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的教授老师的老师

点赞:5260 浏览:1958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石声淮教授是钱基博先生(钱锺书之父)的高足,也是钱老先生“钦点”的佳婿.在华中师范大学,他更是作为文学院(前中文系)的“祖师爷”不断被追忆、被缅怀.

教师节前夕,记者先后采访了石先生的两位学生——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谭邦和、湖南省作协主席唐浩明,请他们回顾石先生当年在课堂上的风采.

先秦典籍烂熟于胸,从来不照本宣科

曾任华中师大文学院副院长的谭邦和教授,一谈到石声淮先生的“先秦文学”大课,就像回到了风华正茂的学生年代——

“那时候我们77级6个班,200多人,全部集中在一个大教室.此前只听说石先生博闻强记,是中文系的‘活字典’,大家还没有切身感受.第一次上石先生的课,我们发现他居然没带任何参考书.他一边背诵一边讲解,背诵的部分与课本一字不差,讲解的部分则完全脱离教材.他引经据典,左右逢源,典故掌故,信手拈来,让我们大呼解渴过瘾.《诗经》《楚辞》《离骚》等应该说石先生满足了我们对大学中文系的所有想象.”

华师中文系77级和78级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是石先生教过的最后两届本科生.谭邦和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出任文学院负责教学的副院长.在讲授“元明清文学”时,他也努力追摹先生,主张教学要有个性,“新于教材”“异于教材”“高于教材”“深于教材”“宽于教材”.听过课的学生说,谭老师常常上课只带一杯茶,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课堂的魅力.

湖南省作协主席唐浩明(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作者,并出版《唐浩明点评曾国藩家书》),是石声淮先生的首届硕士研究生,专业是“先秦典籍”.离开华师30年,唐浩明时常能感受到石先生对他工作、治学和创作的影响:“石先生先秦典籍烂熟于胸,能熟背《十三经》,尤擅《周易》.他曾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给我们讲授《易经》.先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不厘清这个源头,研究者容易在浩瀚的故纸堆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前陷入恐惧和迷乱.我本科是工科,自认为文科底子薄弱,此前熟悉的传统经典仅限于唐宋和明清作品.华师3年,石先生帮我补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让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理念.我后来写曾国藩、杨度和张之洞——他们都是受过中国传统典籍侵淫的‘知识分子’,而我表现的正是这些‘知识分子’在历史转折时期的抉择.”


致力历史文献研究,却有艺术家气质

“石先生是研究古典文学的,很学究气吧?”在记者心里,石先生是个传奇.

“他谙习经史子集,娴熟英语德语,我更愿意把石先生的风度称为‘民国范儿’.那是一种饱读诗书形成的博雅气质,是造诣精深的学者的高贵人格,是一种清峻却转平易的知识贵族的精神.”谭邦和如是说.

唐浩明和谭邦和一样,对先生当年随手画在黑板上的古代服饰与器物印象深刻.在唐浩明看来,石先生虽然致力于历史文献的研究,却有诗人艺术家气质,“有音乐和绘画的天赋.”

在中国古代的众多诗人中,石先生尤喜李商隐.在给唐浩明这位湖南老乡上课时,他曾用长沙话按照古韵声情并茂地吟诵过李商隐的《无题》,唐浩明说,“《无题》浓丽而凄美的诗句,让我的审美情趣从此不能离开中国古典,难以受到时尚潮流的干扰.”

治学风格质朴扎实,不轻易著书立说

“现在,各种论文满天飞,不知道石先生那一代学人,怎么处理论文这件事?”

谭邦和教授微微一笑:“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就有‘述而不作’的传统,孔子也称对六艺是‘述而不作’.石先生的论文肯定没有现在的教授那么多,他最优秀的作品应该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他自己就是一件作品,风范后人.”

唐浩明也特别强调了先生“质朴扎实”的治学态度,“他不轻易著书立说,连论文也不多写.如果有论文发表,他必定送我们这些学生一份.先生的论文论点明确,考证扎实,文字简洁,篇幅一般在三五千字左右,不像现在的论文,动辄洋洋洒洒几万字.”

师道尊严大爱弟子,批评也能成经典

作为老师,谭邦和觉得石先生还有一个过人之处:他总能记住学生名字.这在当下的高校,简直是过于奢侈的要求.但多年以后老师还能记住学生的名字,是一份怎样的师生情呢?石先生也有师道尊严,上课起立,有个学生欠欠身子就坐下了,石先生会操着浓重的湘方言说:“同学,请你站起来一下!”先生严格,常把学生点起来背书,有的同学卡壳了,石先生的批评也成了经典:“你们真是书生,书——生(疏)啊!”大家一笑,课堂和融.

唐浩明一直记得:“我做毕业论文时很努力,先生在提出修改意见时也费了不少心,我心底忐忑,心想能及格过关就不错了.后来论文答辩时,几位教授对我的评价颇高,石先生非常欣慰,为我打了个‘优’.3年中我从来没有见他像当天那样高兴过.后来我毕业回湖南,他对我同学说:唐浩明太老实了,不敢提出留校要求,其实他是有资质留校的啊!这句话对我是非常大的慰藉.石先生对弟子的爱护是传统的、含蓄的,是一种知识分子的大爱!”

采访结束,谭邦和特别告诉记者:石先生潜心学问,淡泊名利,外界的纷扰很难打乱他内心的平静和节奏.他84岁那一年,身体不适,我们到医院去看望,医生说器官没有任何病变,过几天就可以回家了.然而过几天先生就驾鹤西行了.先生是因为身体的自然衰竭告别人世,可以说是“无疾而终”.

忆及石先生的仙逝,唐浩明沉吟良久,最后引用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愿仁厚的大地永安先生的灵魂!

石声淮教授(1913-1997),湖南长沙人.1938年考入湖南省国立蓝田师范学院国文系,以学生身份兼任助教,师从钱基博、马宗霍、钟泰诸先生.钱师重其德才,择为佳婿,成就“金玉良缘”.1943年毕业留校任教,1946年聘于华中大学,后并入华中师范学院.曾任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及顾问、中国孔子学会理事、湖北省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屈原研究会副会长.发表有《说<损><益>》《说杂卦传》《说彖传》《说<招魂>》《巨笔屠龙手——论苏轼的政治主张》等论文,著述有《元结诗选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历代散文选》、与人合著《东坡乐府编年笺注》《苏轼文选》,主编《新四书》《大学语文新讲》等.协助夫人钱钟霞女士为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整理遗稿《中国文学史》,由中华书局出版.

教授的教授老师的老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中文系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摘自《人文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