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

点赞:22437 浏览:1044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毕业生每年呈上升趋势,就业市场的压力也随之日趋繁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对于就业压力缺乏健康积极的心态,在就业形势认识和自我能力认知方面存在观念上的误区.本文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为出发点,提出从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大学生就业观、心理素质、自我能力培养和能力认识等方面着手,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关 键 词:就业形势学校社会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2-0000-02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成增长趋势,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选择在大中城市寻求发展空间,形成了毕业生向大中城市流动的就业现状.然而人才集中超过了有限就业市场的负荷.尽管就业现状不容乐观,毕业生对于工作的期望值仍然居高不下,很多毕业生对于薪水期望过高,期望一步到位,并没有准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没有正确认识到当前就业现状.也有很多大学生因为缺乏应聘技巧与就业良机失之交臂.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才能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成为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多方面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

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

(一)就业理念存在误区: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理念存在一些误区,对于就业期望过高,主要表现在薪酬、个人发展、地域、职位要求、行业要求、专业要求等方面.“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思想观念普遍存在,认为理想就业就是在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公办学校工作,而企业、私立学校、公司只是打工,因此,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宁可呆在家里等候眼中的“正式单位”,也不选择自己认为不理想的工作.毕业生对于地域的选择也限制了自己的就业机会,只有少数的同学愿意选择偏远的地区.部分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期望找到一份收入高、轻松、稳定的工作.居高不下的期望值不可避免地让他们失去了很多就业良机.

(二)职业规划意识缺失

低年级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在职业规划方面觉醒较晚.多数大学生只有在毕业时期才将职业规划提上日程.在找工作迫在眉睫之际,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对自身能力定位偏差,加上多变的就业形势,往往导致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缺乏客观性,难以保证自身能力、素质与所选职业的一致性.事实上,大学生应当尽早着手自己的职业规划,科学、客观地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发展目标,在大学生活中有意识地寻找自己与发展目标的差距和不足,进而全力以赴在这些不足的方面进行突破,这样能够优化和提升自身的发展空间.

二、学校方面

(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很多高校都在追求综合性研究性大学的目标,这样导致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就业市场需要的是多层次人才,高校为就业市场提供的供给并不是有效供给,这就是为什么目前就业市场里很多岗位找不到人,而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学校没有明确的特色,培养出的学生也就没有就业市场竞争力.实现高质量的就业,需要使高等教育格局变得多样化,不同高校实行分层培养,研究型大学以培养精英人才为核心,应用性大学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如今高校办学模式趋同,人才培养类型单一,不仅导致大学生就业问题,也使得社会人才需求无法满足.

(二) 缺乏就业指导

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业指导的作用不容忽视.高等院校需要不断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加强高等院校信息怎么写作化建设.很多高校设置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只是毕业年级开设了此课程,甚至放在毕业前不久.就业指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学们需要理解,领悟,然后做长期的心理与知识技能方面的准备,而放在毕业年级为时过晚.因此,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开设得越早越好.同学们实际最需要的是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面试技巧的指导、适应工作状态的一种心理指导,而并不是单纯的就业信息就能满足的.

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生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 缺乏实践能力培养

很多学校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操作技能,徒有理论却不能灵活运用的现象在大学生当中很普遍.虽然有些大学在毕业年级开设了社会实践课或实习课,但因为时间太少而无法达到真正锻炼实践能力的效果.很多就业单位在招聘时倾向于招收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应当接受扎实的技能锻炼和实践培训,这样,高校培养出的学生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

三、社会因素:

(一)大学扩招政策:

高校连续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趋近大众教育.毕业生人数迅猛增加.这一现状对于大学生就业造成了极大压力.

(二)人口众多:

在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就业问题始终是影响最大的社会经济压力,就业紧张局势不容忽视.再加上庞大的毕业生群体以及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求学的学生,下岗职工再就业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及退伍军人就业安排,这些因素是就业环境日趋紧张的原因之一.

(三)国有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有限:

以前国有企业是接受大学生的主要力量,但是目前国有企业正处于转轨改革时期,加上下岗职工的压力,国有企业能接受的大学生数量十分有限.近年来有些国有企业在实行减员增效的改革,而且国有企业因退休引起自然减员的速度也在减慢,事实上,国有企业吸纳新增劳动力的能力已经有限了.


(四)用人单位招聘观念:

目前在就业市场上,高学历普遍成为用人单位追求的对象.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层次高,普遍认为高学历就代表工作能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学历歧视.博士、研究生成为抢手资源,本科生比比皆是,专科生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事实上,学历并不能绝对用来衡量能力,就业当中更需要看重的是职业素质和能力.在就业当中还存在着户籍,性别,经验等方面的歧视,尤其对于女性而言,一些用人单位考虑到自身经济效益拒绝招收女性,这给女性就业带来了很大障碍,同时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就业率对策分析:

学校方面

(一)优化课程设置:

高校可以根据社会需求适当地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社会需求量小的专业适度压缩招生录取规模,这就要求高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要对就业市场进行调研,研究发展变化趋势,以就业市场要求为一个导向,然后结合学校特色研究来设施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有计划地淘汰和增加专业,以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度.

(二)实践教学:

高质量的教学是保证毕业生就业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课堂上除了传授理论知识之外,大量的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户外学习、实地考察能够让学生灵活地运用和有效的理解课堂内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有些同学在实践过程中有创新,可以让学生本人就个人创新实践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内容,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自信、沉稳等良好的素质.

(三)加强就业指导力度:

建立一个专业化的、高效的就业指导怎么写作体系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当给予学生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指导.就业指导工作应当提前着手,越早越好.让学生了解到本专业就业现状和前景,给予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正确定位自己的能力,指定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制定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鼓励学生在低年级时多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能正确认识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通过实践,不仅对以后的工作和环境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还能更好地夯实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沟通能力、团队配合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经验能使学生学会自信得体地待人接物,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当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在就业当中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好就业前期准备.对于毕业生要及时了解他们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给予指导和帮助.毕业后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将反馈信息做归纳总结,为下一届学生提供就业参考.

学生自身:

(一)做好职业规划:

很多毕业生在就业时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应当从事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在刚入大学校门时抱着“大一大二轻松、大三大四用功”的态度,对自己的未来缺乏客观的科学的规划,这往往造成毕业时的就业困惑.所以,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就要尽早为自己的未来进行合理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并依据职业目标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

(二)培养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

学校当中的方方面面和社会是有不同点的,企业在招聘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挑选一些具有实践经验,沟通能力较强,具有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就业前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以及适应和融入社会的能力.社会实践是一个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应变能力和心里素质的良好平台.大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和融入应当具有主动性,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大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有效缩短自己对于社会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在不影响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三)调整就业心态与观念:

在大多数情况下,毕业生不一定能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这就要求学生自身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这样我们才能快速地适应工作.其次,大学生应当对自身以及当前就业形势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认识就业形势是找到合适工作的前提.目前广大基层和西部地区对人才需求量相对较高,大学生应当避免盲目追求大城市、眼高手低、盲目从众的心理状态,积极投身到基层和西部建设当中去,这样才能有主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果无法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不防先就业,在努力工作中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事业方向.另外,大学生应注重自身心理素质、受挫力的培养和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积极的引导力量能够帮助自身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任何工作中,纵然起点不高,只要踏实努力,也会快速地发展.

社会方面

(一)用人单位就业观念的改变:

用人单位的正确人才观念对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很多单位在招聘时持有性别歧视,学历偏见等观念,而且单位招聘时重视工作经验,这一条件不利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顺利就业.用人单位应当树立正确的招聘观念,在招聘过程中摒弃性别歧视,学历偏见等观念,努力吸纳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采用岗前培训、见习等方式让大学生们获得经验,给予大学生们更多的理解,缓解就业压力.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实践显示,中小企业是最能够吸纳就业的团体.中小企业较多,第三产业发达的区域就业压力就相对小一些,相反,以大企业为主的地区就业压力反而更大,我国江浙以及东北地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扶持重视中小企业,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总之,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一方面大学生应该争取全面发展自己,认清就业形势,从自身出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完善自我,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做好就业准备,另一方面,高校也要以就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功能,以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应就业市场需要的,满足社会需求的大学生.同时,社会方面对于大学生就业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比如用人单位的招聘观念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等方面都应当引起重视.大学生就业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努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需要大学生自身、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