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点赞:5287 浏览:1863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素养即意识,科学素养就是学科学、用科学、发展科学的意识.古人有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由此可见,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少年人才的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小学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启蒙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要早下手,早规划.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呢?必须抓好观察、质疑探究、总结反思、团结协作等素养的培养.

关 键 词 :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86-01

1.培养良好的观察素养

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观察能力."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然而,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素养需要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培养,教会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观察.

1.1敏锐地观察:人们在进行观察与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偶然的事情或机会,意外地发现了新现象并由此导致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和新突破,这种意外的发现通常称之为机遇.科学上的成功往往在于能否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及能否从细微处捕捉事物的本质.如:牛顿就是从大家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现象,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可见,我们要重视培养小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让他们随时保持对身边事物发展变化的好奇心,这是提高小学生的观察素养的关键之处.

1.2全面地观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某一个角度观察到的结果往往是片面的.为了提高观察结果的精确性,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首先要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全面观察,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各个层次;其次要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各个阶段以及它的全过程,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去感知.

1.3选择地观察:小学生思维发展不成熟,往往是从他们感兴趣的、与实验结果无关的方面开始观察,关注到的往往不是焦点.如:做蒸发实验时,本该观察蒸发皿里发生的现象,但很大一部分学生只盯着蒸发皿下跳动的火焰.因此,要引导他们学会选择性地观察,养成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素养.

1.4耐心地观察:三心二意、走马观花是不可能有重大的科学发现的.李时珍走了上万里路,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尝试了千万种草,参阅各种书籍800多种,历时27年,才写成药学巨典《本草纲目》.小学科学教学中,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观察品质,从而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素养.

1.5客观地观察:"求实、客观"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基础.在进行观察实验时,教育小学生说实话,说真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没有观察到的不胡编乱造,要真实反映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从小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2.培养质疑探究的科学素养

质疑探究素养的培养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参与中培养学生主动质疑、探索的意识,让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怎样小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呢?教师要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堂中少一点讲解、分析和发问,多一点引导、点拨和激励.给学生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教学《磁铁的性质》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玩'磁铁,并让学生演示发现磁铁特性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实验的趣味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更主动学习,更乐于探索,更大胆质疑.

3.培养总结反思的科学素养

最美丽的绽放莫过于实践真理.学生通过充分地实践、探索,搜集到了丰富的﹑初级的﹑感性事实材料,还必须经过思维再加工,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然而学生的认识是比较混乱的,缺乏条理性,这时教师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对其思维进行梳理,有助于学生对事实材料的分析和概括,养成总结反思的良好意识.如教学摩擦产生静电知识,学生用玻璃棒和丝绸、橡胶棒和毛皮做了大量的摩擦实验后,积累了丰富的关于摩擦产生静电的感性经验,这时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实验的方法和看到的现象充分地表达出来,互相启发,共同研讨,建立摩擦产生静电的概念.尔后,教师问:你用什么和什么进行摩擦的?你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纷纷发言.然后教师将学生的发言简要记录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进一步讨论,归纳概括出这些物体的共性,即摩擦能产生静电,用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这样,通过对事实材料的引导梳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总结,就强化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并最终使创造、实践活动获得创造性成果,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继续创新的兴趣,形成敢于创新的精神.

刍议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小学生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然而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往往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错误的,对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如:在教学测量水的温度时,学生在测水温时,经常出现水温不准确的情况,这时科学教师或科技辅导员不要急于帮助学生查找原因,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温度不准确,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分析出很多种原因,诸如:温度计的感应头未全部浸入水中;碰到了容器壁;数字未稳定就开始读数;视线与示数不平衡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检查,找到问题所在.这样对待"失败",学生受益匪浅.


4.培养合作的科学素养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科技创新也离不开科技人员的团结协作.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很多发明创造光靠一个人力量是不够的,是集体创造力的体现.如:我国的和氢弹的爆炸成功,就离不了很多科学家的集体智慧.因此,团结协作也是一种科学素养,而且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比他们获取科学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