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点赞:21603 浏览:964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幼儿教育应体现在幼儿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完整培养,达成幼儿体、德、智、劳、美的全面和谐发展,使其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着重才艺的学习,还要发展生存的能力,乐于与人交往,行为统一和协调,性格特征良好,形成一个能调整内在需要和外在压力保持平衡状态的健康心理.教师要在教育行为中关心、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状况,为其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关 键 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心理教育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3-0000-01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质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也是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所谓健康心理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控制.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的社会问题,“幼儿时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黄金时期”,关注和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幼儿教育主要包括了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启蒙教育,《纲要》将其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在这诸多的教育内容中,健康被放在了第一位,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时还强调“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需提高认识,加强学习,高度重视

1.教师要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教师在给幼儿多方面的关爱时,一定要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多和幼儿沟通,让幼儿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尊重,使幼儿有一种被重视感,感到自己为教师所关心,喜爱,从而得到一种安全的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幼儿保持活泼、开朗的情绪,增强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幼儿向教师传递他的情绪、情感,使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幼儿的需要,给予适宜的指导与帮助,教师与幼儿能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信任、尊重的关系,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2.心理健康教育融会贯通于一日生活中

我们总是把各种教育融入一日生活中,我们希望幼儿的每一天都有收获,而在这其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独立的,在一天当中,幼儿和同伴的相处,角色的选择,问题的解决,这其中这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教学活动中有机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在教学中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3.家园携手,言传身教

开展家长会、讲座等形式引导家长改变传统的只关注孩子学习而不重视行为教育的观念,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教导方法.引导家长在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过程中身体力行,给孩子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使幼儿从自然、轻松的环境中获得健康的心理教育.

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教师对幼儿的关爱是滋养幼儿健康心理的最好营养

1、教师全心的爱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小孩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否则创造力就会被削弱,甚而至于夭折.”“营养”,既是指能够孩子带来自信、安全、信任感指教师对孩子的关爱,也会形成幼儿对教师的信赖关系,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热爱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相信孩子是教师应有的信念,了解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尊重孩子是教师必须遵循的教育原则.成人和孩子的关系,首先是爱的关系,只有透过爱,教育幼儿才有可能.教师对幼儿的关爱是教育中最珍贵的营养,教师以真诚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接受并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将自己爱的情感传递给幼儿,与幼儿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幼儿就会逐渐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他们热爱老师,信任老师,与老师心心相印,相融无间.教师则又在这种情感中体验到理解、成功与自我人格化的存在,从而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与修养.

2.教师了解幼儿是幼儿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

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和生活中随时观察和发现幼儿的不同情绪,并合理帮助排泄不良情绪.适当的交流与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本着“让幼儿快乐每一天”的保教目标,利用晨间谈话时间,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心情,无论是开心的或是不开心,都要说出来.一方面培养幼儿表达情绪的能力,对心情欠佳的幼儿来说,有一个宣泄的机会;另一方面,幼儿由间接表达心情到直接表达心情,使教师及早了解每个幼儿的情绪,以便给予及时的关爱和疏导,让幼儿愉快地开始一天的生活.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要吝惜自己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关爱的抚摸,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甜蜜的亲吻,我想孩子在这样关爱,平等,幸福中,会让教师更能走进幼儿心里,更能了解幼儿的需要.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当然也要启发幼儿互相赞美,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美德,善于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增强幼儿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传统家长们往往比较注重幼儿营养和身体健康,却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就需教师和家长要有密切联系和配合,通过家园联系栏,打,每日的沟通,家园信箱,家长会,家长学校,让家长和教师清楚的了解、真正的关心、帮助幼儿.遇到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

幼儿、家长、教师这个三角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和家长要共同努力,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日常的生活习惯以及保护环境的习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自信心.当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在无形当中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育需要不断发展,不断成长,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体现在生活点滴里,持之以恒,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引起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承担着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重任,任重而道远!但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路上走的更远,通往成功.让我们家园共育,行成合力,让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