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迟来四十年的老挝荣誉证书

点赞:3907 浏览:1046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12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一份由老挝人民共和国政府总理凯山·丰威汉颁发给四十年前赴老抗美的中国军人的荣誉证书,展开在我们的面前.当数十位四十年前参战的老兵接过证书时,情思激奋,涕泪横流.高呼,中国军人万岁!中老友谊万岁!

这是中国军人的一个无上光荣的日子——在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园,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隆重集会,举行《战友——援老抗美四十周年回眸》首发式暨空降兵主题展馆预展仪式上,在庆祝援老抗美纪念馆落成的典礼上,我们难得看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

四十年前中国青年军人的热血洒在了寮国美丽的青山绿水之间,英雄们的名字永恒地记录在寮国历史的黄页上.

大会上,老挝驻中国大使馆一等秘书达拉萨克代表老挝政府和人民高度评价了中老两国人民的友谊,深情地赞誉了王军和他的战友们为老挝人民做出的伟大国际主义贡献.全文如下:

尊敬的中国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我代表老挝政府向中国人民问好,并祝愿你们永远幸福健康.

老中两国山水相连是有着长达505公里共同边界的相邻国家,两国人民自古以来友好相处.老中建交是从1961年开始,过去50年里,两国之间的关系在各发展时期都得到了发展、改善、加强和巩固.最为突出的就是老挝国家主席朱马里.赛亚松于2009年9月访华,此次访问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将老中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长期稳定的关系,体现在16个字方针“长期稳定、相互信赖、友好邻居、全面合作”和四好精神“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好同志.”

老中两国之间的友谊和密切合作不限于双边合作框架内,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地区多边合作及国际舞台上两国保持着密切合作与协调.这将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发展事业上做出积极的贡献.

此外,最为重要的是中国政府继续在各方面给予老挝大量的援助.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也得到了连续的发展,体现在两国贸易总额每年增长,平均每年不低于1亿美元.2010年,两国贸易总额达1.04亿美元,增长46.37%,到目前为止中国排在外国在老挝投资中的第二位,大部分为大型工业领域.在此具有重要意义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老挝党、政府及老挝人民高度评价,并衷心感谢中国党、政府、及中国人民兄弟在过去的救国战斗时期和现在建设发展国家时期真诚向老挝提供的支持和援助.

中国有句俗话叫“远亲不如近邻”,四十年前,作为邻居的中国,帮助老挝人民秘密作战共同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敌人.当时修建的道路至今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国对我们的无私相助,老挝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

更要感谢的是那些为老挝人民牺牲的战士,在此,我代表本国政府和人民,向那些牺牲者的家人亲属表示最诚挚的慰问.希望他们快乐健康.

今天,援老抗美纪念馆的落成,不仅是对那场战争的纪念,也是对生活在和平年代中的人民的提醒,更是对老挝人民的提醒:战争有悲壮更有悲痛.为了不让悲痛重来,我们一定要珍惜幸福.

王军先生以老兵的身份于2009年5月,前往老挝为长眠在那里的战友扫墓,从此拉开了这段尘封历史的序幕.为此我们对这个活动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王军先生表示衷心的谢意和敬意!

中国老挝是友好邻邦希望我们世代友好下去,为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在会上,空降兵的老首长,南京军区空军原副政委、王军的老战友王守志将军讲话,他在讲话中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以王军为代表的中国军人用鲜血和生命镌刻起来的将军文化的历史丰碑.全文如下:

尊敬的老挝驻华使馆达拉萨克先生、尊敬的各位将军、各位来宾、亲爱的各位战友:

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的时候,我们在三五将军文化园、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隆重集会,举行《战友——援老抗美四十周年回眸》首发式暨空降兵主题馆预展仪式.我应王军战友的盛情邀请前来参加这个活动,感到十分高兴.

《战友》一书所收集的内容都是黑龙江籍的空降兵战友的回忆录,他们大都和我是同年兵,特别是本书的编者王军和我是同一天入伍,坐着同一列火车到了曾经涌现了黄继光和邱少云的同一支部队.1971年8月,王军和我们这些战友们响应和军委的命令赴寮参战,义无反顾地奔赴老挝战场.他们用青春和生命书写了我军无私无畏敢于胜利的壮美诗篇.《战友》一书的样书我看了四遍,这本书的出版发行让我们重温情同手足的战友情怀,让我们回忆无怨无悔的青春奉献,启迪我们坚持不懈地继承传统、铭记历史.激励我们要世代奉行爱国、爱家、爱岗.

我虽然离开黑龙江40多年,但我特别关注家乡,关注战友.也时时被战友感动着、教育着、激励着.作为同乡、同年兵、同龄人,又有着许多共同语言.我对王军也就格外关注.这十年一直保持着联系,特别是四月份我参观了将军文化博物馆和将军文化园.还有明天开园的三五文化创意产业园.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大家都大开眼界,大饱眼福,为之动容.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王军的真爱祖国,真爱军队,真爱空降兵,真爱战友,真情付出,真正投入.也是我的老战友全国人大代表葵花总裁关彦斌上次对我说王军真不容易真不简单,要重新认识,要深刻认识.刚才他又对我说,王军就是复转军人的视角,珍惜军旅的岁月,他所做的一切都无可挑剔,也不应该挑剔.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王军确实在践行“用真爱的心做事,用感恩的心做人;”“做自己要做的人,办自己要办的事,走自己要走的路,圆自己要圆的梦.”深刻感受到王军守候着自己的梦想和愿望,不懈的探索、研究和弘扬将军文化,永恒地保持着军人的情结,空降兵的情结,战友的情结.深刻感受到王军以发展企业为目的,以回报社会为宗旨,以民族文化为灵魂,以将军文化为主线,以金源文化为纽带,以将军文化为精髓的清晰思路和宽阔视野.

战友王军这样执着地用力、用脑、用心、用情的探索、挖掘、弘扬将军文化,令我十分感动,十分钦佩.这是一种境界,这是一种情结,这是一种责任.

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是否也可以说没有文化的军人是困惑的军人,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活力的企业,没有文化的员工是缺乏创新的员工.”有了董事长老战友王军的文化爱好、自觉,文化产业的效应,三五的明天会更美好.第三套电视节目的一个广告词说的非常深刻: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是一种情怀,文化是一种影响,文化是一种温暖.


去年六月王军专程到南京征求我对将军文化园建设的建议,我曾经用四句话评价过我的战友王军:黑土地的优秀儿子,人民军队的忠诚战士,中国空降兵的情结,弘扬将军文化的典范.通过今年四月份和今天的参观,我再加上两句话:有政治头脑,有文化涵养,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真正的战士终生的军人,未授军衔的将军.

正在伦敦举办的第30届奥运会的口号非常好,就是激励一代人,我相信无论是《战友》这本书也好,无论是将军文化博物馆,还是将军文化园,无疑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无疑将成为激励一代人的活教材,无疑将成为我们复转军人在哈尔滨创造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因为它完全符合先进文化的要求,愿三五味业及其将军文化发展越来越好.愿各位平安、健康、幸福.

让我们一起传承文化、铭记历史,守候信仰,创造明天.

谢谢大家!

好一个将军哲思——“守候信仰”,“管他春夏与秋冬呢?”

一份迟来四十年的老挝荣誉证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博物馆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和王军的相识、相知虽仅有4年多的时间,但由于我们同为军人出身,又是同年入伍,军人的情怀和精神操守,使我们相亲相近,他年长我3岁,是为兄长.

王军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普通一兵,奋斗为有上亿元资产的企业家,成为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人文知识分子,可钦可佩.

王军正是以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丰富的人生阅历,向我们昭示了他传承、挖掘、整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继而确立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融合的将军文化.由盲目、朦胧、不自觉到自觉,不自信到自信,最终以战略的高度和哲学的思辨,努力探求与践行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将军文化真谛的发展路向和思想方法的生动历程.

王军的将军文化情结源于他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深情热爱,对党、军队和人民的一片赤诚.

人们常有不解,一个有上亿元资产的企业家,投入巨大精力去搞什么“将军文化”,不知所以.那就让我们走近王军的生命世界.

1951年11月1日,王军出生在黑龙江省阿城县巨源镇的一个普通农家,黑水白山,民风淳朴,少年王军志存高远.1969年12月,人生转机,王军一身戎装,投身军旅,成为人民军队空降兵15军四十四师一三一团的一名空降兵战士.时间指向1970年11月18日,军委主席亲自签发作战命令:命令空降兵第五师率本部43团、44团和空军高射炮兵第19师55团一、二营、陆军野战高射炮兵第72师647团,陆军11军独立高射炮兵营、陆军第32师独立高射炮兵营以及雷达34团两个连,空军第二野战医院,广空地监连等单位组成中国筑路工程队第303支队,在昆明军区的领导下,入寮担负掩护我援老筑路部队对空安全作战任务.希望你们高举思想伟大旗帜,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搞好内外团结,严格遵守政策纪律,过细地做好各项工作,防止事故,圆满完成任务.领袖命令,神圣崇高,王军和战友们义无反顾,换上寮装,杀向战场.

1971年5月14日,一场恶战在即,下午1时左右,在老挝上寮与越南交汇南乌江附近的哨兵临时指挥所发现三架“鬼怪式”敌机飞临防区,全区即刻拉响警报并进入一级战备,雷达和指挥仪迅速捕捉到了目标.敌机从东南方进入,距阵地6000米时,我高炮全部开火,一发炮弹命中敌机,敌机即刻爆为碎片.另一架敌机,冒烟远去后,又一架敌机俯冲而下,我数枚火箭弹齐发,瞬间,第二批敌机从东北方窜入,第三批在防区作佯攻的两架敌机接连对阵地倾泻了火箭弹、子母弹、,顷刻间,阵地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爆炸声和炮击声震的地动山摇,阵地上飞沙走石,大树被炸断,火炮被掀翻,一片火海.

激战中夺去了24位战士的生命,58人受重伤,由于炸弹威力太强,许多战士被炸得面目全非,遗体都不完整,在收拾入殓时,战友们几乎分不清谁是谁,好几口棺材里只是放一只胳膊或一条腿,有一个战士甚至连手指头都找不到,最后只放进去他们的军帽等惨死的“5.14”战斗使我们24位战友永远躺在了异国他乡.这一场战役使部队战斗力锐减,不得不从国内的空军所属部队抽调兵源.

1971年8月,王军从原空降兵部队被抽调补充到空军高炮15师,秘密进入老挝.

1972年6月8日中午,丛林里灼热的气浪袭来,担任一营一连指挥仪班班长的王军偶然听到二测手结结巴巴地说:“来等来了!”王军立刻警觉到是敌机偷袭.四测手是个新兵,被突如其来的敌机吓懵了,在那反复地说:“太多了!黑压压的一群!”王军对这个新兵大声喊:“报数据!报数据!”此时敌机正低空、多方向、高速向我炮阵袭来,再不采取措施就来不及了,王军一把推开四测手,边测数据,边向连长汇报敌机的高度、距离、亲自看数据,连长接到数据后果断下达命令,顷刻,炮火齐发,怒射敌机,战斗持续大约一小时,敌机遁逃.由于王军的果断处理,没有给我军造成重大伤亡.

空军15师历经23个月,700天的战火洗礼和生死考验,于1972年11月回国.临行前,王军在牺牲的战友墓碑前庄重地行了军礼,带着战场上的伤痕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有一次,王军对我说:“本来我是十一班副班长,调到三班干三月,就提了班长了,算是赶上这拨了,在老挝的时候提干材料都弄好了.这次孙连长还说呢,那是因为副连长李苟泽透露了机密,告诉我说提干材料都整完了,过几天就要宣布了.当时我想这还说不定哪天死呢,不死就是福大命大造化大,回家照垄沟找豆包认了.结果是大错误、小错误不断,干也没提成.”我听到这,心中一阵酸楚,听他幽默轻松的话,实际上内里却是沉重.所谓沉重绝非后悔,而是为国捐躯,使命崇高,随时血洒疆场,不辱战士称号.因此,王军在战事紧张的防区,每日淡定从容.他的战士孙彦和这样写道:“我的班长王军同志,平时不爱说话,对人很和气,但工作起来非常严肃认真,打仗时一股杀气.这位东北汉子个头不高,粗壮的体格,黑黑的脸膛,但文墨较深,口音流畅,爱喝口小酒.那时能得到一瓶酒如获至宝,偷偷地藏起来,有时钻到掩体里来上两口,真是解气提神,觉得很痛快,时间一长就引来了山东汉子连长孙乐政.这位山东人也很好酒,但很注意影响,班长和连长的关系很好,时常不谋而合的钻到掩体里两人喝上几口,笑嘻嘻的自然离去”.这段温暖及欣赏的描述,使人性的真实跃然纸上.那时当兵是“哪来回哪”.王军在靠山屯“就地接茬”,续写人生.

路在何方,路在脚下,长天厚土,任我徜徉.

回家第一件事,1974年3月17日,农历2月24日,牵八匹马,挂两挂大马车,带大红布条,飘飘洒洒,把李洪英嫂子接回王家.

1974年7月,被巨源公社领导相中,操起了会计的老本行.

1978年,背着开刃的镰刀,秘密赴沈阳卖钱糊口,以避投机倒把之嫌.

1979年,王军说“猪对人最好,对人贡献最大”,于是养猪加带用海鸥牌相机走乡串户为乡亲们“美容美画”.

1980年7月,巨源公社领导更替,王军好友任长谦升任二把,王军当出纳.

1981年7月,时来运转,官运亨通,王军升任农具厂厂长.

1982年,农具厂对外发包,王军用家里的三间半新不旧的瓦房做抵押,承包了农具厂.遂加紧研制,生产电熨斗上市,通过专家鉴定.

1983年11月,农具厂研制500瓦自动调温型电熨斗,填补了省内行业空白.

1984年阿城农具厂改名为阿城县家用电器总厂,随后不久更名为阿城市家用电器公司.生产电褥子、自动旋转餐桌等等.

1985年,王军被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授予“哈尔滨市首届优秀乡镇企业家”光荣称号.

1986年,王军出任巨源公社主管企业工作的企管办主任.

1987年,王军户口农转非,因人才特殊,破格提拔为国家干部.

1988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授予王军“集体企业家”称号.

1988年,王军奉命组织烧鸡生产线,匆匆上马又下马匆匆,赔钱窝工.其中原委——政府领导不按市场规律办事,决策失误,拖拉反复.王军受刺激,决心终身下海.

1989年,王军靠真才实学晋升为经济师.

1990年6月,王军的工厂突然失火.此时,王军正拟辞职,无奈被谣言所困,调查后还了王军清白,但十年心血毁于一旦.

1990年7月,王军出任阿城市乡镇企业局建材公司副经理.

1991年8月,王军下海,创办阿城农用精细化工厂

1992年8月,王军打造型煤生意,成立阿城市节能燃料厂,不料合作方毁约,逼王军到法院立案.王军奉陪于1994年告赢.

1993年,王军回到阔别20载的重庆,推销固体火锅酒精燃料,期间,思路改变,向火锅调料生产进军.

1993年,王军在哈尔滨创立哈尔滨三五火锅用品公司.

1995年,王军成立哈尔滨三五调味品有限公司,注册五五五商标.

1996年,王军在哈尔滨道外南极市场租用7平方米偏厦,经营调味品,因四面受敌,打道回府.

1997年5月1日,王军在阿城购写了他人生旅途上的第一个固定资产,一栋84平方米的厂房,共计53000元,老友任长谦出面担保.同年,注册粒粒香商标,创立新品牌.

2000年,王军将银行借贷悉数还清.

2001年,王军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课程研修班,经过两年学习,于2003年以优异成绩结业.

2003年3月,王军编辑《中国调味品大全》在松花江北岸建立三五文化中心.

2003年8月,王军协助成立的书法家王田老先生的“王田工作室”,在哈尔滨龙江第一村揭牌.

2004年,王军成立哈尔滨三五味业有限公司.

2004年4月,王军当选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2004年7月,王军获首届中国民营企业十大新闻人物称号.

2004年11月,王军走向世界,获在上海召开的由世界工程师大会组委会评选的“中国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杰出贡献奖”.

2005年2月,王军建立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散文诗创作基地,基地设在三五文化中心.

2005年5月,王军成立哈尔滨三五味业集团有限公司.

2005年6月,王军晋升为食品工程高级工程师.

2005年10月,王军报效部队,回空降兵某部,向部队官兵赠送由其策划的,由上将向守志题写名字的光碟《天兵神将》.

2005年11月,王军作为中国贸促会代表成员,一行80人,随主席出访西班牙.

2005年11月25日,王军在北京结识邵华将军.

2005年12月26日,哈尔滨粒粒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6年3月,在南京向守志上将家中第一次见到向将军.

2006年6月,王军承办邵华将军摄影展在哈尔滨举行.

2006年6月,王军晋升为高级经济师.

2006年7月31日,向守志上将应王军之邀来哈参观王军的工厂,予高度评价.

2006年9月18日,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了“千名将军颂元帅”活动,王军在会上发言.

2006年10月13日,王军在第三届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颁奖大会获得“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荣誉称号.

2006年11月,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向仪仗队赠送由王军发明的第三代鲜味料汤精.

2007年5月19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政委王海洋大校陪同,参观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2007年8月19日,王军荣获“全国建设新农村十大杰出复转军人”称号.

2008年1月,当选政协十届黑龙江省委员.

2008年5月,王军当选为中国调味品协会理事.

2008年5月,王军创办的“大金第一都,将军文化园”开园.

2008年8月,王军当选为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第八届理事.

2008年8月,王军当选为中国十佳著名乡镇企业家.

2009年1月,王军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聘为第三届调味品国家特邀评委.

2009年5月,王军与十位战友重返寮国,祭扫英灵.

2009年7月,王军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企业博物馆——哈尔滨三五企业文化博物馆.

2009年7月,王军创办的哈尔滨市将军文化研究会成立.2009年9月,王军到北京沙河阅兵村慰问参加建国60周年北京阅兵的空降兵方队.

2009年12月5日,王军参军报国四十年座谈会召开.

2010年1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向王军颁发纪念“校徽”.

2010年1月29日,粒粒香、五五五牌汤精、火锅料被评为黑龙江名牌产品.

2010年2月28日,三五文化博物馆举行了“纪念同志视察黑龙江并题词60周年”纪念活动.

2010年7月19日,王军等一行7人前往曾服役的湖北空降兵某师看望老部队的领导和官兵.

2010年9月,王军前往湖北孝感,参加了空降兵成立六十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2010年9月,中国教育电视台华夏文化之旅栏目来到哈尔滨三五集团录制系列节目《一位走进将军文化的老战士》

2010年10月,中国教育电视台分别播出了《一位走进将军文化的老战士》上、下集

2011年1月23日,40年前与王军董事长一起从空降兵部队出发到老挝作战的八名战友在三五文化博物馆第一次重逢.

2011年5月,哈尔滨市“关爱行动”爱心企业授牌仪式在三五集团的粒粒香股份举行.

2011年8月1日,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隆重开馆.

2011年8月11日,王军再次召集空降兵15军原44师的老战友组织一次“老兵回家”活动,回老部队参观.

2011年11月,王军与老连长孙乐政、援老抗美英雄刘晋中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公益的力量》节目录制.

2012年7月31日,《战友——援老抗美凯旋40周年回眸》一书出版,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空降兵展馆预展,援老抗美展厅正式落成.

2012年10月,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了《一位老兵和他的将军文化博物馆》、《一位社会责任家和他的文化产业园》两部专题.

从王军的中不难看出,他从军、办企、科研、经商、立文的奋斗经纬.体悟到他的坚忍、勤奋、博学深识和诸多建树,乃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高尚情怀和品德,展示了一个中国军人的独特风姿.

王军钟情文化,探索和确立将军文化的开拓精神一直在感动着我.

他一生写的诗作,也大都集中在1972年后,正是在战火纷飞的战场,现把他在不同时期的部分诗作抄录如下:

沁园春·赴老抗美

1971年8月12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们满载祖国人民的厚望,坐上汽车,远离祖国,奔赴援老抗美前线,特填词《沁园春》.

老挝流水,寮国风光,沁人心肺.望山峦起伏,层层嵽嵲,援老抗美,远离边陲.湄公河畔,炮声轰轰,辽阔大地伤痕累.感苍天,消灭美国鬼,就在今岁.

中老战斗部队,为和平,斗志永不退.甘洒满腔血,奋斗不息;生命可贵,视死如归.长缨在手,红旗漫卷,倒在疆场亦无悔.风雷激,看四海五洲,举杯同醉.

七言·赠战友

1971年8月25日,到老挝已经二十天了,我十分想念祖国空降兵部队的战友.

革命情谊似海深,千山难隔战友心.

身居异乡念亲人,远在天涯若比邻.

朝夕相处同风雨,互鼓互励共前进.

祈盼归国相逢时,举杯同庆弹弦琴.

清平乐·朝阳

1971年八月三十日,我在老挝执行战斗任务时,眺望祖国的壮美河山,激动不已,感慨万千,为表之情,特填此词,予以记之.

红日东升,霞光晖相映;神州河山万年青,一派繁荣昌盛.老挝渴望稳定,人民祈求安宁;愿洒青春热血,换来世界和平.

减字木兰花·战士倾听《东方红》

霞满晴空,战士倾听《东方红》,身处孟洪,高呼万岁.遥望巨龙,祖国永在我心中.群峰重重,心系五洲风雷动.

西江月·夜哨

顶住,迎接惊雷电疾;站在抗美最前沿,坚守援老阵地.

手持钢一支,心怀四海寰宇;中华儿女多壮志,千秋革命浩气.

1971年10月15日于老挝

清平乐·心向

旭日升起,霞光照大地.万民心向,献歌献舞献诗.革命意志不移,红旗插遍寰宇,葵花永朝太阳,战士老挝敬礼.

1972年3月湄公河畔

卜算子·高唱赞歌

小溪奏新乐,山脉当琴拔;雪水化作美酒喝,燃似火.

大炮披绿衣,伸颈向天歌;谁若胆敢来侵犯,定死不能活.

1971年10月20日于老挝

如梦令·红心向党

身在寮国战场,战士胸怀朝阳;人民情,华夏望,向党,向党,永持手中钢.

1971年11月30日

鹧鸪天·光荣的国际主义战士

光荣的国际主义战士,炮弹上膛怒满腔,援老杀敌刀闪光,五洲四海皆兄弟,谱写和平新篇章.

战旗扬,半志昂,国际义务肩上扛,试看红旗遍寰宇,劳苦大众得解放.

1972年5月

七言·空降兵

1972年7月23日,我十分怀念在空降兵的那段岁月,身在异国他乡,更加思念在国内的空降兵战友们.

天边有颗闪亮星,正是我们空降兵;

龙腾虎跃从天来,朵朵银花落绿坪.

赤胆忠心为报国,九霄云中练本领;

身在异国倍思亲,期盼武汉再相逢.

有人说,王军算不得什么诗人.其实这无关紧要,我说他就是个诗人,“诗言志也”,王军以诗的形式诉说着对生命真谛的探索,读来使我常想,我生命中的精神家园在哪里等

王军的学养,除了天赋,更多源自勤奋.为保证工作学习,从不恋餐,二十年如一日,无论在家或单位,中餐一碗面条.戒酒多年且自律极严.一般老板办公室皆有电视,他的办公室与电视绝缘,真是特立独行.抓紧工作,光阴寸惜.博览群书,急用先学.爱读小说,前些时我推荐他读叶广苓的两个短篇,《父亲的山高母亲的水长》、《唱晚亭》,读来兴致甚好.尤其文化艺术界的朋友者众,书法家、诗人、画家等,相处融融.文化界的公益事业,不管哪位文化人提出赞助,只要他认可,即无二话.但如为一己之所求,则无望矣.有一位画家赠王军一画,遂求王军赞助为其自家写房.王军退画拒之.他还真切地说:“成志,我熟悉几百位将军,但我从未用这些关系为自己、为别人办过一件事,公益的文化事业除外.”我信.王军是我们市书协的副主席,我们文联、书协的工作就曾经受益多多.说起书法,王军少时硬笔字在学校鼎鼎有名,及长摹帖临池,现已渐入堂奥,且偶有意外之笔.据传还能说快板,只是至今未得见.王军说:“技不压身,以此与各界朋友交流顺畅而已.”客气.王军身上的文化之风,熏染了一家人,每逢文化聚会,只要可能,连老爷子(王军之父)都到场助阵,且乐此不疲.老爷子名喜山,今年八十有二,八十大寿时我曾作拙诗一首,书之装裱送上,以为祝贺.也抄录如下:王喜山先生八十生日贺词德不孤仁者寿

王公喜山,一九三○年五月十八日生于华夏白山黑水之阿城永源小南屯.而今先生高寿八十,是故引而述之.

属相为马,性侠而刚.二十婚配,儿女三双.贤妻早逝,孤撑一堂.耕耘劬劳,驭马笃缰.不嗜烟酒,视赌为娼.大公至俭,慈父严当.帮衬乡亲,口口碑扬.长子王军,一代军王.长孙东立,文化立商.次孙东福,老汤煌煌.孙女冬梅,盈营八方.造福社会,山高水长.公度八十,四世同堂.孙辈十一,重孙七张.天伦之乐,曲水流觞.

晚辈杨成志寄语并书于抱愚斋,二零一○年五月十八日

“性侠而刚”王军俨然乃父之风.“曲水流觞”,王军全家在鹅池与羲之濡墨挥毫.

王军讲话也是一口佳音.平日里笑容可掬,点头称是.登台讲话,气貌堂堂.思路清晰,直入主题.声音略带嘶哑,但极富磁性,抑扬顿挫,起伏开张.不做作,稳健中回荡.有时高腔几近呼抢,自己全然不知走样.何以如此,王军说:“战场上炮火连天,与战友传令,不吼起来,累得慌.有些不知原委的员工,我一说话,吓得又躲又藏.哈哈!”

王军对“将军文化”的苦苦践行和在思想理论上的不懈探索,并非在一人独行,而是一个时代的群体共构而成.首先是共和国的将军们,向守志、刘精松、景学勤、左印生、王守志、黄万荣、马述宽、熊元吉等一串闪光的名字,是为元勋.地方上的领导杜宇新、沈根荣、王正德等位列其中.还有其他部门的领导、专家和各界朋友,都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最为我们动情的是那些王军的青年战友们,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青春年华,唱响了激荡久远的生命之歌、英雄之歌、红色之歌,为将军文化的思想宝库留下了厚重的精神财富.

对此,王军是这样说的:“将军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在辞典上,在历史上的资料中没有将军文化这四个字,是从2005年3月15日在北京开会见到景学勤中将以后,他告诉我说,王守志是你的老乡,是军政委.我找到王守志将军以后,提出了给部队做点什么,开始做的这张光盘今天给各位带来了,叫“天兵神将”,由景学勤中将任总顾问.当时说题字时,就找了迟浩田上将.迟浩田一看是空降兵的事,就说,这个不能找我,非向守志莫属.所以向守志上将给题了字.将军文化概念的提出是王守志将军和我一起反复推敲提出来的.作为将军文化的倡导者,是向守志上将、刘精松上将、景学勤中将、黄万荣少将等众多将军的支持与帮助,他们既是践行者又是积极的支持者.现在将军文化在各电视台,尤其是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国家电视台都已播出了.

2009年5月,在王军的倡议下,十位当年援老抗美的老兵和王军一起赴老挝看望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走前,我目睹了他们庄重的壮行,王军眼噙泪水,悲怆而深情的话语让我潸然泪下.回来后他说:“我和我的战友所拥有的每个相同的经历,每一个相同的感受都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把这些财富汇集起来完成一本书叫《战友》,这是我和我的战友们献给子孙后代的最可珍藏的礼物.2009年5月13日,我和战友们踏上了老挝之旅.当我们到达老挝,找到战友墓地的时候,我们看到的竟是满目的苍凉.烈士陵园的大门早已残破不堪,到处荒草丛生,墓碑上战友的名字已被泥土覆盖,完全是个被人遗忘的景象.回国以后,我和战友们多方呼吁,祈盼有一天打开尘封的历史,让更多人知道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秘密战场,祈盼有一天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把我们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战友照顾好.后来一个叫于冬的新华社青年记者知道了我们的老挝之旅,便以一篇《援老战士再吹集结号》为题的文章将这段历史公布于众,成为真正解决问题的开始.”

现在《战友》一书就在我的手中,二十多天来,我在北海宾馆,在党校的宿舍反复阅读.期间为他们的真情,为他们的艰难困苦,为他们的苦中作乐,为他们的壮怀激烈、精忠报国等时有声泪俱下.这与我的军人经历息息相关、脉脉相通.我在此也把这些战友们的部分文稿抄录如下:

——“我们每天全班大约也就是30-40斤水,真可算是水贵如油.在国外的近两年时间,大家从来没洗过澡,衣服上的汗渍是一道道的白痕,硬邦邦的像是盔甲.每天大家用过的洗漱水都不能随便扔,倒在一起轮流给一个人洗衣服用.找水、挑水是很难、很累的一项工作.每转移到一个阵地,连队炊事班都要派出得力的人手去找水源,山多高水多高,伙房必须要离水源近些.把从山涧中流出的一小流泉水,用劈开的竹筒一节搭一节的绕着山腰接到炊事班来,这样的自来水一昼夜可接到两大桶,在保证做饭的前提下,允许每个战斗班可挑一小担水.有一次我去炊事班挑水,水剩不多了,如果我挑走了,连队做饭就困难了.怎么办,是空着桶回班里吗?只能在想办法,发挥不怕苦、不怕累、到较远的四连炊事班去挑,当时肚子饿,山又高、路又远,挑起水来只几步就满头冒汗,回来心跳加快、腿抖眼冒直上喘,总算完成了任务,挑回了水.心里很高兴,在日记中我写到,这是“锻炼”.”

——“在国外,我们的生活条件很差的,吃不到新鲜的肉、蛋、菜、只能是干菜一类的东西,每个人都缺乏营养.每个人的脸色很白,缺少健康色.回国后第一批回家探亲的已婚干部,都没有如期生育.因为在战场上,路途远,运一车鲜货半路就会霉烂了,雨季路塌方的严重,连粮食都保证不了,那些粉丝、豆腐皮、粉皮、木耳、花生米、罐头肉、蛋粉、压缩菜、固体酱油等都吃腻了被大家冠以“擦炮布”、“软钢丝”等名称,我记得两年来只分到一次小苹果,每人2-3个特甜.水果之类基本上被我们遗忘了,当然在生活上也想了许多办法,如每周做二次豆腐,在用水方便的条件下,生一些绿豆芽,搞一些新鲜的空心菜(钢管菜)后勤给每连队运去几头小猪养着,但长不大就杀了,因为猪的后腚常常被老鼠给咬烂了.我们连的一个山东炊事员为改善伙食,生绿豆芽成功了,因为大家很爱吃而立了三等功.”

——“援老抗美没有对外公开,我们也没有享受其他出国参战部队那样的政治待遇,档案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记载,默默地做了几十年的无名英雄.就是这样一群年逾花甲的老兵们打开了尘封的记忆,从残骸下、尘埃里、脑海中挖掘出四十多年前的一段曾经发生过并被淡忘的,可歌可泣的珍贵历史.我们也曾伴随着久违的冲动,用那迟钝的笔墨描述着发生在老挝的崇山峻岭间,我们这批来自空降兵到高射炮部队与世界强敌殊死搏斗的五百多个夜夜.但是人民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有一批优秀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安宁为援老抗美救国斗争的胜利,履行了他们的国际主义义务.”——“张营长在剧烈的爆炸中镇静自如,迅速判明情况,在37分20秒时用无线报话机命令转移火力对后续目标进射击.一颗巨大的子母弹(应在空中爆炸,变成数百枚小炸弹)落到六小队阵地,但不知什么原因没有爆炸、战士们坚守岗位,顽强战斗.五小队付连长、李心平全身负伤几十处.跌倒后爬起来继续指挥战斗,直到光荣牺牲.二班手欧阳正生肠子被炸出来了,当看到火炮已不能自动射击时,立刻坐上炮位用一只手捂着肠子,另一只手紧握高低轮瞄准射击,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这位年仅18岁,1970年12月入伍的新战士还没戴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领章、帽徵,就牺牲在异国的土地上.四小队测距机手肖兴利,直到牺牲前最后一秒钟还在通报敌机的准确距离,战斗结束时,指战员们发现,他的头颅已飞到数米之外,可他的身躯还倚靠在掩体旁直直的立着,双手还紧紧地托着测距机,似乎还在继续通报目标的距离.”

——“我们营的很多新战友,都不满20周岁,还没品尝过戴上红五星、红领章的喜悦,更没给青春留下这戎装塑影,以至于牺牲后找不到他们的遗像,追悼会上挂的只能是画像,这给期盼已久的家乡父老留下终生的遗憾,而父母收到的只是儿子的立功证书和随之而来的烈士证书,上面写着:×××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光荣牺牲.由于受到部队保密的限制,他们的父母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知道儿子究竟参加了什么部队,在何处殉职,又安葬在何方.在近两年的防空作战中,新战友和老战友一样,前赴后继,不论是‘鬼怪式’战斗轰炸机,还是战略轰炸机‘B-52’,我们都无所畏惧,英勇作战,全营官兵几乎人人立功受奖,很多战友在战火中光荣地加入中国英产党.”

——“1976年3月,我复员转回地方参加工作,一切都很好,也很顺心.1977年底我娶了位贤惠的妻子,几年后我们有了两个儿子,我们夫妻同在肇东玻璃厂上班,工资不高但生活的很快乐,整天忙碌也不觉累.好景不长,1986年9月单位停产放检测,我们双职工没有生活来源,只能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去卖水果,做点小写卖维持家里的生活,供孩子上学读书,二十几年运去了,咬牙坚持过来了.”

——“我不是祥林嫂,没有逢人便讲起援老抗美.但每逢佳节、每遇喜事,我便自然而然的想起在老挝的战斗岁月,想起那24位死难的战友.我经常的在祭奠亡灵时顺便烧些纸钱给我的战友,让他们安息.我将努力告诫后人,珍视和平,消灭战争、世界大同.”

——“想一想我们牺牲的战友,至今仍躺在异国他乡.我们能够活到今天,已经很幸运了.生活上的困难,我们尽量自己解决.我们只希望能将牺牲的战友们的遗骸运回国内,使他们不再孤独寂寞.”

——“老指导员长久地伫立在陵园中,望着那一排排的坟墓,回想着当年的无情的战火和慷慨悲歌:‘云雾缭绕丰沙里山,心潮激荡南乌江畔,只要战斗一声召唤,我以我血染红木棉’.也许正是烈士鲜血的浇灌,才使这里的木棉花开得如此灿烂辉煌,才被染得如此绚丽多彩.”

王军的战友一行十人回国后,做了如下几件事:一是出版了《战友》一书,向守志上将为该书题写了书名,王守志少将为该书做了序.二是王军应邀参加了《援老抗美回忆录》编委会南宁会议.通过书的出版,纪念回忆援老抗美十万大军的历史功绩,让党和政府承认这些老战士为了国家,为了世界和平所做出的贡献.会上,老挝驻南宁领事馆的领事潘坎·尹他波里参加了会议并发表了讲话,并向会议组赠送了老挝特制艺术品,他说,老挝人民永远铭记你们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帮助,老战士对老挝人民的伟大贡献,中老合作全面发展,老挝坚决支持中国在国内统一方面的原则.三是经多方艰苦努力,由王军建立了天兵神将纪念馆,老挝驻中国大使馆派出大使馆第一秘书达拉萨克参加大会,以示中老两国的友好情谊,王军向达拉萨克赠送了《战友》一书.

2004年,王军去美国,美国有一面在越战和韩战时的烈士墙,同去的人都去看,王军却不去,他说:“也许这些人里面的飞行员就有炸死我们战友的飞行员,他们把在国外战争时牺牲的每一位战士的名字刻在墙上,我们怎么办?我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不停地讲,也许有一天他们会回来.”

王守志将军在《战友》的序中写道:“军事科学院的罗援曾说,俄罗斯有《军人地位法》,德国有《军人地位法》,美国有《军人福利待遇法》.而在我国不管是现役军人、预备役军人还是退役军人以及其家庭成员,他们在社会上应该处于什么样的法律地位、应该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应该得到什么样的福利,所有这些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规范的法律上的界定和保障.”

王守志将军接着说:“尽管如此,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断言我们是被遗忘的”.“珍惜、感恩、知足、知责.”是我的这些战友们始终默默践行的,这是我们空降兵政委的一席肺腑之言.

王军的将军情怀及对将军文化的传承、挖掘、创新、整合、和在实践中运用其教化的主要内容是“红色文化”即“将军文化”.这里提出的问题是:要不要告别革命的红色文化?革命的红色文化要不要继承和发扬的问题.为什么这样提出问题和认识问题,是因为多年来对待这个问题一直有不同的声音.

上世纪90年代,李泽厚、刘再复关于“告别革命”的论述曾经影响深远.“告别革命”亦即告别红色.今天我们对此进行历史的反思——告别革命的红色文化只能是一厢情愿.在所谓精英文化的学者和专家中,他们以反抗传统政治道德理性对人性的压制为由,大谈其告别红色的历史合理性.他们认为,所谓红色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虚构的“不真实”的神话.以文学界新历史小说为例,革命的道德被种种与身体有关的人性病理学分析所置换.在经典革命历史小说确定的“进步阶级”或“好人”身上,新历史小说家偏偏要写出他们潮湿的内心,阴暗的人性;而在经典革命历史小说典律化的“反动阶级”和“坏人”身上,作家们却偏偏要写出他们的美德与良知.在他们看来,革命的与反革命的,在道德层面上难分轩轾.像《大年》中的乡民豹子、《预谋杀人》中的佃户王腊狗,作为最具革命内驱力的农民阶层,作品中可谓恶贯满盈、阴险狡诈,而地主丁伯高、丁宗望等却深具民族大义,秉持气节或深纳德行.作家们如此颠覆经典革命历史小说的阶级道德,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同时在底层文学中,作家们也不约而同玩起“为富不仁”的审美游戏,现实生活中“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的口头禅,成了文学叙事场域下屡试不爽的法则.在有些媒体和其他艺术领域,这种颠覆革命历史经典的滥觞也是余毒未尽.在党内和现实生活中,有人不相信革命道德崇高的历史法则.我之所以提出上述这样的问题,既是共同警醒我们在继承红色、弘扬红色的历史进程中所必然要遇到艰难险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弘扬红色文化——即将军文化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反观王军的将军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是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的基础的,对此,我们弘扬将军文化充满信心.现代中国革命的道德内涵,与传统中国的“天下”观念及拯时济世的使命意识有着文化血脉上的必然联系.正如鲁迅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革命历史上,对那些真正的革命者而言,献身精神、自我牺牲、谋求社会解放和幸福,构成了革命者的道德特殊性,它决然不是一种所谓的形态虚构的“不真实”神话.我们何以能够接纳像“豹子”那样凭借生命力冲动走向革命的伪革命者,却难以承受“江竹筠”、“刘胡兰”等为自己的社会理想而献身的真正的革命者.实际上,不管我们怎样看待人类历史上的革命,不可否认的是,在革命的历史链条中,向来不缺乏像马克思、列宁、孙中山、、甘地、格瓦拉等真正把革命和个人的道德信仰、社会主流联系在一起的革命家和改革家.不乏像许云峰、刘胡兰、江竹筠等为自己的社会理想而献身的革命者.革命和改革在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坐标中,其本质上是相同的.同样,在文学作品中,倒是在被新历史小说作家普遍视为“不真实”的主流革命叙事中,作家对革命者的革命情结、情感意志与生命情感的把握,却展现出令人震惊的“真实性”.如石钟山的中篇小说《父亲进城》以及据此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燃烧的岁月》里面的石光荣,就是一个既有历史真实同时又有人性真实的鲜明形象.石光荣对革命的忠诚,对战火纷飞岁月的悠长记忆,的确有着作为革命军人的深刻的道德特殊性.对于石光荣那样在战争中成长的老兵来说,战场是体现自身价值、体现个人存在必要性的最好场所.当战争的硝烟已然远去,石光荣的落寞、无聊、感伤是与特殊生命个体交相辉映的一种革命“乡愁”.王军是幸运的.王军的幸运在于他有幸参加了那在当时无论对死去的和活着的战斗者及战争本身都不能昭然于世的特殊的战争.经过战火洗礼的王军,此时他少年憧憬当将军的梦想之精神内涵已经有了本质的升华.“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洲”,“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此时他才真正理解了将军文化的真正内涵.在王军的生命体验和价值观中,那些为国献身的战友们就是他心目中的将军,没有军衔的将军,是大写的将军.他要做一个没有战火、硝烟散去的时代的真正的将军.王军的幸运不在于他的“九死一生”,而在于他作为“战争遗存”,保留下来的健康体魄和崇高心智,幸运地赶上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为王军们提供了广阔的历史和社会发展空间.所以,他没有石光荣们的落寞、感伤和无聊.

作为改革家的王军,的确在我们面前创造了一部平凡而又出奇的杰作,实现了他要做一个“真正的将军”的梦想.

责任编辑/丁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