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点赞:5286 浏览:172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依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当今数学教学的核心应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前提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和社会的协作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建立以小组合作的互助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间的互助合作.

互助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数学教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 】互助式,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215-02

数学是传统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毅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优势.现代数学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统一.以此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关于基础知识、公式、定理的教学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忽略学生数学能力、素质的培养.依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当今数学教学的核心应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前提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和社会的协作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建立以小组合作的互助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间的互助合作.

1.互助式教学中班学习小组的划分及特点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是开展互助教学的先决条件,小组的组建应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应体现班的缩影,根据性别、成绩、个性特点、守纪状况等的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组间同质” 是指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大体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开展.教师按上述原则将学生分成六到八个学习小组.要求小组成员要有统一的合作意识、相互合作和信赖 , 互相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小组中的优生和学习困难生建立互助关系、互帮互助、互教互学、齐头并进.组与组之间是平等、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

2.互助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是培养体发展的核心.教学中能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而且也是实施素质教学的前提.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并不见得每一个学生都了解或掌握,经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反应冷淡,灌而不进,输而不入.其原因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思维没有活跃起来.从哲学角度讲,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学生学习的过程应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灌输与接受的过程.互助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提高参与教学的兴趣.同时,还应不断鼓励不同层面的学生选择切合自己实际的参与机会,注意扩大后进生的参与面,使人人都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和喜悦.如在新授课前的十到十五分钟要创设浓厚的自学氛围 ,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新课的内容,互问互答,对新的概念、定理、方法各抒己见 , 正确表达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教师的点评和完成堂上检测题来纠正错误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要求.

3.互助式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互助式教学中 , 教师的重点是组织学生集体学习 , 发挥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作用.教师起组织、引导、评定、总结的作用.首先教师是课堂设计的总规划师 , 教师优化课堂设计一般采取教师提出问题或展示问题的背景或展示目标思考题――小组讨论和实践――教师总结或精讲知识点――学生完成当堂达标检测题――小组评价和奖励.如在高一代数《映射》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怎样的对应才叫映射?然后列举一些 f:A→B 的对应关系向学生展示目标思考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代表作总结发言;同学们的总结不一定能捕捉到课文的精髓,这就需要教师的总结:映射就是 A、 B 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并对每个小组的结论进行评析,设置当堂达标检测题使学生对映射的定义加深了解;最后对每一小组本节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奖励.其次教师是导演 , 学生是演员 , 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 , 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讨论、推导和训练.并引导学生广泛交往,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习小组中学生能获得最大容量的知识,学生的情绪可能会出现过分高涨的现象,或者讨论中出现 “ 鸡蛋里挑骨头 ” 等钻牛角尖的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发挥才干,处理好同伴、集体的关系,相互切磋 , 共同提高.如在第三册《概率与统计》中抽样方法一节的教学,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 , 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讨论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的操作过程,了解各种抽样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举例说明各种抽样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小组充分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热情高涨,列举出很多实际生活中的抽样方法;如成绩统计、人口普查等等.并且会有同学天马行空提出一些与抽样毫无关系的问题,或者是一些钻牛角尖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技巧加以纠正并把学生再次引导回正题.再次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由于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 , 每个学生在发展的速度 , 认知活动结构、兴趣、需要等方面各不相同,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的教学观要求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个性特点与个体差异.因此,在实施集体教学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因材施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与进步.


4.互助式教学的效果

4.1 融洽了师生关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 “权威――服从”的关系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由教师主宰的,学生是被动地接受,以“权威――服从”为特征的师生关系导致了教学交往结构上的欠缺,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压制.而小组互助式教学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指导――参与”充分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学交往结构.利用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教学交往来推动课堂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主体能动性.

4.2 班小组结构是优生与学困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最佳形式.优生与学困生间变得“息息相关,沉浮与共”,二者共同提高,各得其所.新的教学机制解脱了学困生的心理压力,抛弃了过去一直为集体拖后腿的状态,消除了自卑孤独感,能自觉地为小组增光添彩,真正抬起头来走路,呈现出向上的活力.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班中的数学学困生的数量有明显减少,每次考试的平均分不断推高.

4.3 班学习小组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它改变了传统班级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已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自尊、自重情感的产生;使学生更加善待同学,爱护班级,热爱学校,以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

4.4 互助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主动参与机会,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由于学生间原有的认识特点、经验水平的不同,对事物理解存在差异,通过学习合作,将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使学生个体从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4.5 学生能养成初步的自我管理能力,每个学生基本能以身作则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并配合其他同学的工作.小组长能大胆开展工作督促检查同学们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