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钤的执着

点赞:19297 浏览:907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朱启钤的故居

朱启钤(qián)这个名字,在今天的知名度远不如那些文艺明星.在半个世纪以前,正是由于朱启钤的执着,才使中国宋代珍贵的建筑学典籍《营造法式》——一本无人能读懂的天书,成功被破译,并成为中国清华大学建筑系起家之宝.

朱启钤生于清末,字桂辛,做过官,经过商,做过学问,样样都做得有声有色.

1915年,43岁的朱启钤任袁世凯称帝大典筹备处处长,这之前朱启钤还做过清朝的官.袁世凯倒台后,朱启钤被通缉.很多认识他的人骂他,但也有一些人为他叫冤,认为当时他如果不支持袁世凯称帝,可能会性命不保.不过,朱启钤对这段历史只说过一个字,那就是在他的年谱上,说袁世凯“知”他,仅此而已.通缉是被通缉了,不久,朱启钤因其深广的人脉关系,通缉便以“其才尚可用”终止.今天看来,当时的“其才尚可用”算是做了一件对的事儿.

袁世凯倒台后,朱启钤又被任命为南北议和总代表,不过议和未能成功.朱启钤在路过南京时,在当地一个著名藏书家那里发现了《营造法式》.他当即断定这本书是中国宋代以前建筑记载最完备的一本书,是真正的宝贝.这本书的作者是北宋的李诫.中国在北宋时期,古典建筑发展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水平.在这本书中,作者上至秦汉的建筑下到宋代的建筑,像一个剖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建筑是一个国家文化史演进的缩影,朱启钤深知其中的道理.

宝贝在手,问题出现了.这本书成书于宋代,古文字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几乎是“面目全非”,仅是断句的句读一项就让人头疼的,还有那变来变去的文字,更别提读懂内容了.这就是朱启钤最先遇到的问题,要把这个宝贝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读物.朱启钤没有像前一个家那样,把宝贝藏起来,待后人来解决问题.

朱启钤请了几位有很深国学功底的老先生,来研究这本书.那个时候大清刚亡,饱读国学的老先生并不稀缺.朱启钤还给他的班子起了正式的名号——营造学社.学社的办公地点就在朱启钤的家中,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位老夫子.大家开始认真研究这个宝贝.但是问题又来了,几位老夫子认得古文字,句读功夫也了得,却不懂建筑学,照样无法准确地破译这本书.

朱启钤认为他们迂腐不知变通,不堪担此重任,便又找到当时正在美国学习建筑学的梁思成,但梁思成也看不懂这本书.梁思成后来回忆说:“当时在一阵惊喜之后,随着就给我带来莫大的失望和苦恼,因为这部漂亮精美的巨著,竟如天书一样无法看懂.”

朱启钤的执着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建筑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怎么办?是停下来还是坚持.朱启钤选择了坚持,他花巨资请来各路精英.有时任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大学建筑系教授刘敦桢、建筑师杨廷宝、史学家陈垣、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古学家李济等这时,朱启钤57岁.他雄心勃勃要拿下这本天书.为了这份执着,朱启钤退出政界后便开始经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研究天书有了雄厚的财力支持.朱启钤专门请梁思成研究《营造法式》.此时的梁思成已学成回国,当时虽然还看不懂这本天书,但他知道如何才能搞懂这本书.那就是进行大量的实地考察,这是最笨拙、最费钱、最费力,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况且朱启钤还为这本书组成一个强大的智囊团作为后盾.

当时的情况不像现在,在每个古建筑旁都有文字说明,建于何时、功用是什么等.当时,没有人明确地知道那建筑是哪个朝代所建,没有关于建筑长、宽、高的基本数据,也没有图片,更没有文字记录.这个团队里有一个叫莫宗江的,回忆他们找到应县木塔时的情形:九层重叠,我们硬是一层一层,一根柱、一檩梁、一个斗拱一个斗拱地测,最后把几千根梁、架、斗、拱都测完了.我们上到塔顶时,已感到呼呼大风,仿佛要把人刮下去,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唯一的办法是攀住塔刹垂下的铁链上去.这是900年前的铁链,谁知道它是否已锈蚀,是否还能承住一个人的重量,一切令人望而生畏,但梁先生硬是双脚悬空地攀了上去.

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当时已患肺结核,但是出于对爱情和事业的忠诚,这对情侣始终在一起完成考察.在山西,考察队的成员确认了唐代保存下来的佛光寺是中国之最早.大家忘了劳累,拿出所有的好吃的,庆祝一番.

到1946年,在朱启钤的坚持下,营造学社的成员共走遍了中国11个省,190个县、市,1937年前详细测绘的建筑群有206组,所涉及的建筑共2738幢,测绘图稿1898张.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中国人才对自己土地上的建筑,第一次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但是,这个时候朱启钤已散尽家财,靠变卖家中藏品来维持生计.营造学社的成员分散在各地,集中起来难度很大,于是便中止活动.

营造学社虽然中止了活动,关于它的赞誉却不断.如建筑学者杨宇振说: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主要成就和基本框架,依然是六七十年前营造学社的成果,而且这些成果的获得,主要集中在朱启钤任社长的短短十来年间,关于这一点,实在不能不引起思考和反省.

1956年,已经是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的梁思成终于出版了《营造法式》(上卷),且细加注释.

朱启钤坚持破译的《营造法式》,终于改变了后代无人能懂的状态,重新开始怎么写作于人类文明.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