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点赞:6563 浏览:2197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政治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广大教师都在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尝试.但是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的理念创造和谐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本文就政治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一浅谈.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一定的要求、计划和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教育影响,使学生的身心朝着特定方向发展,其实质就是在教学的整个活动中起到传导、主持和组织的作用.学生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对教师施予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积极的思考加以吸取.那么教师要如何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呢?

一、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学习是一种内部的自主行为,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并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意识,并进入乐此不疲的境地.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新课的导入上一定要下工夫,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要一开始就牢牢地抓住了学生,才有引导学生继续学下去的希望.教师可以采用漫画、故事、生动的视频等方式吸引学生,然后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在讲《变动的影响》一课时,先给出几组水果的图片,从高到低都有,然后问学生:“你们会写什么?”有的学生说会写相对便宜的,于是我引导学生总结出:“变动会对人们的需求量有影响”.然后我又给出几张“太湖蓝藻”事件的图片,当地水资源受到污染,所以人们纷纷到超市抢购纯净水,虽然水的已经涨了十多块钱,但超市的水依然被抢空.我据此提出问题:“刚才同学们总结上涨人们会减少对它的需求,但为什么水的上涨人们还是要抢购呢?”这样采取层层深入的方法,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顺着教师的思路深入思考.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但是在这个教程中教师要注意,提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过难使学生觉得不会回答.


二、引导学生敢于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学生就有了思维的方向,也就有了思维的动力.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开放的情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探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培养学生敢于问“问题”.学生不敢问“问题”主要有两种心理.一是自卑心理,二是紧张心理.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问“问题”的兴趣,对学生的“问题”更要认真对待,态度和蔼,不论学生的问题多么肤浅还是异想天开,我们都不应嘲笑,而应该以“问题”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第二,要给学生创设问问题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设疑形成“问题”时空,促使学生为问题而思,为问题而问,为问题而学,为问题而创.

三、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而且也应该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在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的想法,去听别人的想法,相互启迪,并能综合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的工作贵在启发,重在信任,所以教学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思考,激发学生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如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做“小老师”等方式,让每位学生展示自我,积极思考,自由表达,从而使人们的课堂变得丰富而有活动,也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团结意识,集体意识.例如,我在讲“如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一题时,要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意见.有的小组是从劳动者本身来说的,说应该签订劳动合同,这是今后维权的一个依据;有的是从企业角度来讲的,说企业经营者应提高自身素质,有职业道德;有的是从国家角度说的,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和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各小组学生发表完意见,学生就明白了,每个小组说的都有道理,只有综合各个小组的答案,这样问题才能回答得全面.这样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要在旁指导,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人们常说:“熟能生巧.”学习也是这样,学生只有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才能形成能力.但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参与,认为只要学生懂了,听明白了就行了,其实这是错误的.

第一,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例如,我在进行高三二轮复习的时候,引导学生走上讲台,自己去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点,我说:“这时候你们就是老师了,要有板书,要有课堂提问,各个方面都要有.”这个任务看似简单,但需要学生在课后下很大的工夫,不仅要对各个知识点全面把握,而且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还要知道这课的重难点是什么,这样一课总结完了,比教师在前面讲上几遍都管用,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要注意在一旁从中指导,并不是完全放手.

第二,让学生在课外“动”起来.教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去扩展视野,丰富自己的头脑,通过自己尝试着解决问题,尝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讲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相关调查,然后再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觉得课本不再是空洞的,而是和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书本内容.

五、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让学生充分享有课堂教学的评定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享有最高的评定权,忽视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这是漠视学生主体性的表现.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等的评价权交给学生,使他们身心始终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在一些讨论课上,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回答给予评价,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也可以使学生感到作为课堂主人的喜悦,同时也有利于教学相长,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仅靠教师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教学系统本身就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教育是全民族的希望,这就要求社会、民族,尤其是每个家庭要做好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从而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