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前的琴和600年后的花瓶

点赞:20606 浏览:939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600多年前,军事家、政治家刘伯温写了一篇寓言,名字叫《工之侨为琴》.

文章的大意是:工之侨得到了一块上好的桐木,制作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后弹奏起来,声音宛如金玉,悦耳动听.他认为这是天底下最好的琴,就把它献给了主管礼乐的官府.乐官让最有名的乐师鉴定,乐师说:“这琴不古老.”官府不要,就把琴退还了回来.


回到家,工之侨让漆匠把琴身漆上残缺不全的花纹,让刻工在琴上雕刻上古代款式的图案,然后装进匣子埋进土里.一年后,工之侨把琴挖了出来,抱着到了集市上.有个路过的大官看到了这琴,用100两黄金写下,献给了朝廷.乐官们传递着观赏,一个个赞不绝口:“这琴真是稀世珍宝啊!”

600年前的琴和600年后的花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乐官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琴还是那把琴,只不过做了些手脚,乐官就是非不辨了.

600多年后的今天,工之侨的故事还在延续.

在某瓷都,陶瓷艺人制作了一些仿古花瓶对外出售.花瓶虽然制作精良,造型美观,但却很少有人问津,勉强卖出的几件也只有几千块钱.一个写家对陶瓷艺人说:“你这些玩意儿是仿古的,不是古董,若是古董就值钱了.”

听了写家的话,陶瓷艺人动起了心思.此后,他专门研究“做旧”,就是经过几道工序,把刚出炉的瓷器做的像几百越千年之前的“古董”一样.结果,飙升,每件都卖到了几十上百万元.

前后不同的是,600年前的工之侨,面对乐官的是非不辨,他选择了悲愤离去,隐入山林,不知所终;600年后的那个陶瓷艺人仍然乐此不疲,制检测查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土里埋的,海底沉的,都能做得惟妙惟肖.

检测象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检测象迷惑和蒙蔽,不辨真伪.把检测的当成真的,那就可悲了.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借用工之侨的话说:“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这话的寓意值得人们深思.

(摘自《羊城晚报》图/刘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