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运用探究教学模式

点赞:28277 浏览:13110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对化学新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学习乐趣、感受科学的魅力所在,从而达到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三维”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形式多样、操作性强的探究教学模式.

在高中化学中如何运用探究教学模式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之一是要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高质量、高水准的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1.通过提问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前通过精心设计,针对某些内容进行提问,能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来思考新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

2.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情境.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好的实验设计,不仅能带给学生惊奇,更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学生在由实验产生的问题情境中,形成对新的、未知知识的需要和探索.

3.利用检测说创设情境.对于有些化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联系原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检测说,然后通过实践或者推理来验证检测说.在推论、验证检测说的过程中,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产生矛盾,这些矛盾导致问题情境的产生.


例如,在讲“盐类的水解”时,可以让学生事先做化学实验来创设情境.教学设计如下:给学生提供做盐类的水解所需的仪器和药品:玻璃棒、pH试纸、表面皿、醋酸钠溶液、氯化铵溶液、氯化钠溶液.实验前,教师应给学生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那么盐溶液是否呈中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着手实验.学生亲自动手做完实验,并观察了实验现象之后,产生问题情境:不同的盐溶液,酸碱性为何不相同?为什么?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

化学教学中运用探究教学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中化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新课程标准下最重要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观认为,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活动的主体,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为主,要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把教变为引导和探究.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让学生自主安排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查找资料,去阅读教材,去亲手做实验,去感知实验事实所带来的乐趣.学生主动去分析和思考问题,并身临其境地进行实验操作,得出概念和原理的这个过程,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发展的这一学习法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值得推广的探究学习法.

例如,在讲“盐类的水解”时,教师可安排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并上网查找相关盐类的水解资料,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实验,实验中所用的器材、药品等,让学生自己根据阅读教材后所得的数据去准备.在准备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探究教学活动的好处.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移动的理论来思考和分析问题.自主探究活动后,学生能初步解释:为什么醋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铵溶液呈酸性,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

三、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在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合作探究教学法,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信息的交流.师生通过交流和对问题的讨论,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影响,从而达到观点一致,让学生在学习中共同发展.尤其是在重视团队和合作精神的今天,合作探究活动显得极为重要.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不但可以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自主探究的结果,还可以在全班进行演说,表达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回答其他同学的质疑.在这种和谐的探究气氛中,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逐步融入到合作探究中.

例如,在讲“盐类的水解”时,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关键,认识到盐水解的本质: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H+]≠[OH-],从而造成了不同的盐溶液的酸碱性不相同.

四、总结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及时评价总结,是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肯定,给学生提供了收获探究结果的机会,不断完善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盐类的水解”时,教师及时评价总结,可以让学生得出盐类水解的规律:谁强显谁性,越弱越容易水解,盐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相反,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这样,学生掌握了盐类水解的概念及应用.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取长补短,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