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点赞:11519 浏览:470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强调发展,突出能力”是现代教学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其教学任务就是使学生通过物理课学到初步的物理知识,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获得观察实验的初步技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然而,纵观我国初中物理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教师自身水平的制约,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教师、教材、课程为中心,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的局面.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只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被动地学习,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必须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学到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一、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

初中物理教材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以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为核心,包括常见的、简单易学的物理现象和力学、电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一些综合、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关于能的基础概念和转化规律,侧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然而,很多学生在升入高中后,会感到高中物理难学,即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者极关注的“台阶现象”.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是因为初中物理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因为初中要求理解的知识内容少,许多学生通过反复练习也能得到高分,而到了高中,面对大量的定理、公式,无法正确理解,不会主动分析,从而难以适应.

二、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初中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采用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方法,通过正确有效的途径,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物理学习能力.

1、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是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于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现象,从而获得科学事实的能力.实验能力是指了解实验目的,正确使用仪器,记录必要数据,分析整理实验数据得出必要结论,写出简单实验报告等一系列能力.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实验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每次观察的目的;鼓励学生养成随时观察的习惯,多看、多想、多问,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技巧.在分组实验中,教师应加强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课本上没有的方法,及时总结.

2、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分析是将研究对象先分解为部分,然后逐一加以研究的逻辑方法.概括是将对个别事物属性的认识推广到同类事物的全体对象,形成对该类事物的一种普遍性认识的逻辑方法.对于初中生而言,重点是指导学生从认识大量的物理现象或科学事实开始,学会初步分析、初步概括,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观察物理现象,寻找物理量的决定因素,得出物理规律,并深入理解物理定律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教师和学生双边互动,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联想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上是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联系和课堂讨论等方式来进行.教师在示范中,要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物理知识,知道物理知识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广泛应用.

4、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学兴趣,指导学生学会阅读,通过让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培养自学能力.此外,培养学生预习和复习的习惯,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5、创造和探索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能力,主要指产生新设想,发现新事物的思维能力.培养创造和探索能力,应激发创造动机,培养创新意识.首先,联系学习内容介绍科技发展前景.其次,设计问题情境,提供创造机遇.在教学中力争给学生尽量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鼓励不同的见解、新颖的提问,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求新求异思维动机.此外,建立兴趣小组,鼓励小发明小创造.培养创造和探索能力,应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物理学中大量生动、直观的实验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在不断的观察中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探索,得到新的收获.

初中物理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初中物理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模式,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构建“引导-探究”的模式.

该模式的实施步骤具体为“引导-探究-归纳-发展”.引导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提问的方法可以由实验、故事、生活实例引入,也可以由质疑、旧知识引入.探究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阅读、讨论等方法,对某个概念或定律进行思考、探索.归纳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把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提出自己的探究结果,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探索过程,帮助学生总结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概括能力.发展是指组织学生应用正确的结论解决具体问题,深刻认识所得结论的适用范围,产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需要,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思维能力.

构建“引导-探究”的模式,首先应注意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其次,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并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实现学生自我表现的.此外,要突出对学生能力和心理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逐步培养能力,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素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具有“有兴趣(学习)、有意义(培养)、有可能(探究)”的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创造充满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慧,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