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流转意愿综述总结

点赞:15398 浏览:68937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从农户行为、宅基地流转、土地流转意愿 这三个方面来对其对宅基地流转意愿的研究成果在内容和方法上作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 键 词 】农户行为;宅基地;流转意愿

一、对农户行为的研究

国内对农户行为的研究有:曹阳(2002)基于中国农村农户的调研分析,认为农民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并分析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产生的经济环境,认为农民的经济行为决策是在一定环境约束下的理性反应,现行的土地占用状况及一系列的相应制度安排对农户的生产经济决策影响极大.农户是宅基地的主体,高师(2009)认为农户作为参与农地流转过程中的主体决策者,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意愿及其行为选择是综合考虑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情感的、政治的相关因素,用自身的眼光衡量并作出综合收益最大化的行为选择.农户的行为选择是一个理性思考和综合决策的过程.国外对农户行为的研究有:可分为3个流派,第一个是“自给小农学派”,以A·恰亚诺夫(1996)为代表,著作是“农民经济组织”,该流派认为小农是一个以满足自家消费目的血缘统一体,家庭经济以劳动的供给与消费的满足为决定因素,农户的经济活动主要为了生活,不是追求最大的利润.第二个是“理性行为流派”,以西奥多·舒尔茨为代表,他以大量的实证性资料证明了那些在先前社会中农民非理性的经济行为恰恰是合理的经济选择,是理性的经济行为,也就是说传统社会的农民和市场经济主体一样是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性人,只是他们所处的制度、环境不同,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方式有所不同.第三个是“历史流派”,以黄宗智为代表,认为在边际报酬较低的情况下,农户的生产决策行为仍然会投入更多的劳动,也就是说当农户家庭劳动剩余过多,又缺乏很好的就业机会,仍然会投入劳动.

宅基地流转意愿综述总结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宅基地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对宅基地流转的研究

现有文献对宅基地流转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流转现状,影响因素及流转方式等领域.国内对宅基地流转现状的研究有:李玉德(2011)对青海海东各县和西宁市所辖县区进行了调查,认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较为活跃,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隐形交易市场,这类流转在城乡结合部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尤为普遍.宅基地非法流转、管理失控,加大了宅基地用地需求,加剧了宅基地多用多占等非法行为的滋生蔓延,对此提出了加快和健全规划体系、加快规划体系等解决办法来正确引导宅基地流转和退出.张红宇(2002)认为,大量数据观察表明,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发生率一直偏低.根据农业部1993年的抽样调查结果,1992年全国有473.3万承包农户转包、转让农地1161万亩,分别占承包土地农户总数的2.3%和承包土地总面积的2.9%.姚洋(1999)同样认为,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发生率一直偏低.根据1998年对8省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参与市场流转的土地为39%,其中,流转率最高的浙江省也仅占7%~8%.国外对土地流转现状的研究有:

Wegren(2003)对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时期的农地私有化之后的土地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从1990年以后,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发展迅速,农地流转数量较大,根据1995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大约有25%的农户从事了土地交易.在1990年到1995年期间,城市乡村的土地交易场所平均超过了202000家,在这个期间,个人的土地交易增长了四分和之一.在所有的个人土地交易量中,农村的土地市场实际上占有很大的比例.Joshua

M.Duke等(2004)对1990年以后中东欧国家普对农地进行实行私有化政策之后农地流转、农地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认为在东欧国家其他的国家中,尽管国家对土地进行了私有化改革,但是政府也仍然有一定程度的保留了对土地市场的干预.由于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改革并没有带来有效的市场建立,土地市场并不时很活跃,土地所有权很散,土地难以很有效的大量集中经营.Kung James Kai.Sing(2002)对中国实行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的流转现状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农地市场最近几年有加快的趋势,但是农地流转市场并不活跃.1999年,根据农业部对四川、浙江和河北等几个省的农地流转数据显示表明: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农户在去年进行了农地流转,其流转率在15%附近,浙江省的土地流转率较高,土地流转率为35%,流转农地的农户仅占33%.

国内宅基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有:胡峰(2008)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对安徽农村宅基地权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在农户层面,影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利益和农民能否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在村庄整体层面,影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因素是区位因素和经济发展程度.陈白淼(2010)以湖北省罗田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问的形式对影响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并利用Lo

gistic模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户主文化程度对宅基地流转影响最大,文化程度越高,其流转意愿越强烈;家庭非农人口所占比例、房屋使用年限、家庭拥有房屋数量、距县城中心距离、宅基地距主干道距离等也是其显著影响因素的结论,最后从完善法律制度、确保农民利益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国外对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有:H·登姆塞茨(HaroldDemsetz)认为产权制度对土地流转产生影响.宁涛(2012)采用问卷调查法、Logistic分析法,从农户视角分析宅基地流转的原因,探寻农村宅基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受教育程度、非农收入、务工距离、社会保障水平、宅基地距城镇距离、宅基地流转政策满意度、宅基地流转收益、人均住房面积等因素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具有明显正向影响,其中,非农收入和宅基地流转收益对农村宅基地流转正向影响最为显著;户主年龄、宅基地利用情况等因素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具有负向作用.并以土地为例对所有制不同进行研究比较,得出土地私有化能将国有产权和公共有的产权的许多外部性进行内部化,从而会更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的结论,他认为土地拥有者在解决所有剩余的外部性有两种市场选择方案:一种是由一些所有者将其他人的土地购写过来.一种是试图在所有者之间进行达成合约协议;如果这个合约协议很难达成,那么这个购写将是一个更受欢迎的行为偏好.也可以看出土地私有化比国有产权和共有产权有着较高的交易效率.诺斯也认为私人的交易和产权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化.


国内对宅基地流转方式研究有:李阳(2011)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有主要形式和模式分析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状,认为由于国家法律和政策的限制,造成了宅基地内部流转障碍以及隐易、变相交易等方式的存在.一些地区在实践中推出了一些较为可行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模式.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完善需要政策修订来支持,也同样需要合理的流转方式来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外对土地流转方式研究有:Dong Xiao.Yuan(1996)通过把中国农地和世界各国土地写卖和流转相互比较,得出在北美,越来越多的农户获取土地是通过土地租赁市场的方式获得的,并不是靠着土地的写卖.

三、土地流转意愿的研究

对土地意愿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何运用意愿评估方法.喻燕,卢新海(2010)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分析法对意愿评估在农地非使用价值方面的现有不足提出改进措施,认为从意愿调查设计、数据分析、结果检验方面对意愿评估法进行改进,可以提高其在评估农地非使用价值中的有效性与可靠性;非使用价值是农地资源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意愿评估法可以实现农地非使用价值的量化,成为辅助农地政策分析与决策的一门实用技术.陈珂,苏丹等(2009):运用意愿调查评估法(CVM),以随机抽样方式对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周边区域32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得到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平均支付意愿,被调查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对保护区的偏爱程度与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相关性,而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则与支付意愿不相关的结论.

综上可以看出,传统的宅基地研究主要从政府视角出发,通过规范分析方式,探讨管理机制的优化问题,而对宅基地使用主体——农户这一微观被管理对象行为的复合研究较少,其微观基础较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