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教学

点赞:17351 浏览:799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摄影选修课的教学中,合理安排理论、应用、实践、欣赏各个板块,激发学生兴趣,在普及基础的摄影知识之余引导学生结合一般艺术的表现规律进行摄影创作,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并引导学生提高交流能力和对美的欣赏能力.

关 键 词:摄影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5--01

摄影基础为全院选修课.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内容比较杂,然而课时却只有18周36课时.这需要对课程内容重点提炼并且讲究方法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所得,使课程顺利进行.由于是大课堂教学,学生注意的持久度低,为避免学生困乏,就要求图文结合,知识点与示例结合,技能与具体操作方法结合,分析与作品结合,教师讲授与师生互动结合,才能产生课堂效果.下面就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索.

导入部分很重要,由于我院选修课实行的是试听一节课然后再正式选课的方式,所以这个课能不能留住学生全看是否能激发他们的兴趣.由于现在照相机非常普及,每个人都会照相,但是照相不等于摄影,真正好的作品是什么样子,都是怎么拍出来的?为什么同样的条件下有的人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而有的人的作品却平淡无奇?可以以此为题,把学生的兴趣引起来.当学生们发现他们也有可能拍出优秀作品的时候都会兴奋.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开始,在下面的学习中学生就会保持一定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了.下面的课程就以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讲授.

一、理论部分

教学内容:镜头知识、构图、光圈、速度、焦距、景深、iso、白平衡、光位等.

理论部分需要讲的内容非常多,涉及包括物理、化学、美学,文学等学科内容.对学生来讲,造型能力,色彩规律,构图能力是需要进行强化的内容,要让他们理解形体、线条、质感等都是色阶的不同表现形式,线条和照片中的色调是塑造形体的手段这一概念.但是理论知识的讲授总是略显枯燥的,最好在讲解的同时配合作品赏析,达到一并提高欣赏水平的目的.如:在讲到光圈、快门的时候可以配合体育摄影师亚当·普瑞迪的作品,或者如贝克汉姆、罗德曼、威廉姆斯等体育明星的抓拍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顺便穿插一些拍摄技巧,比如用赛车这项运动来介绍“移拍”技巧;在讲到镜头的时候可以配合介绍布列松的作品,另外还可以配合作业点评同步进行,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发现不足,提高理解力;通过对自己的作业的语言阐述进一步理解作品.但是对于镜头部分需要对学生强调:优秀作品的拍摄并不依赖于设备的好坏.不能形成比拼设备的风气.

由于课堂时间不够,所以需要学生课下阅读包括艺术概论、绘画、摄影史、摄影美学、写作,哲学等方面的参考书,尤其是浏览大师的摄影作品、绘画作品,对于欣赏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二、应用部分

教学内容:旅行摄影、趣味摄影、人像摄影

这一部分属于基础知识的综合使用,针对学生拍摄的对象和环境分为了三大类.旅行摄影里包含了风景、人物(单人与合影)、建筑、静物等;趣味摄影里包含了运动、平面、建筑、微距、创意等;人像摄影则是包括了简单场景的摆拍和生活中抓拍等部分.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理论部分所学到的知识,但是加入了创意部分,所以内容虽然繁杂但是由于贴近生活,还是不感觉枯燥的.在摄影作业的设计上,布置一些需要特殊技法的题目,比如追随拍摄、接片拍摄、变焦等,允许学生根据拍摄技法拟定系列作品的题目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来进行拍摄,但都需要按系列提交.比如第一学期中包含了国庆检测期,第二学期包含了五一、清明、端午等检测期,可以充分利用检测期学生需要回家或者有旅游安排的机会布置关于人像或者风景的系列作业.在有运动会的教学周中布置关于运动,速度方面的作业.将学生的课余生活和课程进度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和进行创作的.另外配合大师作品解析:人像摄影环节着重介绍安妮·莱博维茨作品,明星面孔、时尚元素,梦幻色彩,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理论讲授后形成一个放松的小环境,改变课堂节奏;风景部分主推竹内敏信的作品,主要考虑到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共通之处,在作品理解方面更能达成共识;另外还穿插游记,照片数量不做要求,只要能达到细致观察生活,完整记录的目的即可.在教学中除了强调练习,还要求学生对“废片”进行分解与重组,进行二次创作.由于每个人的创造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另外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欣赏、认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注意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表现,也许效果并不完美,但是适当的鼓励可以使这种创造延续到今后的作业中去.在一种方法行不通的时候应当另辟蹊径,通过转化、变位等方式有效率的解决问题,不必呆板的坚持.

除了具体拍照的技巧需要熟练应用外,还需要锻炼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我们所拍摄的目标不仅仅是物体,还包括人,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交流、合作才有可能产生自然,优美的作品,而90后的成长更多的是面对网络等虚拟世界,“宅”占据了生活方式的很大部分,这一代人在面对同龄人交流、长辈的交流以及不同地位的人之间的交流一方面缺乏机会,另一方面也有点不知所措.藉由通过不同文化、社交,各种活动的拍摄任务,给他们提供交流的机会,打通代沟,是这门课程的延伸任务,比拍摄好的照片能带来更大的意义.

《摄影基础》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艺术概论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实践部分

实践部分分为有教师带领的微教学和学生单独的实践两大块.微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有控制条件的练习,避免了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产生的误读,而且为教学反馈提供了真实的数据.同时,老师和学生处于相同的拍摄环境,拍摄相同的题材,在作品分析的时候可以抛去环境题材不同产生的差别而专注于拍摄方向的选择以及实操技巧等较细致方面.学生单独实践则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度,由学生独立选择方向、题材、风格、准备道具、联系模特等综合性项目.


无论课程准备的多么详尽,在讲授过程中总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不断的调整.每堂课结束后教师需要反思自己本次的教学行为是否是有效的,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或者效果较低的,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教案毕竟是带有主观性的教学设计,实施时的灵活性更加重要.最后,在提高学生的技巧的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审美,增强审美、创美能力.缺乏了审美修养就无法体会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内涵,而且作品创作也需要有一定的审美经验的积累.除了理性感知外,教师还应该训练学生的感性感知,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纯洁的心灵,对理想的追求和高尚的道德等人格观念,充分利用摄影这个灵活的课堂进行美育教育,通过亲身体会这些人生感悟达到美化心灵的目的.这是摄影基础课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