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反思型教师的塑造

点赞:3465 浏览:1090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使教师们面临着大量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挑战,由此而产生的教师发展问题随之增多并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审视课程和自己,以适应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分析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成为反思型教师的策略如下:通过及时总结,强化反思意识;通过自我反思,提升反思能力;全面开展“对话”,在交流中提升反思能力;通过研究教育理论,提升反思能力.


关 键 词 :反思型教师;原因;塑造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321-02

反思型教师是指借助行动研究,批判性地分析与思考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所处的情境,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统一起来,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应该具备分析背景,评估教学情景,不盲从未经批判实践的观念.教师应该在分析各种教育理论的同时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善于对各种教育教学观念提出质疑,然后选择正确的观念来指导教学行为.

一、教师反思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学会反思是成长为反思型教师的途径,那么学会反思就对教师成长为反思型教师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教师要想有所进步就必须从反思中吸取经验教训,如果仅仅满足于已经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挖掘,只能永远停滞不前.也即他提出的公式:教师成长等于经验+反思.反思对于教师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但现实中却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师按部就班,反思意识不强

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一般不会考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细微反应.大部分教师都是凭着多年的教育经验开展教学过程,他们脑子中存在自己的一套固定经验模式,这样注定了他们的思维是封闭的、僵化的,这样的按部就班成为教师发展道路中最大的绊脚石,同时也会对教育本质、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缺乏基本的洞察,也会对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无法改进,因此会难以突破和创新,教学工作只能成为重复劳动,毫无创新可言.

(二)教师压力过大,反思流于形式

目前,由于教育制度的不完善,追求升学率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考核方法的重要指标.从学生到家长,再到学校,学习成绩成为最有力的标尺,所有这些压力都集中于教师的身上.学生成绩不好,家长找老师问原因,学校找老师追究责任,这些压力使得教师不得不想出各种办法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比如月考,中期考,大量的题海战术等,学生感觉到喘不过气,老师更是觉得压力大.学校和老师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缺少深入的交流,使得各方面都压力很大,尤其是教师,这也就使得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反思教学过程流于形式了.

(三)教师忙于应付检查,反思机会不多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每天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工作,检查、考试、公开课、观摩课更是家常便饭,留给教师真正的反思时间并不多.教师没有系统梳理自己教育观念和改进教学行为的时间和精力,反思也就无从谈起.

现在的初中或小学老师平均每周15-20个课时,如果要完成教学目标就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认真的备课,学生的知识面相对来说比以前学生要宽阔,所以要求教师也要不断的增补新知识,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但是学校为了应付上级各级各类领导的检查,大量工作需要教师完成,留给教师思考的机会就相对少了.

(四)教师反思深度不够

一项关于教师反思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共计747篇网上反思日记中,教师对教学技能的反思文章最多,共计187篇,占25.03%;对教学策略反思的文章计83篇,占11.11%;对教育理念反思的文章计42篇,占5.62%;对教育科研反思的文章计20篇,仅占2.68%.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很明显地看出教师反思程度不够深入,大都局限于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这两个梯度,相对而言,对教育理念和教育科研的反思偏少.相对成形的教学反思大都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可以说是面面俱到,虽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给人的感觉很是空泛,似乎大家谈的没什么区别.

试析反思型教师的塑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理论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反思型教师塑造的策略

成为反思型教师,除必要的职前培训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反思能力,加深反思力度,掌握解决问题的本领和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提升反思能力.

(一)教师通过及时总结,强化反思意识

教育案例1:

以前,在备《蜘蛛织网》时,我总觉得蜘蛛离我们现实生活挺近的,能不能让同学自己先去观察,因此,在备课时,我会先让学生留心生活中的蜘蛛,然后再上这篇课文.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蜘蛛织网容易吗?都有什么困难?”

师:“请大家好好读一下,你们从这些困难中学到了什么?”

生:“老师,蜘蛛网是很结实的,我曾试图用嘴吹,蜘蛛网只是摇晃了.”

生:“风摧毁了蜘蛛的劳动成果,都织了一半了.”

生:“大风太坏了,破坏了蜘蛛的生活环境.”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谈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一件快乐而且容易的事情,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与原文之间产生联系,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愿意也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此时的言语是生活的感受和教师诱导的结晶.

这个案例最明显的就是因为这个教师愿意去反思自己已有的教学方式,能够从教学设计中找出不足,结合自己的经验,根据课文内容,再结合学生此时应有的身心特点,改进教学思路.从以往的精讲输入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加以引导,这样更多的是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出发,让学生学会善于观察生活,积极去体会和感受生活,了解一切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使课堂气氛很活跃,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通过自我反思,提升反思能力

写反思日记是教师自我反思很好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日记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思想、习惯等进行回顾理解.写反思日记的过程就是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一方面反思日记的内容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原始素材,因为写的时候是真实的记录着所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写日记本身也是对教学过程的归纳、总结、反思、评价和再理解的过程.教师通过自我反思,描述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算是与学习者一种情感上的沟通,能够深入了解学习者的感受,通过对自己教学事件的叙述,添补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很好地发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断裂,缝合教育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这样做的好处:能够及时为科学研究提供教学素材;能够迅速发现问题,并可以及时思考;能够及时提醒我们教学理论应该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能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培养独立分析思考的习惯,提高教学水平.这些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全面开展“对话”,在交流中提升反思能力

1.与学生开展“对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两者只有充分交流,才能对知识有更深刻理解,学生并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建构者.很多优秀的教师就曾说过,学生的眼睛就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反应器,方法合适,学生会积极思考,眼神专注,反之亦然.这样可以使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另外,人与人之间沟通需要换位思考,那么教师与学生更需要换位思考来进行交流.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学生,教师必须诚恳接受学生意见,这样互相信任和尊重,找出两者都满意的方式.

2.与同行开展“对话”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之间通过相互听课评课制度、教研活动等方式进行交流,可以通过其他教师直观了解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从而更好优化教学活动.

教育案例2:

T是桂林某中学一位从教12年的英语教师,她描述她们学校给教师配备了专用的听课记录本,每学期每位老师都要有一定的公开课、评课等活动,每位教师都必须参加.每个教研组的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听课,针对课本上重点、难点的教学方式,这类课很受老师们的喜欢.有时候,教师如果觉得自己哪部分教学比较精彩,可以邀请其他老师去旁听,课后互相交流意见,互相学习.

从以上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与同行“对话”有两大好处,首先是同事之间通过经验的互相交流,可以免受习惯性思维的支配,更好地开发最优的教学过程,这些活动包括相互听课、教研活动、定期的专题讨论、校本课程的开发等形式,这样互相启发、相互交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其次,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的事业,肩负着国家未来人才发展的责任,同事之间的切磋会产生一种归属感,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从而达到相互帮助,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改进教学方式,为祖国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

3.与专家开展“对话”

在我国,专家大部分是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少部分是奋斗在教育前线的优秀教学实践家.学校可以组织教师与理论知识丰厚的专家进行形式多样的交流,这部分内容可以与前面的评课、教研活动相结合起来,邀请专家走进课堂,与一线的教师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学校也可以开设专题性讲座,针对学校教师在课程理解、课程设置、学生需求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面对面讨论.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一方面可以让教师了解掌握教育智慧的重要性,更好地指导教学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理论界专家实践不足的缺憾,通过交流,从实际的角度去开发研究课题,达到双赢的局面.

(四)通过研究教育理论,提升反思能力

以上自我反思、开展“对话”是相对主观化的成长路径,教师如果想达到优秀的实践专家的级别,研习教育理论是必须要做到的,这样可以将我们在实践中的感性认识更系统化的储存于自己的大脑中,更科学的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真正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一线工作一段时间,接着研读教育理论一方面能较快掌握理论的深刻意义,另一方面自己也可以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挖掘隐藏于教学实践中的相关理念.同时也可以验证理论的可行性,从而进行批判,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水平,更好地怎么写作于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