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点赞:16029 浏览:704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平台.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出现了功利化与排斥道德教育的倾向,阻碍了德育渗透的有效开展.对此,应在把握好德育渗透的相关原则基础上,采取转变教学理念、选准切入点和选择适当教学方法等措施,以增强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

关 键 词:英语教学;德育渗透;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

吴宪(1983-),女,重庆市忠县人、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英语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文学及英语教学法;

墙晓容(1982.6-),女,硕士,重庆垫江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2013)-19-0-02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与问题

当代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道德缺失问题,要求包括大学英语教师在内的所有教育者重视大学生德育工作.大学英语作为大学生重要的必修课,与其他课程相比,其具备授课时间长、授课对象多、授课内容包罗万象、师生关系较为稳定等特点.[1]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渠道.但事实上,大学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效果一直不佳,其制约因素在于:

其一,就大学管理者而言,他们重要大学英语教学,制定各种措施提高英语考试通过率,甚至一度将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学位证挂钩.但遗憾的是,这些高校在重视大学英语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却忽视了其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种重考试结果的功利性倾向,使得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德育问题.[2]

其二,就大学英语任课教师而言,在考试通过率的重压之下,无心思考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问题.更为严重的是,相当多的大学英语任课教师都认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是思政课教师或辅导员的任务.这一认识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一种只重视学生语言技能、轻道德教育的倾向.[3]甚至在整个英语教育界,也十分突出的对如何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进行了不厌其烦的探讨,而对于如何利用英语课堂实现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却鲜有问津.可以说,整个大学英语课堂几乎变成了纯粹的语言技能训练课.[4]

其三,就大学英语教材而言,教材不仅是英语语言知识的载体,也是社会规范、价值取向等道德内容的载体.但纵观当前各类学校所使用的英语教材,在课文内容上大多只注重英语语言的应用性,主要介绍英美国家的人文、地理、科技及生活轶事,忽视思想性和教育性.[5]

可见,上述各种制约因素导致并加剧了英语教学过程中功利化和排斥道德教育倾向的出现,阻碍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有效性.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有效渗透的原则

大学英语教学本身要求注重语言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在教学中开展道德教育应依附于语言学习,否则会将语言学习课程转变为纯粹的道德教育课程.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应把握好相关性、适度性、持久性、针对性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即道德教育要与课程内容本身同步并密切相关,避免生拉硬扯,不可牵强附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重点在于渗透,不能喧宾夺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所授课文主题,在单词讲解、句型剖析、篇章分析中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自然融入道德观念,并启发学生换位思考.

(二)适度性原则.即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进行德育渗透,避免片面拔高道德教育的标准,也不应过量开展道德教育.因为,德育渗透是将思想、观点、精神、情操等有意识地扩散、影响、迁移、传递给学生,使之在无意识中演变、接受、内化,如果道德教育在此要求太高、内容过多,将会冲淡英语教学的语言学习目标.


(三)持久性原则.即要求连贯而持续的开展德育渗透,避免道德教育的此一时彼一时.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实现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需要长久、持续的教育、学习和实践.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注意将道德理念融入不同的课程主题中,让学生在不同语言材料的学习中感知相同的道德理念,从而促使学生常常认识、感知、理解某个道德理念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

(四)针对性原则.即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道德教育应切合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修养的实际状态,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泛泛而谈.德育教育不能是简单的说教,更不能是“检测、大、空”式的教育,割裂学生实际的道德教育极可能走向反面.这一原则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事先了解并能抓住学生的主要思想倾向,并研究需要融入到教学中的基本道德品质,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实施德育渗透.

三、增强大学英语教学德育渗透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6]大学教育应该是关注人格完善的全方位教育,不是简单地培养职业技能的合格者.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改变当前重语言技能而轻道德教育的倾向,要让素质教育的理念真正主导教学.转变大学英语教学理念,需要大学本身将既有的应试性教育管理体制改变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规范,同时充分尊重和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教师而言,需要通过艰苦努力,真正提高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知识学历水平、英语教育教学能力在内的各种素质和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教好书又育好人;对于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者而言,应该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吸纳更多能从正面引导和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方面的学习材料,将那些具有深刻思想性、道德性、人文性的语料编写进教材.

(二)选准德育渗透的切入点.考虑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特点,可以将单词、句子和翻译的教学作为德育渗透的切入点.英语单词通常可以区分为一般语气词和委婉词,教师可以将道德理念融入到单词的词性认识中,促使学生学习单词时便认识、理解某种道德理念;英语和汉语一样,有很多定型的句子或经典的格言,这些句子有着很强的人生哲理性,背后大多有着丰富的故事,教师可以认真选择这些对学生道德素质培养有益的句子,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其蕴含的深刻道德理念;翻译涉及对不同场域中道德的对比和评价,教师可以在翻译教学中深入开展中外文化、思想、道德的比较,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一致性和差异性的原因,因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

值观.

(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大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还依赖于适当的教学方法.对此,教师可以利用“正面引导法”和“情感陶冶法”.正面引导法是指通过正面教育,对学生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到学生主动性,使其不断进步的教学方法,其特点在于道德教育的有意性和直接性.[7]情感陶冶法是通过教育者自觉地利用一定的教育情景以及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的感化和熏陶,从而使他们的道德修养逐渐提高的一种方法,其特点在于德育渗透的非强制性、愉悦性、隐蔽性.[8]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综合应用讲授、讨论、示范、研究式学习、角色扮演、交际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德育的疏导、解释、说服、内化功能的实现,从而提高德育渗透的有效性.

大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德育渗透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