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的视角看文学欣赏课

点赞:3457 浏览:92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接受美学是以读者为中心的美学理论,对文学欣赏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文学欣赏课应回归文学艺术的审美本性,使学生接受生动有趣的文学审美教育,获得审美愉悦与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与审美趣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 键 词:接受美学期待视野审美文学作品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德国的一个文艺流派,它与传统文学研究注重作者与作品不同,特别重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实现了文学研究重心的根本转变.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要通过欣赏者的阅读和接受,才能实现它的艺术价值、艺术魅力,没有读者的主动建构,文学作品只是密密麻麻的线条符号而已,缺乏鲜活的艺术生命力.德国文艺理论家姚斯是接受美学的创始人,他说:“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个时代的每个读者均提供同样的客体.它不是一座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出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①他认为,文学作品是作家和读者的期待视野相互作用而获得生命,读者的期待视野由读者以往的欣赏经验、欣赏趣味以及个人的素质构成,同一文学作品在不同读者面前会不断地产生新的意义.德国文论家伊瑟尔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召唤结构,包含很多空白,召唤着读者去填充、丰富.波兰文艺理论家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是一种纯粹意向性客体,是一种图式化结构,存在着许多未定点,需要读者将其具体化,才能构成完整的文学艺术世界.


文学欣赏课一般选取佳作名篇,这些佳作名篇作为一种艺术美的形态,集中体现了人类高尚的理想与美好的情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家园,其最基本的属性是审美价值属性.文学名作中富有优美流畅的语言美、韵律和谐的音韵美、生动传神的形象美、个性独特的人物美、峰回路转的情节美、真挚深厚的情感美、耐人寻味的意境美、哲理深刻的理性美等.从文学的审美风格上看,有雄伟豪放之美、清丽婉约之美;有清新平淡之美、绚丽多彩之美;有含蓄蕴藉之美、明快直率之美.文学是人学,主要描写人的喜怒哀乐,以其情感的力量感染人,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正如高尔基所说:“文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们了解自身,提高人的自信心,发展人的追求真理的愿望,同人们的庸俗习气进行斗争,善于发现人们的优点,激发人们心灵的羞耻、愤怒、勇敢的精神,竭力促使人们变得坚强而高尚,并以赏美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命.”文学作品能激励、教育人们正确地对待人、对待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

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美,美是自由的、情感的、形象的,文学欣赏课应当回归文学的审美本性,充满美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美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然而现实中的文学欣赏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普遍存在以教师讲授代替学生阅读的现象,很多教师习惯于条分缕析地讲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或艺术特征,学生把文学当做知识来接受,习惯于课堂上记笔记,这样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而不是主动的欣赏者.这种教法实际上是教师取代了学生的文学接受活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处于压抑状态.要改变这种现状,可借助接受美学的理论转变教学思路,要实现文学欣赏课教学模式的转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文学欣赏课要变学生被动为主动

接受美学认为作家创作出文学作品并非文学活动的终点,作品是为读者而创作的,需要读者根据自己的期待视野去重构文学作品的艺术世界.文学作品有艺术极和审美极,前者是作家创作的结果,是一种虚构性叙述,后者则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实现,存在于读者的审美感受中.接受美学的理论家们鼓励读者参与到文学作品的再创造活动中,充分发挥读者的主体性.文学作为一门艺术,是以语言为媒介来塑造艺术形象的,由于语言符号的抽象性,文学形象不像影视艺术形象那样可以直接被感知,它需要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才能间接地被感知.文学作品的意义是开放而多元的,要允许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存在差异性.西方有谚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国古代也有“诗无达诂”之说.我国文论家王夫之也说:“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开放性的解读,将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尽情释放出来,参与作品意义的生成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精神.

接受美学提出文学是一种主体间的交往活动,读者不仅与作者进行思想感情的交往与沟通,读者与读者之间也构成一种精神的交往.在文学欣赏课上,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励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阅读作品,然后再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平等的双向交流.在交流中,教师不能有话语霸权,要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让文学欣赏课成为多声部的合唱,而不是独奏.文学欣赏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活动,别人是没有办法代替的,每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审美趣味、气质个性等构成独特的期待视野,对同一文学作品的理解与体验必然有所不同.教师要让学生做文学欣赏的主人,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读文本语言、建构文学形象、体验审美情感、领悟文本意蕴.在学生获得审美经验之后,进行讨论与对话,让思想与灵感相互碰撞,达到主体间欣赏经验的交流与互动,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生机活力.

二、文学欣赏课堂要充满快乐与趣味

接受美学重视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中产生的审美经验.读者欣赏文学作品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文学的思想与情感教育只有通过审美愉悦作用才能实现.鲁迅先生也主张文学要能让读者产生审美愉悦,他说:“由纯文学上言之,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在文学欣赏课堂上,教师应寓教于乐,增强文学欣赏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文学之美.文学的灵魂与魅力源于文学艺术形象,文学欣赏要从艺术形象入手,读者在阅读文学语言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回忆感知文学形象,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果读者能回想起自己的童年美好时光,就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体会到作者写得形象传神,领悟到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文学是语言艺术,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具有艺术的美感,能把无声无息的文字化作声情并茂的话语,能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播放一些与作品相关的视听资料,制造出强烈的视听效果.讲授《林黛玉进贾府》,可以播放《红楼梦》歌曲或影视片段,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很快融入文学作品所描绘的艺术世界中.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比较文学形象与影视形象的不同,体会文学形象的想象性、创造性、主动性,影视形象的直观性与被动性.

接受美学的视角看文学欣赏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文学作品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文学欣赏课要贯穿情感教育

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文学接受活动伴随着情感的起伏变化,姚斯说:“观看演出或者阅读一部作品时所产生的审美经验的主要层次包括惊讶、钦慕、震惊或者感动、同情的眼泪和笑声,以及疏远.”②我国文艺理论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读者阅读文学作品要渗透进自己的情感,以自己的情感经验去补充、丰富艺术形象.文学欣赏教学要求教师是情感丰富的人,只有感情丰富才能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才能以情传情,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若教师情感苍白,不能融入作品,只知生硬地向学生灌输文学知识,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在文学欣赏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设身处地,融入角色,体会文学作品中真实细腻的情感,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人格塑造,实现文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如讲授《背影》时,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情感积累去想象与体验,领悟作品中蕴含的浓厚父子情,还可以让学生反观自己与父母的感情,使学生更加热爱父母.讲授《孔乙己》时,不只是要求学生懂得这篇小说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挞伐批判,还要让学生唤起对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深深同情.白先勇说:“小说的最大功用之一就是唤起人的同情,做受苦受难及未得公平者的代言人.”这也许正是文学欣赏课的主要目的,文学欣赏课不仅仅是教学生文学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中得到情感的愉悦与陶冶、人格的塑造.文学是人学,是以情动人,以美育人,文学教育是情感教育,是形象教育.文学作品对学生的影响是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学生在感受文学形象的过程中,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浸润,精神得到提升.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诗人领导人们追求对于生活的崇高的理解和崇高的情操,读他们的作品,会使我们习惯于对于一切庸俗丑恶的东西感到厌恶,领会一切好的、美的东西的魅力,爱一切高尚的东西;读他们的作品,会使我们变得更好、更善良、更高尚.”

总之,依据接受美学以读者为中心的观点,学生应该成为文学欣赏课的主体.为了发挥文学对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人品人格的熏陶作用,文学欣赏课应回归文学的审美本性,尊重学生自主的审美体验过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人文素质.

①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周宁、金元浦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6页.

②姚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顾建光、顾静宇、张乐天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188页.

作者:蔡艳山,硕士,韶关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编辑:钱丛E-mail:qiancong081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