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教学具体实践中“听读写”能力的培养

点赞:14700 浏览:598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叶圣陶先生曾在四十年代针对文言文教学说过:逐句讲解是最省事的办法.长期以来,文言文以“串讲法”垄断教坛,久盛不衰.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这种教法极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与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那么怎样才能把枯燥乏味的文言文教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喜于接受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将听说读写巧妙地贯穿到具体教学中去,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摈弃满堂灌式的串讲翻译,学生就会从“之乎者也”中品出无限的韵味.下面就《项脊轩志》一文的教学,谈谈听说读写能力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培养.

一、恰当的导语设计,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说诗是一幅或浓或淡的工笔或写意画的话,那么优美的散文则是一杯清冽香醇的美酒,品后让人齿颊留香,回味绵长.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品读明代被黄宗羲誉为“明文第一”,被时人称为“今之欧阳修”的散文家归有光用他的真情酿造的美文——《项脊轩志》.

这个导入语简洁明了,但又含有较多的信息,通过教师满怀的叙述,既揭示出了课题,又能起到感染学生,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也是对学生听的能力的训练.

二、适当的配乐范读,营造情感氛围

教学前选择好一首节奏舒缓的曲子,如《二泉映月》,在导入新课后播放此曲,配乐范读.并要求学生:①听准字音;②明确句读;③体会文章的感情,找出表露作者感情的语句.

这个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散文的魅力,这样既解决了文章中重点字的读音和句子的节奏、停顿(如“呱呱而泣”的“呱”的读音等),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的感情线索.听完范读后,学生大多能抓住表露感情的句子,这就抓住了全文分析的纲.


三、学生齐声朗读,体会“喜”的感情

(一)要求学生齐读文章第一部分,感受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明确作者“喜”的原因及抒情方式.

(二)默看文段,找出自己认为写景中最美的语句.学生大多找出的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五句,然后要求学生反复玩味品读背诵.教师只作简要的点拨,即要求学生用思维作笔,以文字作颜料,勾勒“月夜桂影图”.其中一学生是这样改写的:“月圆之夜,我静静地呆在南阁子里,享受着夜的恬静,一任如泻的月光透过窗棂,洒落在我的心间.月光下,庭中的桂花树枝叶斑斑驳驳,美丽的倩影将皎洁的月光筛成满地的碎银.伴着轻送的夜风,桂花的清香一阵阵扑鼻而来,不绝如缕,让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在这月白风清、花香袭人的夜晚,一个人静静地读读圣贤书,与古人进行心灵的交流,这种乐趣哪有穷尽呢?”

这部分主要是读写的训练,根据不同的要求分为齐读、默写、精读、背诵;写既锻炼了学生的想像和表达能力,更加深了学生对“融情于景”的写作特色的认识和理解.

四、静心默读,品味“悲”的感情

(一)要求学生默看文章三、四、五、六段,思考作者回忆了哪些人?写了哪些事?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① 念亡母关爱;②思先祖期望;③痛爱妻早逝.

(二)品读写母亲、祖母、爱妻的语言、动作,体会作者写人叙事的特点.可抽生读写母亲的内容;抽生模拟祖母的语言和动作;齐读“庭有枇杷树”一段.最后教师总结:最应记住的最易忘记,谁记得母乳的甘甜,最应感激的最易忘记,谁亲吻过脚下的土地?归有光笔下的家庭琐事,不也像那甘甜的乳汁、脚下的土地一样吗?它浸透的不正是至大至真的弥足珍贵的人间真情吗?像这种选择生活琐事来抒发感情的写法,就能达到“无意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情溢于言表”的效果.让学生明白文章“写琐事,抒真情”这一写人叙事的重要特色.

(三)启发学生“说”.教师首先诱导: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同学们,这弥足珍贵的人间真情你感受过、感动过吗?请举出你生活中的实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吧.于是有的学生说最难忘童年天黑时,母亲声声的呼唤;有的说最感动的是每次回家时父母的嘘寒问暖;有的说常常出现在脑海中的是离家时母亲深情的眼神;有的回忆中考失败后父亲的鼓励;一女生回忆自己生重病后母亲焦急的脸色和关爱的话语以及背她走十几里山路去医院的情景,禁不住哭出了声来.

这部分的学习较好地将听说读写结合在了一起,“读”为体会写法怎么写作,分析写法为“说”怎么写作,“说”又为,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了并非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打动人心,事虽细只要情深照样感动人,所以没有哪一环是多余的.

五、反复诵读课文,想象对比

在前面范读、精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读全文,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特色.

(一)思考文章主要表现的是“喜”还是“悲”的情感.教师结合归有光的身世加以点拨:归有光九岁能文,但仕途不顺,三十五岁才中举人,后连续八次考进士不第,六十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都不得志.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悲”隐含了光阴易逝,有负亲人的感慨.然后要求学生放飞想像的翅膀,思考归有光六十岁中进士后,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在淡淡的月光下,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站在亭亭如盖、高大婆娑的枇杷树下,他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二)将本文与《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石钟山记》等篇目进行比较阅读,体会它们在抒情方式上的联系与区别.总结出本文的抒情方式一是“寄情于景”,二是“融情于事”则水到渠成.

这部分的阅读,主要着眼全篇、新旧关联,既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让学生的思维进行了一次飞跃,特别是补志感情的“喜”、“悲”的确定,在全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将课堂教学推到了.

六、有计划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体悟深情

教师深情并茂地朗读语文读本上袁枚《祭妹文》中的“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等而亦与为证印者矣”片段,教师作简要点评,说明该文在写法上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然后要求学生课后认真品读该文,并与本文比较,写简要的评论.参考题目①血泪铸情悼亡灵——谈《项脊轩志》与《祭妹文》抒情的特点;②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谈“事细而情深”的写作特色.

在文言文教学具体实践中“听读写”能力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这一环节的指导学习,将学生由课本引向了读本,并将二者较好地使用了起来, 这样既拓宽了学生阅读视野,又将听、读、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了.课堂教学在这里戛然而止,学生亦余味无穷.

总之,文言文的教学并非简单的解释、翻译,只要我们教者树立起了大语文教学观,敢于打破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将听、说、读、写的训练恰到好处地运用到教学中去,我们的教学就会赢得学生的亲睐,我们的教学就会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