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建设探析

点赞:5239 浏览:1822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少数民族古籍是我中华民族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开发和研究都一直落后于汉文古籍.以致于一些文献处于随时消亡的可能.本文试图从国家层面上的制度、中外合作交流、人才培养建设以及具体到古籍物件上的保护方法、措施上提出一些对策,以供探讨.

[关 键 词 ]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开发

一、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建设的意义

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回顾过去,总结前人的经验可以为未来战略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对历史的回顾、总结和研究为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民族团结、理清文学发展脉络、探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计有55个少数民族.汉族和其他55个少数民族长期混居在一起,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多彩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古籍不仅是各少数民族自身的宝贵遗产,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因此,要想清晰地纵观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古籍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可以提供丰富的史料.

二、少数民族古籍现状

对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从建国以后有了很大的起色.20世纪50年代中期,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组织超过1000多名民族事务专业人士对国内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文化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1984年4月份,国务院转发《国家民委关于抢救、整理少数民族古籍的指示》一文,特别强调“抢救、整理少数民族古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自那时开始,我国少数民族古籍的抢救、保护、搜集整理、翻译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正式全面展开.

但我国由于拥有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和较长的历史文化,少数民族古籍的绝对数量也相当庞大.根据我国民族古籍整理研究部门的初步普查登记,目前存世的民族古籍文献多达四五十万种.[1]纵观中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各个朝代均没有对我国少数民族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工作.例如,现在少数民族文献资料众多,文献检索无从下手.这是因为我们目前都没有包括整个少数民族古籍目录和纲要.另一方面,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少数民族古籍正在遭受自然破损,随着时间的推移,若没有足够的重视,损失的文献古籍会更多.

三、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建设探析

少数民族古籍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各少数民族智慧结晶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国家到个人在民族古籍的保护建设上都应该进行积极探索、研究、总结新方式方法,将少数民族先古们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完好无损地传承给下一代.

(一)征集

古籍分为有文字和无文字两种.具有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有21个[2].文献古籍文种繁多的主要有藏文、彝文、蒙古文、满文、回鹘文、察合台文、八思巴文、西夏文、女真文、东巴文、傣文等共计10多个文种[3].而无文字文献指口耳相传的史料.对于这两方面的古籍文献征集工作,国家应有相应立法和鼓励措施,呼吁人们的拯救和保护意识.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整理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支持.此外,要增加古籍保护人员的绝对数量,这样,理论上对古籍普查、征集也会起到很大的帮助.1925年湖南长沙玉泉街古香室书屋店主陈楚英通过多方渠道收购到一部明刻明清递修的《二十一史》,该书2567卷,极为珍贵.但其孙子陈福生疏于保护,将书运到长沙天伦造纸厂按废纸进行处理.幸亏,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购员尹天祜当场掏出30元钱购写古籍,该珍贵古籍才幸免于消亡.没有专业人士的参与,很多散落于民间的古籍恐怕都会遭受等同废纸废料被遗弃的命运.

(二)鉴定

古籍征集以后,需要对其真伪、文史、艺术价值作出鉴别.可以为后面的研究开发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鉴定依据可以从字体、牌记、序跋、刻工、避讳、版式、纸张、刀法、行款、封面、批校题记、藏张印记、书目著录等方面开展工作.

(三)保护

从立法角度来说,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惩罚和鼓励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古籍保护的资金投入,建立更多、更现代化的古籍存放库房和制作一些公益广告来增加公众的保护意识.

有了政策支持和充足资金的保障,首要工作便是编纂少数民族古籍的目录.1997年7月30日,国家民委发布民办(文宣)字[1997]114号关于印发《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编写纲要的通知.《总目提要》与《中国古籍总目提要》配套,使中华民族文献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资料库.同时对了解我国所有民族古籍的内容和便于各个古籍部门及单位之间的交流、古籍资源共享提供巨大帮助.但在编纂应注意科学的书目分类、标准化的文献著录和多渠道、综合的检索方法等几个方面.例如,古籍可以根据书目存量、完好程度给予量化,并按照100分制来打分.分值越低,说明要么是孤本,要么是急需抢救.这样,能最大程度防止古籍自然流失.

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建设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古籍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少数民族古籍很多都是纸质文献.存放如果由于温度偏高,就会出现古籍发脆;湿度不适,古籍会出现发霉、受潮或者粘连的情况.防火也不容忽视:2014年1月25日,贵州省黔东南北部的远县报京乡报京大寨发生火灾,烧毁100多栋房屋,这里将曾是中国保持最完整的侗族村寨之一.

根据前人的总结,纸质古籍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保持空气流通;远离灰尘;远离阳光的直接照射;应该经常翻动、查看和翻晒;防蛀虫可以使用天然樟脑、芸香、檀香、冰片、灵香草等防虫中草药.

(四)修复整理

1.修补古籍

修补古籍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尤其是少数民族古籍的相关技术人员不仅要求懂得一般性的古籍修补原理,而且还要从更为广义的角度来培养具有相关的知识背景人才队伍.如:版本学、训诂学、古文字学等.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可以采取“1+1”的模式.在该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既可以沿袭当前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纵向教育培养模式来实施,同时还需要重视古籍是一项集技术、技巧于一体的工作,因此,教育培养还需重视师傅带徒弟“传帮带一对一”的模式.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对两类模式下的人才进行考核,并授予相关证书和职称,鼓励人才向民族古籍整理保护方向流动. 2.整理古籍

整理少数民族古籍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展开:(1)是用少数民族文字记录的民族古籍;(2)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口耳相传的古代民族史料;(3)是用汉文记录的少数民族古籍.除了第三种情况,前两者可以照搬汉文古籍整理的现成经验,对民族古籍可从目录、校勘、版本、记忆、注释、翻译、辨伪等方面开展工作.对于无文字记录的民族文献可以利用现在影像、录音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记录来完成民族古籍数字化工作.但数字化应注意分类法、民族语言文字编码等标准的设置.


(五)开发、推广和研究

民族古籍的开发推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着手丛书出版并和国外研究机构进行交流合作.比如,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都成立了研究机构研究突厥学、藏学、敦煌学、蒙古学等,共同享用研究成果,可以节省一定的研究时间和少走一些弯路.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古籍流失国外的情况非常严重.如:藏文、维吾尔文、彝文、满文、蒙古文、东巴文等.例如,流失到美国、德国、荷兰等国家的东巴文古籍多达一万多种![4]合作交流民族古籍保护及开发的经验更加显得更加有意义.必要时,还要制定国际化民族古籍保护通则、规范管理条例、使用办法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专题民族古籍研究;举办研讨会;学者交流互访;合作培训专业人员;

四、总结

民族古籍保护不只是依靠某个有识人士的力量,而是应从国际化的视野下共同开发;国家出台政策和提供资金扶持,打造研发基地和广泛宣传古籍保护意识;各高校和藏馆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训和教育,打造稳定、高素质和责任心强的专业人才队伍;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个人也要加入到民族古籍保护的队伍来.只有采取全方位的一揽子计划和行动,我们才能从民族古籍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献中挖掘出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