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2+1”教育模式实习阶段规范管理

点赞:16571 浏览:7112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高职院校“2+1”教育模式,是我国高职院校目前普遍采用并已运行多年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能较好实现学生技能培训与岗位需要零距离对接,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但由于实习期间校企各方关系复杂,学生实习范围分散等原因,造成学校对学生管控力度不够、管理不善,使学生的实习效果较差、实习质量参差不齐.本文对“2+1”教育模式中实习阶段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实习期间对学生进行规范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对高职院校“2+1”教育模式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 键 词 :“2+1”教育模式 实习阶段 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78

1.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生产、经营、管理、怎么写作等一线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职教育机构及相关科研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探索高效、实用的高职教育模式.国务院先后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2006年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强调“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在各种政策支持和推动下,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并已运行多年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2. 高职“2+1”教育模式现状和背景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将学生在校的三年学习期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两年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教育,第三年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结束后,返校毕业手续.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较好的实现了学生技能培训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

“2+1”人才培养模式中涉及多方关系,而实习阶段的基础是校企合作,高职学生第三学年的顶岗实习作为学校教育向社会的延伸,本应在学校的管理控制之中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然而,据调查现在很多高职学生实习阶段现实的情况却是,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已基本脱离学校管控,成为纯粹的自我管理或企业管理,学校对学生管控力度不够、管理不善,造成学生的实习效果较差、实习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如何将实习过程真正落实,以便充分发挥其在高职教育中应有的作用,是相关行业部门一直在认真思考和致力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这些“2+1”实习阶段中出现的问题,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和一些高职院校一直在探索、试行可行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案,以改进实习阶段学生的实习效果,将毕业生成功的推向工作岗位.

高职“2+1”教育模式实习阶段规范管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顶岗实习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 “2+1”教育模式实习阶段规范管理对策研究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为目标,使学生毕业后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适应工作需要,培育积极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在“2+1”顶岗实习阶段,对学生采取系统的、计划的指导与管理势在必行.根据在高职院校多年的实习阶段管理经验,个人认为把整个实习阶段可以按照先后顺序和性质分成实习前准备阶段、顶岗实习阶段和实习结束三个阶段,然后对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的实习指导与管理符合系统性管理的要求.

3.1 实习准备阶段

实习准备阶段管理工作由学院统一组织和实施,它对整个实习阶段的成功至关重要,是进行良好实习实施的基础.

第一,建立健全实习管理机制与组织机构.学院应设置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可以由学院分管领导牵头、组织联系各实习企业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分管领导和相关教务处、学生处领导等,实行领导负责制,全面统筹领导实习阶段工作.并负责制定各种实习管理规章、构建实习管理结构体系,制定顶岗实习标准和教师监督检查制度,制定实习学生的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劳动保护等管理细则.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完善实习管理的过程,使“2+1”教育模式下的实习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化、资料完整化.

第二,强化实习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该自觉遵循的行业规范、道德准则、道德素养、道德观念等.对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学校常规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意义重大.其目的首先是可以使学生了解职业责任、职业义务、职业纪律等,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其次是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职业品德.

第三,构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高职院校可以在人工管理基础上,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联络不畅和管理不便等问题,而构建一套学生实习管理系统,主要目的是在学校(校内指导教师)、企业(企业指导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一个沟通的平台,使学校通过平台能有效与合理的管理在外顶岗实习的学生.真正实现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监控的在线软件平台.

第四,做好岗前教育培训工作.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前要进行岗前培训,作为必要环节和首要任务,组织者应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培训.主要包括: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精神和遵规守纪的意识,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习心态,让学生了解顶岗实习的意义、目标、计划、任务等要求,进行各种安全教育工作,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并能配合、协助管理好学生.另外根据不同的实习岗位,请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岗位工作培训.

第五,做好学生离校前的各种安顿工作.学校组织学生实习离校前与学校各对口部门做好相关交接工作和各种后勤保障工作,以便学生离校时无后顾之忧,安心出去实习. 3.2 顶岗实习阶段

顶岗实习阶段是学生整个实习阶段的中心环节,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需要学校和企业两方的合作实施.

第一,实行“双导师”制.“双导师”指的是学生在为期一年的实习阶段接受校内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双重管理制.两位指导教师分工合作,实习单位教师负责职业素质、专业工作技能的培养,校内教师负责基础知识、专业理论、毕业设计等的讲授和指导.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指导老师要加强交流,校内指导教师、辅导员等要定期深入实习单位,与学生多沟通,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单位指导教师也需要将学生的动态及时反馈给学校.

第二,充分利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现在的学生都是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多数学生都有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因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网络怎么写作平台,如手机短信、群、飞信、Inter网络等,使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中无论在任何地方,只要有手机、网络或,就可以和平台保持联系,学校通过这几种方式来管理实习中的学生.

第三,加强带队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根据实习专业方向和实习单位特点,选派工作能力强、专业对口、善于组织沟通的教师组成实习带队老师团队.实习带队老师要进驻实习单位,深入实习现场,检查、监督、指导学生实习工作,掌握学生实习状态,解决遇到的实习问题,稳定实习学生的思想.另外,高职院校也要加强对带队老师的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带队教师进行业务能力培训和考核,以便不断提高带队教师的整体业务管理水平.

第四,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因为在学生实习阶段,实习企业较多,且岗位分散,学校可以根据实习单位分布情况或实习岗位的分布情况,给学生编成实习小组,每小组可以选举一名实习组长,实习期间学生的日常事务尽量由实习组长来管理,既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也可减轻学校的部分管理压力.

第五,实行例会制.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例会,总结工作经验,查找实习问题,并表彰、奖励实习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树立榜样,发挥其带头作用.

3.3 实习结束

高职“2+1”一年的实习期结束以后,学校工作重点是要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实习资料及时进行回收,并做好实习总结、考核工作.

首先,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结合学生提交的实习周志、实习总结报告、实习考核鉴定表等,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考评.包括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以及实习工作完成的情况及质量等,争取能全面反馈学生的实习效果.其次,总结实习过程中取得成绩,对取得的成绩进行一定的宣传,让实习感受和经验在学生和老师中得到分享,使不同的企业文化通过学校这种特殊媒质得以相互渗透和影响,最后,要总结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

4. 结论

在高职院校“2+1”教育模式中,顶岗实习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借鉴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多年实习阶段管理经验,通过实地调查,对当前高职学校在学生实习管理的现状做了探索与思考,提出了实习阶段规范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从顶岗实习开始前的实习准备阶段,到实习过程中的实施管理、监控检查,再到实习结束后的总结考核、评价反馈,进行有效的整体系统管理.实现顶岗实习的规范化管理对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