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广播电视大学:“校企融合,学做一体”培养人才

点赞:7834 浏览:2458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实施

组建职教集团.由政府牵线搭桥,学校于2009年5月加入江苏化工职教集团,2010年6月加入江苏食品职教集团,2010年11月加入江苏发那科数控职教集团.2011年又成功牵头组建了由市教育局、人社局、30多所学校、30多个企业参与的淮安市高职校职业教育集团.职教集团的创建推动了校校、校企在人才共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和生产加工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开展企业调研.围绕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总目标,以职教集团为平台,每年组织较大规模的企业调研.各重点建设专业每年在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至少遴选10个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小企业,围绕现造业、IT制造业、信息怎么写作业、物流怎么写作业等企业,通过问卷调查、企业访谈、现场考察、总结论证等方式开展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岗位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需求,及时了解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向、困惑和期望.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长效运行体制机制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利用园区企业集聚的优势,成立由政府、企业、院校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及参与重大项目策划工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课题研究、“企业名家进课堂”、“职教名师进企业”等校企联姻活动,有效推动了校企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层合作.

校企共建“冠名班”.学校先后与合作企业共建淮钢班、膳魔师班、富士康青年干部班等“冠名班”.学生作为企业准员工入学,校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管理培养学生,合作构建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标准和实训教材,企业选派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学生毕业前在企业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时间超过20周,为企业输送大批有技能、肯吃苦、会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吸引社会资源建设“校中厂”.利用新校区地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优势,注册“淮安江减传动有限公司”和“淮安市弘硕科技有限公司”.由学校提供场地、设备和师资,合作企业提供管理和技术人员,开展教学实训、对外培训、竞赛集训、技能鉴定、产品研发、对外加工、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实现校企互利共赢.“校中厂”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行”管理机制,引进“7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节约)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升了专业教师生产管理和怎么写作能力,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建设的良性循环.

淮安市广播电视大学:“校企融合,学做一体”培养人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顶岗实习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校企共创“厂中校”.联手江苏统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将教室“搬”到工厂,共创“厂中校”.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实质,在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中嵌入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同构“能力本位、职业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与企业合作调研,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学生技能形成的认知规律,进行职业分析、论证.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从岗位需求、企业规范、职业标准、职业实践等多个维度,以真实工作任务或典型的产品为载体整合教学内容,突出“以证代考”的课程特色.进一步优化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厂中校”创建为例,为学生量身写作培养方案,在江苏统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教学活动.新生入学后第1学期,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安排学生每周1天进入生产车间见习,让学生了解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规范和企业文化,重点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第2至第4学期,进入核心课程或核心项目训练阶段.通过师傅带徒弟方式开展教学实践,由企业技术人员现场传授PCB生产操作规范、排除设备中常见故障等关键技术,学生在各自岗位上训练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总结技术技巧,参加中级工(或高级工)职业资格鉴定.第5学期,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在校中厂不同岗位拓展训练,为开拓未来就业领域范围作充分准备,并组织培训学生参加拓展工种高级职业资格鉴定.第6学期,学生通过双向选择,进入校内、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通过生产锻炼,学习生产现场管理,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此外,从关心职业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为毕业后有意向提升学历层次的学生提供一站式怎么写作.

二、保障

组织保障.成立专业建设项目工作组,由专业系主任担任组长,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企业及行业专家组成项目团队.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专业负责人承担项目策划、实施、总结等任务,其他成员按照培养模式的不同路径承担子项目实践任务,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规范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制度保障.实行项目责任人制度.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和相关管理规定,做细做实检查、监督、考核、评价等过程管理工作;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按照项目建设实施细则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

经费保障.近3年内,争取财政和地方财政支持,计划投资520万元专门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保证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并用到实处.


三、成效

提升了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通过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了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近几年来,培养的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类大赛和就业创业中取得优异成绩,例如在江苏省技能竞赛中获得9金、14银、38铜,江苏省创新大赛中获得3金、4银、15铜,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获1金、2银、1铜和宝钢特别专项奖1项,全校师生目前拥有35项新型发明专利.

提升了学校的师资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全校上下掀起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潮,打造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名师.1名教师入选江苏省职业学校品牌教师人才库,2名教师被选拔为“江苏省职教领军人才” 培养对象,2名教师被选拔为淮安市“533英才工程首批拔尖人才”培养对象.教师获得2011年全国职业学校优课竞赛一等奖1项,2012年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一等奖2项,2013年江苏省“两课评比”获示范课、研究课2项.

本文为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12SEW-C-12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淮安市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