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动能和势能》一节课与反思

点赞:29107 浏览:13335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鲁教版)首先在学生学过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教材中列举了运动的、流水等物体能够做功,这样首先使学生知道了运动物体具有能量,从而为引出动能的概念做了铺垫.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可以使学生了解动能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学生设计实验,自主探究重力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在探究动能、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中,教材特别注重了科学方法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通过控制变量法来探究物理问题.

鲁教版《动能和势能》一节课与反思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自主学习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能量的存在,正确地认识了动能和势能,这是以后学生认识其他形式能量的铺垫,对以后能量知识的学习起着一个引领作用.

2.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接触了快一年的物理学习,所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并且初步具有了依据实验现象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所以本节课在实验设计及实验结论的归结上学生易于完成,特别是在前面压强的教学中已经渗透了控制变量法的教学,所以这对本节课科学方法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帮助.再加上合作学习学习小组长在实验活动中的领头作用,使整个实验探究过程变得比较顺利.但由于学科特点,部分学生特别是女同学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以至于出现厌学现象.所以,本节课在一开始要尽量结合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使学生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并完成实验的能力.

4.精彩片段

4.1 片段一 创设情景,引入问题

多媒体展示以通讯报道的形式讲述世界第一例鸟撞飞机的事例.通过情境引入,说明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4.2 片段二 精心引导, 设计实验

通过小球从不同高度落下,探究重力势能跟物体的质量和所处的高度之间的关系.

4.3 归纳总结,画龙点睛

教师总结,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中考涉及内容最多的方法,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牢固掌握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在本节的学习中我们还利用了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转换法,这个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

5.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5.1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努力落实了课程改革中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尤其是让学生亲自经历了“猜想―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物理探究过程,并且着重强调了“控制变量”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在探究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经历水平,反应水平,领悟水平,知识水平,适当地做到了教师少讲、精讲,大量的时间放手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地获得自主学习的权利,掌握自主学习的本领,让学生真正变成课堂的主人.

(2)根据需求自行改进教具,在探究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原本用的是小桌和玻璃槽,我在备课时,先把小桌的四周加上了边槽,这样小球落在小桌桌面上不会滚出去而砸坏玻璃,并且在小桌的边上放置刻度尺,通过小桌下降的高度来确定陷入沙中的深度,这样就使实验现象更加直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5.2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由于自身对课件制作不是那么精通,所以课件大部分是借鉴网络自己加工后组合在一起的,所以在衔接上不够完美.

(2)由于大部分学生活动和实验时间过长,知识巩固环节时间显得有些紧张.

5.3 努力的方向

课件的制作上将下大工夫去改进,努力使课堂衔接连贯自然,同时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很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其更加紧凑完美,并且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巩固时间.


6.专家点评

该老师关于鲁教版“动能和势能”的教学,在老师的精心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下顺利完成,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凸显了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特征.其主要特点是:

6.1 课堂内容重点突出,注重科学探究

在整个教学进程中,教师始终把科学方法的灌输放在首位,特别是在安排科学探究活动时,能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并不拘泥于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而是突出了“猜想与检测设”、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三个环节.

6.2 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教学理念.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多处体现了这一理念.比如,在课题的导入阶段,教师先创设物理情境――通过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去探究的;又如课堂对“行车限速”等应用“动能与势能”的事例,教师点评中又突出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6.3 采用“小步推进、多次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本节课的又一大亮点

本节课中,在完成了“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之后,教师没有急着去进行下面的内容,而是安排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了小结反馈活动,从而使得学生对本阶段的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为后面“探究势能跟那些因素有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这种做法使整个课堂显得有层次性,而且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

6.4 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本节课中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落实.比如“动能、势能的概念”是在引导学生分析图例的基础上概括得出的,“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是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总结出来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分组讨论、分组实验等活动主动获取了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得深刻,理解透彻.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在观察、讨论、实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展示,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6.5 教学媒体使用得当,发挥了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6.6 不足之处及建议

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指导有所欠缺,导致学生用时过多,影响教学进程,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有些匆忙、紧张,特别是学生巩固时间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