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点赞:5679 浏览:192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分析研究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必然趋势,重点剖析了整合过程中存在的教师主导地位缺失、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弱化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有效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达到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历史教学的目标.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教学;信息技术;问题;对策

在现阶段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历史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时,存在着一些思想误区和错误做法,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失败.针对这一现状,理清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时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进一步深化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合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优势的必然之举.

一、高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时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主导地位缺失.部分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顾演示多媒体课件,教师的课堂语言减少,导致课堂氛围拘谨,教师的角色沦为放映师而不是点拨者.而有的教师则是在多媒体资料展示完毕后的课堂讨论时间对学生放任自流,不提出问题,不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总结,导致出现讨论内容偏离历史课主题的现象.其结果便是不仅教师的主导地位缺失,学生的主体地位亦被削弱,学生的关注点落在了制作精美的画面上,却不用心思考实质性的历史内容,反而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下降.

2.教学中过分依赖信息技术.笔者曾对学校的历史教师和学生进行过一次匿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认识误区: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价值,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作为评价他人教学水平或显示自己教学能力的必备条件,每节课都尽量多用PPT或影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装点门面”;课件设计时忽视教学主题,盲目追求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对于媒体材料的应用停留在照搬照抄的层面,却不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而许多学生则存在着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忽视图书馆、教科书等其他资源的现象,在历史课程总复习时,部分学生甚至仅从网络下载并打印一份所谓的“历史复习终极版”,直接略过了自己进行归纳总结的步骤,严重脱离了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动手能力的本质.

3.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弱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历史教师追求信息技术的高、精、尖和课件的美观,不顾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文字资料、影音视频、图像图表等多媒体资料齐上阵,结果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分,学生对于繁多的资料应接不暇,难以把握历史知识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在材料的选择上,忽视了以史为据,注重实证的学科特点,部分与史实有偏离的影视材料亦被放映出来供学生观看.部分教师重视多媒体材料带来的直观印象,却忽视了对材料内容进行抽象概括,学生一堂课下来虽觉课程新颖有趣却无法形成对历史知识的整体认知,这一点在公开课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值得我们历史教师注意.

二、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1.教师要学习先进教育理论,科学看待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它毕竟只是一种与传统教学互补的教学手段,在实际运用中需要与先进的教育理论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历史教师要通过学习并掌握教学理论(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的产生、过程和规律)、传播理论(研究灵活的教育途径)、心理学(研究学生个体差异)等科学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才能在实际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不致陷入与课堂教学目标脱离的困境.此外,历史教师还应真正掌握并做到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要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最好是自己能动手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而不是对其他教师的课件实行“拿来主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课堂教学时既能通过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对信息材料进行深化总结,从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根据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体现学科特点.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设计中,要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内容的有效组织、教学媒体的合理运用等教学要素.在历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终身学习能力.下面就以笔者的实际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优化教学设计,体现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关于《抗日战争》一课,包含了“全民族的抗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三个方面.笔者以“启发性教学”为教学设计理念,以“创设历史情境”为教学模式,以“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方式”为教学目标,对教材原有的叙述模式和例证资料进行调整和重构,设计了“回望抗战”、“体验抗战”、“感悟抗战”三个主题,并将课本内容划分为“中华民族为何选择抗战”、“中华民族如何抗战”、“中华民族抗战结果如何”三个板块.导课时以“日本某历史教科书对中日战争的解读”为材料,引导学生对这段历史进行关注和思考.讲解第一个板块时,通过“中日双方军事对比”、“日本兵口述史”、“江苏老兵口述史”、“南京大屠杀”等史料的呈现与解读,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并激发学生思考:面对中日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悬殊的这场抗日战争,中华民族为何选择了奋起抗争?讲解第二个板块时,通过引导学生回归教材,适当补充教材未提到的史料,让学生在走进立体历史图像的过程中,从情感和知识两方面感受全民族抗战这一可歌可泣的历史.讲解第三个板块时,通过史料呈现和解读以及师生互动讨论的方式,在开放的氛围中让学生理解和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尤其是突出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以来抵抗外来侵略战争中的特殊历史地位.笔者在设计这堂课时,始终立足于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通过前期对有关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并结合教材的材料,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图片、影音、图表、文字资料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最后的教学环节则设计为师生互动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由于设计得当和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这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显性的知识,还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师生普遍反应良好.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优化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真正探索出在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优化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海燕,代梅.对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整合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2)

[2]刘波.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06)

[3]李信升.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6)

[4]张晓雷.高中历史多媒体教学中的误区和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0(08)

高中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信息技术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