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式的教学

点赞:4407 浏览:153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在几年的数学教学中,就课堂教学的方法改革方面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小学数学探究式的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自我反思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目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我经常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害怕数学到爱学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者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一些尝试性的研究活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显然,关键在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2.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尽量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因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3.合作交流,完善认知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组建 “学习合作小组”;②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要求学生按一定的合作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③教师的激励性的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催化剂.评价应是更多地重视对小组的评价,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缩小优差生的距离;④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既要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完善认知.

4.自我反思,深化认知

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通过反思可以有效的控制思维操作,促进理解,提高自己认知水平,促进教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更好的进行建构活动.通过实施激励评价,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勉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化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并使其提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使认识上一个台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并进一步开拓探究的空间.使学生在这些环节中,或质疑问难,或自我展现,或答疑解难.让他们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总结以及具有批评性的再思考,就能求得新的、深入的认识或提出疑问作为新的教学起点.从而他们的思维得到了碰撞,认识得到了升华,体验得到了丰富.

5.要分享探究的学习成果

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千百年来创造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快乐,便会激起他再次追求成功的信念和动力.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认知水平,为其创设获得成功的条件,想方设法使其探究成功.因为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因此,教师教学时应针对差异,精心设计,分类指导.课堂上,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简单的习题让后进生板演,答对了,给予热情的表扬;对优等生要鼓励他们求异创新,培育创造思维火花.另外,学生对探究成功的体验还来自于教师的评价,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有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探究的莫大鼓励.因此,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要及时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差异,实施分层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有时学生很“调皮”又很“天真”,当老师肯定了他得出的结论时,他会兴奋地竖起大拇指,甚至会蹦了起来.这时我会对他报以一个微笑,或说“不错”.学生需要把成功的喜悦表现出来,作为老师,在学生获得成功后,要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这样会促使他们再次追求成功.


皮亚杰曾说过:“知识来源于儿童的亲身体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放开学生的手脚,放飞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手常动,脑常思,口常开,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新知识,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探究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多一份创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