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与备考

点赞:2937 浏览:80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虚词是指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对高中语文课程来说,文言文中虚词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在文中具备一定的不可替代的功能性,也具备一定的语法意义,因此其应用是很重要的知识点.从近些年历年高考和新课改对教学的要求来看,高中语文教育将更重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灵活的表达能力,文言文中的虚词应用也会越来越被重视.

高中文言文教学与备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虚词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关 键 词 】虚词;文言文;高考;高中

引言:虚词是指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高中语文教育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丰富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迎接高考,因此引导学生针对高考进行有机的复习.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多年,对文言文中虚词应用的教育有一定的深入研究,认为在高中语文新课改的环境下,应该首先让学生熟知常见的十八个虚词及其常见功能,其次要了解近年来高考对文言文虚词的考查方式和范围,最后针对考试,总结出复习和备考的方法.

一、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应用

(一)常见文言文虚词

根据历年高考以及高中语文新课标来看,高中常见的文言文虚词有以下十八个:而、与、何、乎、若、乃、其、且、所、者、为、焉、也、于、则、之.这十八个虚词出现的频率也有区别,但在高考备考上,须做到一视同仁,以免遗漏知识点.

(二)文言虚词的应用

虚词的灵活性表现在它们在文中的实际意义上,例如常见的“之”,可以做一般代词,指代人、事、物等,做宾语或者兼语;可以做指示代词;可以做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补语的标志,或者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以做音节助词.可见其在不同的语句和上下文中会体现不同的意义和功能.其他的虚词也都各有很多种用法,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文言文虚词的考察方式

高考的《考试说明》对文言文虚词知识点的考核要求是:“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其能力等级是B.这包括三点因素:其一是考核的文言文虚词是高中阶段语文课本中常见的那十八个,其二是重点考核的是某个文言虚词在一段文中的用法、意义和功能,其三是考核的能力层次是理解.

而文言文虚词的考核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点:一类是对文章句子中的虚词正确理解,以客观题的形式让考生选择其正确与否;第二类是一个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义进行对比分析,往往其中一个句子来自高中课文,另一个句子来自非课文文言文选句,以此综合考核学生分析能力;第三类也是客观题,采取给一个句子,让考生几个选项中与例句虚词使用方法不同或者相同的一个,这类题型一般在考卷中出一道,占3分分值.

在2009年的高考十八套考卷中,有十套考查了文言虚词,涉及的14个虚词分布如下:“以”:7次,“而”:6次,“其”:5次,“之”、“乃”:4次,“为”:3次,“于”、“者”、“因”、“所”:2次,“也”、“与”、“焉”、“且”:1次.

三、复习和备考

(一)记住典型句例,分析容易混淆的用法

对于一些常见的、要求背诵和识记的文言句中的虚词要明确记住,例如“觉今世而昨非”中的“而”,是表示并列关系.这些词句正是因为常见,会更有机会出现在高考题中,因此需要牢记.另外因为虚词的用法过于灵活,在不同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有些很容易受表面现象干扰,如“汝初闻言而怒”中的“而”有承接的意义,很容易分辨,但“客逾疱而宴”中的“而”的意义就很模糊,不能一目了然地知其意义,很多考生误以为也是承接,然而细细分析,“逾疱”是表示“宴”的行为方式,因此是修饰的关系.

(二)一个词有多种用法,要仔细辨别

例如“之”,在“杳不知其所之也”中是实词,在“遂与之俱出”中做代词,而做代词时,也可以用“其”、“此”、“彼”等替代,很多虚词都可以一词多用,例如:者、乎、也、以、于、为、且、哉等等.

(三)总结方法,升华语感


在虚词的应用中有很多方法可以采用,如1.词性界定法.即把一个虚词先分辨出其词性,如“之”字是做助词还是代词,做助词时是定语的标志还是补语的标志,界定后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其意义.2.位置分析法.很多虚词在句中因为位置的不同也具备不同的作用,对此可以用虚词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来判断其真正意义.3.语境推断法.某些虚词在实际运用中往往牵扯了整个上下文,因此不能单纯地靠句中因素来分析,例如“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后半句中没有承接前一句的赞许和肯定,而是做出了“安在”的疑问,可见其句中的“而”是转折意义的连词.4.标志识别法.某些虚词是构成文言句式或者固定词组的标志词.最常见的是“之”可以表示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

在总结各种实际分析方法后,也要培养文言文的语感.笔者认为,语感是最高的理解境界,在声情并茂的朗朗的读书声中彻底进入古人的喜怒哀乐之中,方能更深地体验他们的抑扬顿挫,也能在总结方法的基础上找到深层的语感.

四、结语

高考是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抉择,文言文虚词应用这个知识点虽小,也需要每个考生和高中语文教师去重视.相信对于文言文虚词的学习,也会有更多的学者提供出更多的方法和对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