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点赞:16427 浏览:716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要素之一,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千百年来,人们的行为始终受到礼仪的规范和约束.学校作为青少年文明礼貌行为养成的重要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礼仪素养教育,既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加强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不仅是中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同时更是顺应时怎么发表展、传承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关 键 词: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必要性

作者简介:林杨(1968-),山东文登人,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5--02

当今社会,人与人间的交往和合作日渐频繁、密切,礼仪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礼仪是维系血缘纽带、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具有“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民族与民族、国与国、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间交往日益频繁,实施礼仪素养教育,美化公民外在形象,不仅成为成功交际的重要条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影响着现代化的进程.礼仪素养教育是人们形成个体道德品质与个性的基础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开展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是时怎么发表展的迫切需要,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内涵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受到历史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时代潮流等因素影响,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形成的人们共同认可、共同遵守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在中国,礼是仪的本质,仪是礼的外在形式.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管子把礼仪视为立国的精神之本,“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些是对礼仪的最好诠释,也深刻地揭示出了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人民意识到,要想很好地建造和谐的社会关系,减少摩擦和纷争,就必须去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由此产生了礼仪.西周时期,中国的古代礼仪就已经基本成型,到了春秋时期,礼仪由孔子集其大成并发扬光大.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和行为次序,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普遍特性之一.

礼仪素养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包括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方面的修养.礼仪素养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活中形成的,它包括社会和个人行为的所有方面,非常全面、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了整个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文明,是人类社会内部交流的基本语言,也是人类与自然界交流的重要方式.礼仪素养规范是表达人们之间互相问候、致意、祝愿的一种惯用形式,也是安邦治国和立身处事的社会基本秩序和规则,国民精神素质和社会个体道德水准是礼仪素养的外在体现.礼仪素养特征可概括为四个方面:敬人原则,与人交谈和交往时,为对方着想,让对方觉得受尊敬;自律原则,在交往中克己、慎重、自我检讨、自我约束;适度原则,表现得体、掌握分寸;真诚原则,以诚待人、诚心诚意、言行如一.

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是传授礼仪知识,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礼仪习惯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通常列为德育工作范畴,与学科教育享有同等地位.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应当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礼仪教育,把理论与现实生活有的放矢地结合起来,达到让中学生具备礼仪常识,掌握各种场合各种类型的礼仪规范,用礼仪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有以下两个重要特征:

第一,中学礼仪素养教育应注重实践性与可操作性

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特征,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应当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作为教育者,不仅应该充分认识到个人行为习惯对于其成长所能发挥的巨大能量,而且还要注意到教化与养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知行上的差异.只有经过实际训练,从行动中去唤起学生的礼仪需要,从行动中去培育学生的礼仪需要,从行动中去升华学生的礼仪需要,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

第二,中学礼仪素养教育应注重现代性与知识的多元化

当代礼仪教育所面临的是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国际合作等宽广领域,所接纳的是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和民族习俗,包含了各种价值体系.因此,中学礼仪素养教育应具有现代性特征,即具有现代人自身的属性同时应注重知识的多元化属性.正如“资本积累表面上是知性逻辑的功利涵义计算,但其主体气质、素养却源于价值理性信仰背景”一样(马克思.韦伯:《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上海,三联书店,1987),需以广泛的社会认知为基础,属多样心性结构混合体.

二、加强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当前,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公民教育”在美国推行,“友爱课”和“道德时间课”在日本设立,《道德》课在韩国开设.台湾国立联合大学专门制定了“礼仪教育实施纲要”,对入校新生实施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礼和应对礼节,促进建立优质的人际关系.中学生的礼仪是否周全,礼数是否周到,直接影响到自身素养及形象,甚至影响到自身业务、事业的成功.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作为提高中学生自身素养、形象的手段,对于完善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高自我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对培养中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有利于中学生信心和良好品德的培养

现代心理学已经研究发现,个体的自信水平越低,他的自尊感就越低,自我认同感随之越低,导致了对社会的认同感也越低,而对社会的认同感越低,就会在遵守社会公德和服从管理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大的难度.大多数的中学生经常在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甚至被否定,成为弱势群体,很普遍地出现自卑、缺乏自信心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导致中学生自我认同感较差,出现了遵纪守法意识淡薄等问题.如果不能在学校期间及时纠正这些问题,等到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步入社会后,必将出现责任意识不强和纪律观念淡薄的现象,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工作和前途.(二)加强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符合中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

1.礼仪素养教育能够塑造中学生良好的个人形象

人在社会交往中,仪表、服饰、言谈、举止是影响人们第一印象的主要因素.仪表整洁大方、言谈得体、举止高雅、良好的气质风度,必定会给别人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从而才能建立起友谊、信任关系,达到社交的目的.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中学生学习和应用礼仪,促使中学生丰富与完善个人的精神内涵,教会中学生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约束和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塑造和维护自己良好的公众形象.

2、礼仪素养教育能够提高中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礼仪教育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最有效的教育方式,通过校园生活实践教育,有效地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规则意识,培养学生养成仪表得体、尊敬师长、遵纪守法、团结合作、讲究卫生、举止文明的教养习惯,使学生具有自尊和尊人的人格气质、礼让诚信的人际沟通能力.

3.礼仪教育能够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礼仪是交际生活的钥匙,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中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但不少中学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自我封闭”的倾向,经常会出现“没有朋友”、“寂寞孤独”的情绪体验.这种情况之所以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较为普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没有真正认识到什么是友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偏离了“平等、无私、尊重”的原则,表现出了“个人中心”、“求全责备”、“依附他人”、“利用他人”等倾向;二是不懂社交技巧,不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更没想过要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等.加强礼仪教育,让中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帮助学生掌握礼仪和人际交往技巧,就能很快地与他人接近和交往,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

(三)加强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和交往能力

礼仪素养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关于人际交往态度、方式、方法、礼节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学习礼仪素养,逐渐养成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优秀品质,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礼仪的约束,无论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都能保持沉着冷静的心理状态,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良好的礼仪素养习惯和品质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古人认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充分地讲明了交际的重要性.中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人,要同其他人打交道,就不能不讲究礼仪.中学生起码要学会怎样介绍自己、怎样与他人交往等等,这是他们走向社会必须取得的“通行证”,否则他们将“无礼而寸步难行”.

(四)加强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可以增强中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当前,由于中学生礼仪教育的缺乏,不少学校出现了这样的局面:教师教的、学生学的,都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而学生的实际行为却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准.加强中学生礼仪教育,能够使中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和掌握社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而且能够正确地运用,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变为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校的道德教育有了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文明标志,源远流长.早在周朝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礼仪制度.经过几千年的日积月累和日薰月染,礼仪已经深深地融入民族文化之中,成为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和尊卑观与古代礼仪结合在一起,但是礼仪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应被继承和发扬光大.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学礼而后问世”,“礼尚往来”,“上交不诌,下交不读”,“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相敬如宾”,“与人恭而有礼”等,古今通用.

(六)加强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校园生活中,应注重和加强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行为训练和习惯培养,营造出一种信任、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中学生在轻松、愉悦、高雅、凝重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领悟人生真谛,培育奋发向上、严谨求实的精神面貌.只有这样,校园文化才能发挥娱乐功能和育人功能.

加强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只有充分认识到加强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礼仪素养教育.现代教育家提出了“千教万教,先教做人”的教育理念,学校礼仪教育应该以秉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礼仪为主线,从个人修养、文明礼节、仪表仪态、言谈行为、爱国情怀等方面,确立以“礼貌、诚信、谦恭、仁爱”为内容的学校礼仪教育模式;要结合中学生实际,将家庭、学校、社会亲密结合,以课堂教育为载体,以养成教育为核心,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辅助,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学校要构建营造和谐的礼仪环境,营造一种良好的礼仪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关注礼仪的重要,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学会自尊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