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例交通伤院前急救处理方法

点赞:10746 浏览:4510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目的:探讨交通伤进行院前急救的方法.方法:总结笔者所在医院针对交通伤进行院前急救的经验,并统计实施呼吸道干预和现场心肺复苏及电除颤的几率.结果:本组149例患者,呼吸道干预率为88.6%,现场心肺复苏率为14.1%,现场电除颤率为12.8%.结论:首先应迅速有效地判断交通伤患者的病情,积极地针对危及生命的情况进行处理,而控制好患者呼吸道和维持循环功能稳定是取得救治成功的前提.

【关 键 词 】 交通伤; 院前急救

中图分类号 R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7-0122-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车辆的增多,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伴随而来的是交通事故的增多,以至伤、残、亡人数的增多[1].鉴于交通伤发病急、病情重等特点,院前急救人员需满足更高的救护要求,其中院前急救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另外高效、通畅的通讯网络以及有效的道路交通保证是确保及时有效救助伤员的前提.本研究主要总结今年笔者所在医院对交通伤院前急救的经验,以更好地提高院前急救能力,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交通伤患者149例,其中男81例,女68例,年龄1~81岁,平均(38.6±7.9)岁,群体伤者121例,单发伤者28例.

1.2 方法

本研究主要总结笔者所在医院针对交通伤进行院前急救的经验,其中重点为针对呼吸道和循环系统进行的有效救治,如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心肺复苏能力,并统计实施呼吸道干预和现场心肺复苏及电除颤的概率.

2.结果

本组149例患者,其中急救处理维持呼吸道通畅方法中,使用口咽通气道者86例(57.7%),使用气管插管者29例(19.5%),使用简易呼吸囊加压给氧者17例(11.4%);实施现场心肺复苏者21例(14.1%),且所有患者均复发成功;实施现场电除颤者19例(12.8%),所有患者均成功转入医院进行后续治疗;其中救治后成功出院者134例(89.9%),死亡15例(10.1%);现场救治成功率100%,后续治疗成功率89.9%.

3.讨论

在交通事故的发生中人的因素始终起决定性作用,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的根本措施是加强群众的交通安全教育,遵守交通法规,禁止酒后开车及疲劳驾驶,提高全民尤其是青年人和司机对交通事故的防范意识,完善道路交通设施,确保良好的交通环境[2].虽然多数人可以做到以上几点,但交通伤的患者仍越来越多.

在进行院前急救时,首先要做到组织有序,忙而不乱[3].尤其是当发生大量患者交通伤的情况下,首先由急救中心与事发地点交警进行直接沟通,尤其是急救中心接线员接警后要详细询问事发地点、受伤人数及可能的危重患者情况,并立即告知出警急救司机和出诊的医护人员,保证在5 min内出发,对于伤员较多的情况,为有效保证对危重患者进行及时救助,可以通过不同颜色袖标进行区分,其中红色表示危重,表示病情较重,绿色表示病情相对稳定[4].而且做到有效的现场救治是取得良好后续治疗效果的前提,笔者建议针对于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主要保证预防其发生反流误吸甚至窒息,保证其呼吸道的通畅;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则应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5];脑外伤患者则应尽量避免加重其意识障碍的进展;对于存在有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要立即行就地心肺复苏,有条件时行气管插管术;而对于合并有胸部外伤的患者,在排除张力性以及交通性气胸后可以实施鼻导管给氧或者面罩加压给氧;对于存在有颅内压增高,脑疝形成者则应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对于存在有开放性骨折的患者,首先应进行现场包扎固定,以免加重伤口污染,并通过适当的镇痛处理,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患者紧张焦虑;如果合并有明显外伤性出血的患者,尤其是肢体大血管损伤者,应使用加压包扎、止血带止血等处理.


如何降低高速交通伤的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已成为当前院前急救研究的新课题[6].本研究主要针对不同患者实施重点救治,进行有效的现场呼吸道管理,其中有132例患者接受呼吸道干预措施,14.1%的患者接受现场心肺复苏,12.8%的患者接受现场电除颤处理,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现场救治的成功率,并为后续治疗打下了基础.所以本研究认为,首先应迅速有效地判断交通伤患者的病情,积极针对危及生命的情况进行处理,而控制好患者呼吸道和维持循环功能稳定是取得救治成功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