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文学的奇葩

点赞:17164 浏览:797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简介:刘书陶(1987-),女,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断代研究.

摘 要:盛弘之,南朝刘宋人,尝为临川王侍郎.撰《荆州记》.学术界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具体部分内容的微观研究,对其文学、史学价值研究甚少.论文拟从这三方面对其研究进行梳理与综述.

关 键 词:盛弘之;《荆州记》;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I371.0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1

一、盛弘之其人与《荆州记》其书

盛弘之,始末未详.据《隋志》著录,知乃南朝刘宋人,尝为临川王侍郎.撰《荆州记》.沈约《宋书》不见其传.据姚氏《隋书·经籍志考证》云:“《荆州记》三卷,宋临川王侍郎盛弘之撰.盛弘之始末未详.”今笔者遍寻文献,终于在沈起炜、刘德重主编的《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中寻到有关盛弘之其人的简短资料:盛弘之,南朝宋人,任临川王刘义庆侍郎.撰《荆州记》.

根据《中国丛书综录》载录,盛弘之《荆州记》今可见六种佚本,一为清代学者陈运溶所辑佚集证之《麓山精舍丛书》,编为三卷;二为清代学者王漠辑之《汉唐地理书钞》本;三为清代学者王仁俊之《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四为《说郛》宛委山堂本及《说郛》商务印书馆本;五为民国学者叶昌炽之《毄淡庐丛稿》本;六为民国学者曹元忠的《笺经石丛书》本.辑存之多,亦云盛矣.


盛弘之《荆州记》原书大抵亡佚于唐末.《隋书·经籍志》著录其三卷.《旧唐书·经籍·地理类》并未著录其书;《新唐书·艺文·史部·地理》也仅著录郭仲彦《荆州记》二卷,并未见盛之《荆州记》.又,据《文献通考·经籍考·史部·地理类》,均不见著录其书.由此可推断,盛之《荆州记》大抵亡佚于唐末.另外,在六朝时期涌现出各家五种《荆州记》.包括晋代范汪之《荆州记》,以及刘宋时期庾仲雍,郭仲彦,盛弘之《荆州记》,以及南齐人刘澄之《荆州记》.皆亡佚.今可见于清人陈运溶辑之《麓山精舍丛书》.--!>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盛弘之《荆州记》近三十年来国内外研究概貌:

地理文学的奇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自然科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南朝刘宋盛弘之的《荆州记》原书早已亡佚,原书不可得见.但在浩如烟海的六朝地理方志中,无疑,盛弘之《荆州记》当属其中杰出代表之一.但可能原书亡佚较早,后世学者对其研究和探讨较少.对《荆州记》其书进行专门研究仍是一个空白.包括从文学等诸多方面对其书进行专门探讨的著述也未可见.该书虽亡佚较早,但引书众多,引者也不少,遗存各家辑本较多.另外,其书对地理山川、乡国灵怪、人贤物盛的描写记载之丰富.因此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研究的地方,至今仍是学术界的一个空白.

(二)盛弘之《荆州记》不同角度之研究现状分析:

1、对盛弘之《荆州记》不同辑本的校对考证研究:

《盛弘之<荆州记>校考》,姜武福,张俊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4、5合刊

南朝刘宋盛弘之的《荆州记》虽早已亡佚,原书不可得见,但引书众多,引者不少.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仅曹元忠所辑盛《记》中,已注明的引书就多达42种,引者不下40人,故恒多稗贩,需待澄清,特作是篇.同时,盛《记》辑本也不少,尤以清人曹元忠、陈运溶、王漠的辑本(以下分别简称曹辑、陈辑、王辑)为最详,此篇校考以它们为底本,按曹辑、陈辑、王辑第其先后.

该篇论文以条辨形式校考每条校文.首先摘取辑本有关文句列于其上,然后以“今案”起首对其加以校考.校考条目有二十条之多,对还原盛弘之《荆州记》之原本面目和对不同辑本《荆州记》的比较作出了较大贡献.

2、关于《荆州记》与三峡关系的专题研究:

(1)、《水经注》三峡描写片段作者归属问题的探究:

《<三峡>之所写和作者之辨》,高叶辉,《阅读与鉴赏·学术版》,2010年第11期

笔者对《水经注》中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有关三峡两岸景色的描写,其是否真的出自于郦道元之手做了详尽的探讨辨析,认为《水经注》三峡片段原本并非出自郦道元之手,而是初见于盛弘之《荆州记》.并且《水经注》卷三四那段久负盛名的《江水注》之三峡所写,也并非描绘三峡全貌,而是其中之一—巫峡.这篇论文纠正了长期以来人们对散文名篇《三峡》描写的作者归属,也还原了其所描述的真实对象是巫峡而非三峡.由此可见《荆州记》对后世地记文学作品的深远影响.

(2)作为地记的《荆州记》与三峡之关系:

《<荆州记>与三峡,第一部关注三峡的地记探析》,刘不朽,《中国三峡建设》,2004年6月

该篇论文肯定了《荆州记》对三峡文化研究具有开先河之功:其一,它是较早关注三峡以及保存三峡史料和信息较多的地理著作之一.“三峡”之名得到后世公认,与《荆州记》中对三峡的描写片段不无关系;其二,《荆州记》中对三峡两岸山水的优美描写对后世三峡山水文学(尤其是三峡题材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三,《荆州记》中所呈现的三峡之“人贤物盛”以及三峡流域的巫风遗存和神话传说记载,为后世三峡流域的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而可靠的资料.3、从楚史研究的角度探讨《荆州记》的史料价值:

《盛弘之<荆州记>的价值析论》,童元秀,《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10月第五期

作为地理著作的《荆州记》,其价值是多方面的.童元秀从《荆州记》中记载出国发源地、开国君主、都城、建筑、军事、疆域、文化、重大事件等方面,反映了楚国的兴衰轨迹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荆州记》对于楚史研究的史料价值,不得不说,这为盛弘之《荆州记》打开了另外一个崭新的局面.--!>

3、盛弘之《荆州记》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文本对比研究:

《盛弘之<荆州记>与<幽明录>成书关系之考察》,刘赛,《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总第65期

据《隋书·经籍志》收录史部地理类载,《荆州记》撰者盛弘之乃南朝宋临川王侍郎.而临川王刘义庆所撰《幽明录》无论在取材还是行文方式上都与盛之《荆州记》有很多相似之处.该篇论文的笔者便以刘义庆为核心的门下文士创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对《幽明录》和《荆州记》的文本对比研究.这是对六朝盛行的地理书和志怪小说研究的全新角度,值得后来者借鉴.

三、课题研究意义

地理方志作为地理文学作品,具有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自然科学层面,说到底,它是一门自然科学,有关山川、水文的记载描述,都体现出地记作品作为地理专著的科考价值.二是文学层面,中国古代的地理方志几乎不能独立于文学之外,它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它对山川河流、民俗风物、乡国灵怪、神话传说、人贤物盛、丰饶物产、地理故实、地名由来等载录,就天然地构成了中国古代地理书独特的人文地理面貌.