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英语课堂教育生态失衡的

点赞:3087 浏览:72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大班授课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主要方式,面对着多样化的学生和大的授课环境,从教育生态理论角度,分析普通高校大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本文主要讨论在大堂授课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 键 词:大班授课;教育生态学

自1999年全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至今,使得更多的莘莘学子得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这也为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尤其是面对众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师.虽然大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对教学质量还是存在一定的影响.面对着班级规模大,学生差异大的情况,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技能,教学技巧以及教学质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压力.而且,大学英语教学从单纯的传授语言知识向培养学生综合语言交际能力转变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所以大班授课的缺点就显得更加突出.要解决这个问题,目前,除了从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视角研究英语课堂教学之外,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日益增强,教育生态学也成了人们研究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新途径.本文将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审视大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Ecology),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这一科学术语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Creming)创建.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的结果,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教育学和生态学是它的两个重要理论基础,它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作为研究的对象.它是运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着重围绕生态平衡、环境与适应、人群的分布与构成、人际关系等问题来试图建立合理的学校内外生态环境系统,提高教育效率,以促进年轻一代健康地成长.主要著作有克雷明的《公共教育》(1976年).

教育生态学基本原理主要包含有:限制因子定律、耐受定律和最适度原则、“花盆效应”、教育生态位、教育生态链法则、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教育生态的边缘效应、“一潭活水效应”等,这些基本原理揭示教育的内部规律.近十几年来,我国教育学者把关系论和系统论作为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即既关注教学个体内部的生态结构、教学活动本身的“生态效度”,又关注个体外部的生态平衡,并呈现出由宏观研究走向微观、由理论探讨走向实践分析的特点.由早期研究的宏观生态,到21世纪初转向对班级、教室、课堂教学等具体问题(微观)的研究和学校、班级、课堂、德育方面的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这种转变与教育界关注个体生存发展状态的总体趋势相一致.

二、大班英语课堂生态失衡问题

课堂是一种微观的教育生态系统.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大班英语课堂教学的问题的实质是课堂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衡,主要表现在:

1.生态空间的失衡

教育生态理论中的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指出:教育生态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对周围生态环境和各种生态因子都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和区间.课堂的个体、群体生态,其承受力和耐受度是很明显的,达不到或超过“度”,就会产生不利的或相反的影响.在大班授课中,由于学生数量众多,在语言基础,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自身的学习能力上都有着诸多的不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就造成了对新知识接受的程度也不同,使得大多数教师在备课和授课时难以把握授课内容的强度和进度以及授课的方式,使得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且也妨碍了教师对每个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降低教学效果.

2.师生主体地位失衡

课堂教学生态中,教师处在一个与学生因素和环境因素构成的复杂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课堂教学角色.正是由于课堂生态关系的复杂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扮演各种不同的生态角色,全面和谐地促进学生发展.在大班授课环境中,学生人数众多,教学过程中人均发言的机会自然相应减少,再加之大多数学生的被动性格,使得语言实践的机会也随之减少.课堂上教师大量的知识输入的过程占据了主要地位,对于学生的语言输出的机会和实践有着很大的限制,这对学生的第二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条件下,就会导致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压力减少,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容易走神,学学习效果不佳,这就会逐渐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3.学习目标失衡

花盆效应生态学上称之为局部环境效应.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态环境,因此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人为创造适合其生存的环境,所以花盆内的个体、群体一旦离开此小生态环境,就难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大班英语授课可以说是在花盆环境中进行的,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收到应试考试的影响,使得一大部分学生出现了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倾向.英语四级考试和考研英语是目前普通本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转移了学习的目标,一味追求考试把课堂当成了记忆考试词汇、训练试题知识点的战场,忽略了教师教学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影响教师的在授课中的教学方向,会驱使课堂教学生态主体——教师、学生千万百计去寻求答题技巧,失去了英语学习本身的意义、偏离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出现的考试情结从目的到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偏颇,都是偏执一端的教学,无不与学习急功近利有关.这种心境下的学习可能会取得短期效应,但由于学习内容和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效果多半是短暂的.毕竟学好外语所涉及的内容和方法要宽泛和全面得多.“花盆效应”削弱了课堂生态个体、群体的创造性,会导致学生学习的肤浅、狭隘、封闭,导致教与学的失衡.

大班英语课堂教育生态失衡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构建趋向平衡的生态化大班英语课堂

1.建立教师和学生交往互动的教学模式

当我们从生态学的视角来观察课堂活动时,我们就会把教师、学生看作是在课堂教学这个非凡环境中相互作用的因子,将会使我们的课堂更趋向交际化、合理化、自然化.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师生互为主体,互促互利,和谐共进.师生关系由霸权、控制转变为多元、共生,教师以学生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身份,学生以求知过程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身份平等交往.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景,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提供学生自学自悟的空间和时间,促进学生全员、全程参与课堂交往的意识,引导课堂活动中所有参与者的交流过程;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参与体验教学活动,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在思考中发展.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与学之间均衡发展,实现生态教育理念下的教与学的和谐2.发挥英语大班教学中限制因子的能动作用.提升课堂生态系统承载力生态承载力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任何形式的生态系统都存在相应的生态承载力问题,其承载力都具有客观性、可变性的特征.可变性是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相对意义的稳定,不是固定不变,是可以改变的.生态承载力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应按照有利的方式去积极提高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课堂生态系统承载力与课堂教学质量有着正相关性.


在到课堂生态系统承载力限制着班级规模时,就要从优化课堂资源、教学方式,构建多极化教学内容等课堂环境方面来提高课堂生态系统承载力.目前,由于师资、教学资源等的限制,高校英语大班教学的现实在短时期内很难改变,大班教学仍然是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所采用的主要的教学形式.大班教学环境已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限制因子,唯有通过调动课堂生态系统内部其他生态因子(如教师)的能动作用,把限制因子变成非限制因子,以此提升课堂生态系统承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课堂资源.目前,高校英语教学师生比严重失衡,大班授课现象普遍,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其能动作用,开发有针对性、互动性强的课件、网络等教学资源,创建实践性教学平台、校园外语学习环境,并加以充分利用,让英语课堂教学成为一个能提供大量真实语境的充满互动的平台,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中来,为大班教学创造先决条件.(2)教学方式.实行分组学习,发挥学习小组在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仅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还可以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消除因班级人数多给学生带来的心理焦虑感.课堂生态系统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更不同于一般系统,它是一个人工的、可控制系统.为此,要建立和谐生态的高校英语课堂,实现课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就必须使教学模式与教学规模相互适应,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相互顺同,教学目的与教学方法相互拓展.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关键在教师.除了要求教师本身素质外,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带来教学和学习的良性变化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