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韧性综述

点赞:29728 浏览:14196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心理韧性作为一种建设性的心理能量引起了各个领域研究者对其的兴趣.在面对困境时,个体的反应千差万别.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可划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

保护性因素和破坏性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个体面对困境时的反应.不同的领域也出现了许多心理韧性的模型和量表.

关 键 词 :韧性;影响因素;模型;量表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5-0000-01

一、 定义

Resilience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对于如何定义心理Resilience,学术界尚无统一定论.一些研究从动态过程的角度定义Resilience,认为Resilience是个体在面对不

良情境或挫折遭遇时运用Resilience恢复正常生活或使正常生活少受或不受压力事件影响的过程.而一些研究是从其结果来考察个体有无Resilience,面对各种压力事件,以个体

最终是否能有效应对作为考察其是否具有Resilience的标准.此外,Resilience的译名也是不同的.

本研究将Resilience译为“心理韧性”.并将心理韧性看作是个体先天具有的潜能,表现在应对生活负性事件等所表现出来的能量以及从负性事件中获得能量的能力或潜能.

此外,本研究把韧性看作是一种类似于弹簧的心理模式,当外界压力过大超过其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后,韧性就会难于或不能正常发挥其作用.

有研究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看韧性就是人类为了面对和解决生存困境,通过不断进化形成的一种心理机制.作为解决生存的适应性问题进化而成心理机制,除了包括进化形成

的适应器(adaptations),还有适应器副产品(by—products)和随机影响(random effects)[1].

二、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模型

1.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

影响心理韧性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大致可分为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究竟哪些因素会发挥保护性的作用,哪些因素会发挥破坏性的作用是难以界定的,在

某一情况下的保护性因素可能成为另一情况下的破坏性因素,保护性因素和破坏性因素之间有着大量的灰色地带,这也给心理韧性的应用和带来了一些困难.例如,有文献指出,

个体若来自高危机家庭,其常会有想躲避父母而与家庭保持距离的倾向,结果反而有可能帮助孩子发展家庭外的社会连结,促成其自家庭外的活动中寻求快乐与奖赏(Barnard,

1994).又有些青少年虽然生长于高危机家庭,但心理适应弹性良好的青少年却能发展出对寄宿家庭及学校的高度认同(Rutter,1999)[2].

2.心理韧性的模型

心理韧性究竟是如何发挥其作用的,为何面对类似的情境或外界刺激等,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表现、产生不同的后果,有些个体从不良情境或外界刺激等中获得成长,有些


人出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情况,逆境激发了他们的潜能.而有些个体则采取了回避、保守的策略,甚至产生类似习得性无助的反应,或者自此一蹶不振,许多个体还染上毒瘾

、网瘾等.本研究查阅了相关研究,发现众多的研究是从心理韧性的保护性因素和破坏性因素的相互作用来阐述这一问题的.

心理韧性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韧性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在此基础形成了一些心理韧性的过程模型和动态模型,比如Garmezy(1985)提出了韧性的挑战模型,认为危险素如果不是强大到足以压垮心理,是可以被看作增强个体适应能力

一种催化剂,压力水平与发展结果之间呈倒U 型关系[3],心理韧性的理论模型(Kumpfer,1999),心理韧性的过程模型(Richardson,2002),自闭症家长心理适应弹性建构过程

(徐光兴,薛璟,2004),心理韧性的动态模型(李海垒,张文新,2006)等等.

三、心理韧性量表

心理韧性量表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及不同的施测群体,国外的心理韧性量表的起步和编纂相对较早,其中Wagnild和Young的韧性量表(RS)应用最早,题目来自于对成功应对重大

挫折的被试进行的访谈,包括个人能力(独立、自信、决心、控制感、坚持等)以及对自我和生活的接纳(适应力、灵活、平衡等)2个因素[4].此外还有,Block和Kremen的韧性量

表,Connor 和Didson 心理韧性量表(CD-RISC :Connor 和 Didson ,2003)等.

基于中国作为一个更加重视集体文化的国家,外国的量表只有经过不断地与中国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运用、推广.近年来,中国的心理韧性量表也在本土化的前

提下不断的修正和发展着.比如,胡月琴、甘怡群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李海垒,张文新,张金宝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HKRA)的修订,大学生复原力量表(阳

毅,2005)等.

四、展望

1.韧性与精神病的关系以及韧性是否在已经失去自我觉知的精神病人身上发挥作用,这些问题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很多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是具有心理韧性或者心理韧性的

潜能的,那么在精神病人的身上,心理韧性的机制又是如何发挥其作用的,亦或在这些病人身上,心理韧性已经是缺失的?

2.心理韧性被视为基本的心理能量已经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例如,有研究将心理韧性看作是最为基本的心理能量,并将其应用到军事领域,综合战士健身(C)计划旨

在提高战士心理能量和积极性能和减少适应不良的发病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评估的情感,社会,家庭,和精神状况;(二)个性化学习以提高在这些领域的适用性

;(三)正式韧性培训;(四)陆军主韧性的培训(MRTS灌输更好的思维能)[5].但是如何将这种基础性力量形成一种可操作的程序切实的提高个体的心理韧性,将心理韧性的

研究从理论走向应用仍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

3.心理韧性与个体身心健康,适应性的一些相似度检测变量的研究有待增进.例如,有探索心理韧性与适应之间的相似度检测机制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

验自尊、乐观认知风格、应对风格和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和压力困扰关系的相似度检测作用以及这些相似度检测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6].一些相似度检测变量的介入,对于心理韧性的全面认识,以

及将心理韧性运用到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又如,心理韧性也是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元素,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更加客观、精确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