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用于治疗小儿黄疸的疗效评价

点赞:11075 浏览:452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黄疸是以身目黄染、小便发黄为基本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1].现代医学按发病学分类,将黄疸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及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4类[2].中医药对治疗黄疸有一定的优势.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1.1 黄疸之证始于湿,对于湿邪性质,后世又有外感、内伤之分,并指出内伤之湿更为难医.如陈士铎在《石室秘录》中说“盖黄瘅外感之湿易治,内伤之湿难医,外感单治湿而瘅随愈,内伤单治湿而瘅难痊.”黄疸多以阴阳为纲.阴黄论治起于宋朝韩祗和的《伤寒微旨论阴黄证篇》,指出:“伤寒病发黄者,古今皆为阳证,治之往往投大黄、栀子、柏皮、黄连、茵陈之类,亦未尝得十全.”补充治阴黄的七首方剂,开创了阴黄论治.现代医家则根据临床研究的结果,总结阴黄的成因,归纳为脾肾阳虚为本、寒湿困脾为标、瘀血凝滞为病理产物的观点.

1.2 瘀热在里瘀血致黄的论述由来已久.著名老中医关幼波认为湿热黄疸的发生是:“湿热胶固之邪,瘀热入于血分,阻滞百脉,逼迫胆汁外溢,浸渍肌肤出现黄疸”,并提出“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的治疗原则.另有学者认为,黄疸的病机关键在于湿和瘀,湿是病理基础,瘀乃其病理产物,黄乃其病理表现,而湿、瘀又为黄疸的病理症结所在.汪承柏根据重症淤胆及慢性重症肝炎临床病程长、血瘀重、里热盛的特点,总结其病机为瘀热胶结,用凉血活血化瘀法为基本法进行辨证治疗,效果满意.

中药用于治疗小儿黄疸的疗效评价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医药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3 医家多认为脾病为黄疸的病变核心,病机为邪入于脾而化热伤血,成瘀夹湿,或热入于脾,致瘀热夹湿,使脾色不得下行而壅阻,行于血分而发黄[3].对于张景岳所言胆黄,有医家认为其属仲景“阳明病”范畴,为脾有瘀热不得下行于腑所致,病位不离脾脏.翁恒对于肝脾在黄疸中的生理病理变化作了做了较深入的阐释,认为湿热未必发黄,湿热郁于血分是黄疸产生的条件,而脾胃布散功能障碍是湿热由气分入血的原因,血分湿热未必发黄,而当血分湿热熏蒸肝胆而胆汁溢于血分时才会导致黄疸.

2.治疗

根据疾病的缓急轻重、正与邪、病程长短,讲究黄疸病的分期论治,辨证用药.主张早期宜清热利湿、利胆通腑,中期宜调补中焦、行气活血,后期宜滋补肝肾、健脾活血[4].并指出顾护中焦脾土为始终遵循的法则.对于慢性重型肝炎黄疸,有人提出湿、毒、瘀互结是慢性重型肝炎黄疸的重要病机,病性有寒热之别,证候有虚实之异.临床辨证,以阳黄、阴黄、瘀黄论治,运用泄热解毒、温化寒湿、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黄疸,疗效可靠.慢性病毒性肝炎残余黄疸可分为阳虚、气虚、阴虚、血虚、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等,兼证则有湿阻、气滞、夹瘀.治疗重在调补肝脾肾、调和气血,并予利湿、理气、化瘀,使正气复,邪气除,残黄渐退[5,6].治疗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多采用综合治疗,采用滋阴理气、涤痰逐瘀、清热凉血、调和脏腑为治疗法则,按照瘀热互结、阴虚血瘀、肝郁湿阻及肝肾阴虚四个证型辨证化裁.临床观察该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加速患者血清胆红素及酶学等指标复常,促进“残黄期”黄疸显著消退.

有临床观察表明,以活血祛瘀为主治疗病毒性肝炎所致难治性黄疸,明显优于单用清热利湿为主的治疗方法;也有临床发现,首用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品,退黄作用较缓,投以活血化瘀之品,退黄作用迅速[7].石峻采用清热凉血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重度黄疸的患者,结果治疗组肝功能、肝纤维化等指标治疗后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陈黎在清热利湿基础上加用凉血利胆法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治疗组的黄疸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在降低总胆红素水平方面,降黄疗效优于对照组,胆囊声像图的改善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

中医药在黄疸的治疗中有较好的作用,由于本病中医辨证论治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目前尚不统一,即使治法相同,其所选方药各异,其有效率也参差不齐,导致可参照性不强.另外,由于病机演变较为复杂,病程演变的不同阶段病理变化不同,单一的治疗方法或手段无法实现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进行多层次、多途径的分期综合治疗是本病治疗的趋势.

参 考 文 献

[1] 叶作龙.中医辨治小儿黄疸,湖北中医杂志,2009,05.

[2] 杨菊.中医药治疗黄疸研究进展.河南中医,2010,02:205-207.

[3] 桑希生.黄疸理论从脾走向肝胆是中医理论的发展还是迷失.中医药学报,2009,37(2):78.

[4] 梁瑞敏.慢性重型肝炎黄疸辨治探析.山西中医,2008,24(1):1.

[5] 范恒.肝性黄疸病的中医证型与肝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4):62-63.

[6] 王丽萍.化痰活血中药对难治性高黄疸临床诊疗初探.亚太传统医药,2009,5(1):60-61.

[7] 王欣汀.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90例疗效观察.光明中医,2009,24(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