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的艺术魅力

点赞:13150 浏览:5711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冼星海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他与聂耳的电影音乐一起构筑了中国电影音乐的骨架,他以澎湃、激昂、鲜明的民族特色,写出了震惊中外乐坛的音乐,是人民敬爱的音乐家,是中国电影音乐创业史上的先驱者.1935年回国后,他在上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创作了《救国军歌》、《战歌》等大量抗日救亡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夜半歌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以及话剧《太平天国》、《日出》、《复活》、《大雷雨》等谱曲.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上海话剧界战时演剧二队,进行抗日文艺宣传.同年10月到达武汉,不久参加了周恩来、郭沫若等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参与主持抗战音乐工作.他深入学校、农村、厂矿,向群众教唱抗日歌曲,举办抗战歌咏活动,对动员民众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其间,他创作了《保卫卢沟桥》、《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著名抗日歌曲.在延安期间,他还创作了《生产运动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大型作品,以及《三八妇女节歌》《打倒汪精卫》等大量歌曲.此外,他发表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等许多音乐论文,论述中国新音乐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大众化和民族形式等问题.1939年6月,冼星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1940年5月,他受党派遣去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临行前,主席于百忙中在家中请他吃饭,为他饯行.到苏联后不久,卫国战争爆发,他因战乱和交通阻隔而难以归国.其间,他以音乐为武器,写下了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中国狂想曲》,歌颂苏联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表达对祖国的深切怀念.由于长期劳累和营养不良,致使肺病加重,1945年10月病逝于莫斯科.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追悼会,主席亲笔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涯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冼星海的四部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其中《黄河大合唱》是最杰出的作品,影响最为广泛,对抗日民族解放斗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是一部全面、深刻地概括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和决心团结一致奋起抗争的音乐史诗.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一支抗日演出队伍,从陕西省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在途中,他跋涉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联想起中国人民正在遭到外敌侵略,同时大好河山和英勇不屈的人民使他浮想联翩.1939年1月他抵达延安,创作了《黄河》词作,并在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当时也在延安的冼星海听后,表示要为之谱曲,后创作出《黄河大合唱》.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

《黄河大合唱》在1960年代后期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采用配乐朗诵.八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黄河大合唱》以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一再证明了“它是20世纪中国音乐的一部最具代表性的伟大作品”,是1840年以来鸣响在反帝反封建新音乐中的时代主旋律——鼓舞中国人民争自由求解放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一次最宏伟壮丽的高扬.作曲家借鉴了西方大型声乐“康塔塔”的形式,但却以中国民间音调和抗战中群众歌曲的音调加以多声化的技术处理来进行创作,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他紧扣题材内容,以不同的音乐主题和演唱形式,表现出其不同的侧面,又用朗诵词和音乐主题贯穿发展、首尾呼应等方法,联系整部作品,使其具有相当的统一性,而又有丰富的对比性,有比较严整的结构形式.和国人以往的合唱曲相比,《黄河大合唱》升华为具有完整内容与音乐布局的声乐合唱套曲——它的最后完成形式则是史诗性的交响大合唱,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大合唱的一种成功模式,仅此一点,就值得在中国音乐创作的发展史上记上一笔.

《黄河大合唱》的艺术魅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黄河大合唱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欣赏这首作品时不仅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还可获得思想的启迪和鼓舞.在校园文化节中,我们曾为学生排演了这部作品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也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优秀的音乐作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认识和思想,这也是我们党“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一重要思想在教学中的贯彻和体现.有了优美的音乐,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更加绚丽多彩,更加有意义.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编校:武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