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点赞:5601 浏览:202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概念教学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接受科学方法训练的重要手段.为此,概念教学将成为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地开展概念教学,值得中学物理教师思考与探索.

1.强调过程、遵循规律,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物理概念的建立,需要在观察和分析一系列事实或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把事物本质的、共同的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抽象而形成的.因此,物理概念的建立,离不开感知和抽象两个过程,必须体现过程性.

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看,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离不开主体能动性;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离不开科学思维方法;新认知必须以原认知为基础,才能实现从“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迁移.因此,物理概念的建立,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1.1 创设情景,丰富感知

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是概念教学的首要环节.然而,创设情景又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方法.为此,概念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创设有效情景,让学生获得丰富感知.

创设有效情景的策略,由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所决定的.第一,要注意情景的多样性,既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知,又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要基于学生的原认知,既可以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又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第三,要渗透科学思维方法,既要便于有效问题的提出,又要为科学抽象做准备.

例如,为了让学生对“能”获得丰富感知,我们创设了如下情景:从斜面上滚下的小球,推动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图1);打桩机的重锤下落,将木桩打入地里(图2);紧压在墙面的弹簧,将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推出(图3).

在创设情景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如下问题:在上述过程中,木块、木桩、小车有什么共同特点?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知:木块、木桩、小车都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都发生了改变,并都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创设如此情景,基于学生的原认知(力与运动的关系、功的知识),注意了情景的多样性,渗透了比较、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感知,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

1.2 科学抽象,提出概念

丰富的感性认识,是形成物理概念的基础.但是,正确的物理概念往往不能从感性认识中直接得到,需要经过科学抽象才能形成.为此,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让学生在获得感知的基础上完成科学抽象.

要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必须在情景和问题中有机渗透科学思维方法.例如,为了提出“能”的概念,我们设置了如下问题:(1)运动的小球、举高的重锤、压缩的弹簧有什么共同特征?该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抽象出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运动的小球、举高的重锤、压缩的弹簧,都对另一个物体做了功.换句说,它们都具有做功本领.(2)撤去情景中的木块、木桩、小车,运动的小球、举高的重锤、压缩的弹簧是否还具有做功本领?该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抽象出:运动的小球、举高的重锤、压缩的弹簧,不论是否有做功过程,它们仍具有做功本领.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在物理学中,通常把“做功本领”称作为“能”.于是,教师提出问题:(3)你能尝试对“能”的概念下一个定义吗?学生较为自然地提出了“能”的概念,由此提出“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等名词.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概念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深化内涵、拓展外延,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物理概念有内涵与外延之分,只有深化物理概念的内涵,拓展物理概念的外延,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物理概念.为此,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还应在深化物理概念的内涵和拓展物理概念的外延上下功夫.

2.1 重视探究,深化内涵

物理概念的内涵,指的是该概念所反映的物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在物理概念中,有些概念反映物理对象所特有的某种属性的“质”,有些概念能反映物理对象某种属性的“质”和“量”,但两者都可能具有探究性.传统的物理概念教学过分强调结论,新课程除了要求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外,还要对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行深入地了解.为此,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还应重视科学探究.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动能”概念,我们设计了“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环节(探究环节略).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得到了“影响物体动能大小因素”的结论,更是对“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有了深刻理解,也避免了“运动物体具有的能叫做动能”这一错误结论的出现.

2.2 选择例证,拓展外延

物理概念的外延,指的是该概念所涉及的一切事物的范围或条件.每个物理概念都包含着大量的物理事实.然而,在概念教学中,物理概念通常是在感知少量物理事实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方法进行抽象而建立起来的.为此,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还应注意选择例证,拓展物理概念的外延.

概念教学中的例证选择,应力求遵循如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例证必须具有真实性,这是形成科学概念所必须的.二是典型性原则,例证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够关注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体现趣味性、启发性和时代性等特点.


例如,为了拓展“动能”概念的外延,我们提供了如下例证供学生讨论:运动着的射穿鸡蛋,空气流动使风叶转动从而实现风力发电,高速喷出的水流可以用来切割金属.三个例证充分说明“运动的固体、气体、液体”都具有动能,以此拓展“动能”概念的外延.

3.强化运用、总结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学习物理概念的目的,是要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基本标准,是学生能运用已学的物理概念解释物理现象或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是由认识到行动的过程,运用物理概念的过程,不仅是巩固、深化和活化物理概念的过程,也是训练学生掌握运用物理概念方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此,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还应在强化运用和总结方法上下功夫.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能”概念,我们设计了如下问题:下列物体具有何种形式的机械能?①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②悬挂在屋顶的电灯;③被拉开的弹簧门;④空中飞行的飞机.通过问题讨论,便于学生把握不同形式的机械能具有不同的特征,还能引导学生根据特征总结出不同形式的机械能的判断方法.例如,动能具有“运动”特征,运动的物体一定具有动能.

总之,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大中学物理教师予以重视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