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

点赞:5402 浏览:1636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支配下的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准确把握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努力走出探究性学习的误区,有效实施“探究”策略,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精心构建适合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模式,让探究性学习真正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关 键 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学习方式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没有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没有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没有找准启发探究的切入点,更可能所提的问题太难等等.受应试教育下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坐等知识,重知识记忆而轻问题思考,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习惯于背诵书本知识,忽略了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运用策略

我国著名教育家袁振国教授指出:“文科教育的过程,是精神享受的过程;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是体验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是感悟自由精神的过程”.为了贯彻这一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探究性学习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

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氛围.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探究性学习创造宽松的环境.”

2.灵活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营造探究氛围.

恰到好处的教学辅助手段更利于激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如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氛围容易营造.因此,可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地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再如开辟第二课堂,在学生中成立文学社、摄影组、宣传组等课外活动学习小组,教师充当参谋和观众,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

3.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4.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目标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因环境、条件、基础和个人爱好的不同,总存在着个体差异.探究性学习承认差异并力求通过教育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一堂课或一项探究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自主确立.但教师应把握学生自主性的“度”,避免过于自主而脱离了教学中心.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5.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

一篇课文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探究.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每位同学的兴趣着眼点均不同.有的同学喜欢朗读,酒曲探究课文该怎么读,怎样才能读出情,读出神;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就去探究一篇课文中哪些句子含义深刻,该怎么理解;有的同学不明白课文某些情节,就会带着疑问去找答案,等等.总之,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提高阅读水平.

二、正确处理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之间的关系,有机地整合各类学习方式

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各类学习方式尤其是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之间的关系,根据知识类型、学生基础、课时计划等实际情况,整合运用各类学习方式.

1.优势互补,正确运用各类学习方式.

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二者在知识获得方式、思维过程、师生作用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决定了他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达成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整合、平衡和最佳结合状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等特点,在接受学习中引入探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融进接受学习,从而使传统的演讲法、实验法、训练结合法、模仿记忆法等常用的“接受性”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机、高效地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形神兼备,谋求探究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既要形似更要神似,教学中,既要关注探究的过程步骤,体现出“形”似,更要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的质量,体现出探究过程中活动形式和方法的多样化、灵活化,不为固定的程序和模式所限,做到“神”似.不仅要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获取和发展新知识的能力等.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它是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更新.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