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整合

点赞:30802 浏览:1430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大容量、高效率的教学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支撑.

一、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必要性

1.信息技术的渗透运用,丰富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信息技术的各类课件可以将来自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上的文字图像,师生自己拍摄的DV、照片等信息整合在一起,并对这些信息进行了交互式的综合处理.可见信息技术渗入课堂教学后,能极大地增加一堂课的信息容量,给学生提供更多更新的知识信息,从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整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信息技术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信息技术的渗透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多媒体课件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将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事例,将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原理观点条理化、形象化,从而从根本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献计献策,为思想品德课中的某些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3.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发展

理论研究认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的前提.初中生好奇心强,容易接受并消化新生事物,信息技术生动的画面、恰当的解说以及特有的感染力与形象性使学生既能看得见、听得见,又能动手操作.这样通过人体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比单一地听教师说效果要好得多.

4.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在教学课件中,那些切合课程内容和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无限的情感,唤起学生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信息技术渗透教学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情感,锻炼学生意志品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思想觉悟得到提升.

二、思想品德课与信息技术整合要把握的几个环节

1.开端――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不能集中起来.如果这时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如漫画图片、歌曲录音、小品视频等,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若再提出一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进行新课导入,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中心环节――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时要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再通过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设问,使学生在兴奋的情绪和直观的案例中接受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我爱我家》时,笔者先让学生聆听《游子吟》这首歌,并逐句播放歌词:“慈母手中线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优美的旋律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这时适时地提出“这‘寸草心’指什么?”“‘寸草心’与‘母爱如水’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竞相回答问题,从而深刻理解了教材知识,提高了对无私母爱以及家庭的认识.

3.落脚点和归宿――实践

知行统一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要实现知行统一,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将知识内化为信念,并外化为行动.运用信息技术,辅以教师言语体态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学生就能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启发,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如讲述《走进正义》时,笔者播放了“任长霞先进事迹”视频片段.当学生看到任长霞突遇车祸因公殉职时,深深感到这位局长平凡的工作、行为当中渗透着不平凡的无私无畏的精神,其实这就是正义.从而使学生对正义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4.巩固――课堂总结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经常按一种模式进行课堂总结,就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所以教师要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总结,这样不仅能使新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避免学生出现厌烦情绪.

不过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能滥用信息化媒体,也不能将所有信息都用电教媒体展示出来,更不能冷落教材.可见,信息技术的使用一定要适当、适量、适时.信息技术是工具,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

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整合,可以创设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平台,可以打破知识被机械分割的松散结构,更注意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更重视课堂教学向课外的延展,比较有力地促进了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同时也是构建高效课堂以及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