学教师困惑的问题.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数学教学经验,浅谈几点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现简述如下.

一、数学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意识

教师的教学行为受到其教学观念的支配.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无不受到其教学价值取向的影响.任何教学行为都不可能离开教学观念,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它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并顽强地、无孔不入地渗透在我们教学行为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师生交往的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并且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特有的好动性和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获得多种解题途径,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题多解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很多数学问题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并且随着不断学习以及知识的增加,解答问题的方法也会越来越多.通过不同的观察侧面,学生思维的触角可以伸向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就可以发展发散思维能力.一题多变是通过题目的引申、变化、发散,提供问题的背景,提示问题间的逻辑关系.在教学新课时,教师可由简单题入手,由浅入深,使大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在习题课中,教师可把较难的题改成多变题目,让学生找到突破口,对难题也产生兴趣.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尝试自己将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进行改变,对知识进行重组,从而探索出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创新教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激励学生大胆探究,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将探究性学习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强调在学科领域要为学生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探究发端于问题,有了问题才能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可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探究性问题的设置可以唤醒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去观察、类比、推理、合作交流,从而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三)课堂中借助于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精心谋划,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多进行操作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多动手、动口、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等过程,把实践与思维训练联系起来,使实践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容易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善于创新.大胆放手,创造实践机会,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教师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学会总结,善于质疑

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教师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集中思维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由批判性质疑开始的.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三、以教材为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仅从数学课本上看,其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页上的内容都可以成为创新教育的素材,都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因为无论从概念的引入、规律的发展、公式的推导,还是解题方法的设计与改进,无不包含着“创新”这一思维过程.因为对数学问题的“思想化、抽象化、形象化”的处理,充满着创新;各种规律的发现、公式的推导均是创新的结果;对数学例题、习题的分析与解答是学生最佳也是最主要的创新实践.因此,用好用全教材,从教材中挖掘创新教育的素材,不仅是现实的也是可行的.

2.运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处理课本的例题、习题,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深入挖掘创新素材及潜在功能.教师应让学生在保持已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探索能否得出更深刻、更广泛的结论,或改变命题条件、结论的若干元素,组成新型的命题,并探究其正确性,从而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此外,教师要注重知识的纵向延伸,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不断递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利用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逸闻趣事,教师就可在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如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历史,丰富了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习到其中的创新精神.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立足教材,分析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出最佳的教学途径,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